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2021中國汽車論壇:“雙碳”目標之下 車企加碼新能源車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周雄飛  編輯/子夜 

來源:連線出行(ID:lianxianchuxing)

大規模召回的陰霾,依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蔓延。 

近日,據財聯社報道,保時捷官方宣佈將在全球範圍內召回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Taycan,召回原因主要是該車型在行駛過程中會突然失去動力的情況,特此召回解決問題。 

根據保時捷官方表示,本次需要召回的Taycan全球範圍內共有4.3萬輛,其中中國市場中有6014輛,而據公開數據顯示,自該車型2019年9月正式上市以來,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全球銷量分別爲20015輛和9072輛,可見召回數量幾乎是該車型的銷量總和。

保時捷,這個品牌在公衆心中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是“頂級品牌”“豪車”“性能出衆”。正因如此,Taycan一經推出後,很快就成爲了業內關注的焦點,甚至在彼時被看作是“特斯拉最大的對