原標題:校外培訓機構面臨嚴監管:掌門1對1被罰250萬元,“退費難”成爲投訴重災區 

本報記者葛愛峯見習記者周倩深圳報道

7月7日,教育部發布通知,確定了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發文代字和新印章樣式——發文代字爲“教監管”,印章字樣爲“教育部校外培訓監管司”。

此前,6月9日,教育部已向相關單位發佈文件通知,經中央編委批准,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6月15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啓動會;7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佈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領導班子成員,由俞偉躍擔任司長,楊劍波和陳東昇擔任副司長。

種種跡象表明,校外培訓機構將進入嚴監管時代。

而在今年5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對掌門1對1實施虛假宣傳和價格欺詐違法行爲,處以頂格罰款250萬元。隨後,6月8日,掌門教育以“中小學在線1對1第一股”的身份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以26億美元的總市值收盤。截至美東時間7月7日,掌門教育的股價爲10.14美元/股,當前總市值已跌破16億美元,較其上市當天,總市值已縮水超過10億美元。

有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檢查罰款主要針對的是一些頭部校外培訓機構,但警示和監管作用是面向全部校外培訓機構而言的。

虛假宣傳迷惑學生和家長

掌門教育爲深圳掌門人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旗下的教育品牌,目前,掌門教育旗下擁有掌門1對1、掌門優課、掌門少兒、小狸啓蒙等品牌,分別對應在線1對1、在線小班、少兒業務和啓蒙業務。在今年5月受到監管機構250萬元罰款的懲處對象爲掌門1對1,該品牌隸屬於上海掌小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爲深圳掌門人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據掌門1對1官網介紹,2005年,掌門前身——狀元俱樂部在深圳成立,同時在廣東省開展線下精英輔導班;2009年,狀元俱樂部改名爲掌門教育,創建第一家線下品牌店;2014年,掌門教育更名爲掌門1對1,全面轉型提供在線一對一教育服務。目前,掌門1對1主要提供小學、初中、高中全科在線1對1輔導的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掌門1對1APP在其課程宣傳的過程中曾打出這樣的標語:“10年重點高中一線教學經驗、12年高中生物教學經驗、押中97道原題、最後60天物化生提升50分、語數外提高70分”等,而據記者瞭解,這其中不乏虛構教師任教經歷、押題成功經歷和誇大培訓效果。

一位初中學生的家長王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校外培訓機構的師資質量對於家長而言很難衡量,機構的很多老師並非體制內的正職教師,而機構又深諳家長對名師的強烈需求,因此就可能出現虛假宣傳。而且機構還存在一種現象,以名師吸引了生源後,課程進行至一半突然更換老師,但由於是一學期的課程,每個輔導班的進度也不一樣,進而致使學生進退不得。

學生家長臧先生則向本報記者表示:“作爲家長,由於孩子的時間有限,就希望給孩子報更適合的課程,因此需要參考課程的基本信息與指標,而在此之上,名師、教師資歷深自然成爲首選。而且朋友的孩子報課比較多,也看到了成效,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後太多。”

學生家長李女士對記者說:“平時學習孩子的自驅力不夠強,需要校外培訓機構的幫助。與此同時,校外機構之外的私教課也大行其道,我每天都會收到相關短信,這些課程主要是一些名師做線下培訓,收費標準很高,一小時三四百元,多則上千元。”

對此,中南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教師蔣永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線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在一定程度上是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因爲學校老師在教學時,本身學生的現有掌握知識的水平對教學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一些校外輔導機構和在線教育平臺,使得學校老師老師很難及時地掌握學生現有的狀態,以至於教學效果就會產生偏差。

據瞭解,掌門1對1的全部任課老師並非宣傳所述均有10年或者12年的教學經驗,記者在知乎平臺查看發現,不少教師是剛從學校畢業邁入社會的應屆高校畢業生,並無規範的教學經驗,且有用戶指出,掌門教育教師離職率極高,平臺常年在招聘教師,在全職教師之外,還設有專職組,而專職老師是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一批羣體,但對於招納的新生名額則大部分發放給專職組。

此外,押中原題的僥倖和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成績的噱頭也經不起推敲,且不談中高考命題均是相關教研工作者的原創,做對原題並不意味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而知識的獲得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時間內成績的提升也無法證明學生實際的掌握程度。

究其根本,以上虛假宣傳利用的正是大多數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的心理,一方面家長對孩子成才的殷切期望,直接體現在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上;另一方面,家長和學生之間互相攀比,口口相傳課外輔導效果,也使得課外培訓“成風”。

“退費難”引發大量投訴

截至7月8日,在黑貓投訴上,針對掌門1對1的投訴量多達512條,已完成的有366條。僅在7月,不到十天時間裏就已有32條投訴。主要涉及的問題有:課程不退款、誘導消費者購買課程、推送課程頻繁騷擾、不合理手續費、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學效果差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課程退費的問題十分集中,而退費難也是校外培訓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虛假宣傳、誘導報名也是另一投訴“重災區”。

2021年7月7日,一名家長在黑貓投訴稱,小孩高中畢業了,但掌門一對一剩餘課時退費不及時,客服聯繫不上,聯繫班主任也不回覆信息;06月22日,有用戶投訴稱,掌門教育多次來電騷擾,不分時間段,推銷課程,希望嚴厲打擊該行爲;5月29日,有用戶發起投訴稱,掌門1對1存在霸王條例,答應好全額退課,卻要臨時收500的手續費,且當時並沒有顧問也沒有提及收手續費;5月15日,有用戶投訴稱掌門1對1以虛假宣傳,誘騙報課,掌門優課課程老師以推課爲由,打了多個電話,推薦家長報網課,但上過課後,才發現和學校所講的書本內容不一致,孩子上課還被禁止舉手,事後也無法聯繫推課人員。

而在今年6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曾舉辦新聞發佈會,對校外培訓機構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重點檢查情況進行了公佈:在5月初對“作業幫”“猿輔導”兩家機構開展檢查的基礎上,對新東方、學而思、精銳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書院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重點檢查。經查,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爲,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爲。市場監管部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分別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

掌門1對1也曾在官方微博對其受到的250萬元罰款處罰發文表示,“掌門1對1誠懇接受監管部門處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逐項自查和全面整改。我司將堅持讓學習高效快樂,讓教育共享智能的目標,持續優化各服務環節,規範業務流程,以更高標準爲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進入嚴監管時代

據教育部官網介紹,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主要職責爲: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指導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黨的建設,擬訂校外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含線上線下)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相關標準和制度並監督執行,組織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指導校外教育培訓綜合執法;指導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及時反映和處理校外教育培訓重大問題等。

一位有多年教齡的中學教師劉潔(化名)告訴記者:“個人來看,現代社會家長都比較忙,但又都想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求很強,但至少要在學習或藝術、體育上有所涉獵,不至於在學校太爲難,所以就力所能及地選擇一些可靠的培訓機構,讓孩子接受比較系統的培訓,同時也節省家長的精力。”

蔣永紅分析認爲,現在對於校外輔導機構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也很難禁止這種需求,即便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全面禁止校外輔導機構,但這種需求是無法避免、無法禁止的;另一個層面,面對數量龐大的學生羣體和課外培訓需求,僅僅靠監管司,甚至包括教育局幾乎無法是實現的,即便是吊銷所有不合規的校外輔導機構的營業執照,仍然也會出現暗地裏一對一的私人輔導。

7月7日,中消協發佈校外培訓消費提示:安排孩子暑期生活,校外培訓不是必修課。

中消協指出,目前,由於校外培訓機構數量衆多、辦學資質不一、質量良莠不齊,校外培訓領域暴露出諸多問題,不僅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也不利於整個培訓行業的健康發展。《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有關教育培訓服務的投訴56165件,其中合同糾紛24153件、售後服務糾紛18048件、虛假宣傳糾紛3553件、服務質量糾紛3200件、價格糾紛2961件。校外培訓亂象主要集中在合同糾紛、財產安全、價格欺詐、虛假宣傳、缺乏資質、焦慮營銷等方面。隨着暑期的日益臨近,可能有些家長已經或者正在籌劃爲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補習班。面對“琳琅滿目”的培訓機構及不菲的培訓費,中消協提醒廣大消費者理性看待、慎重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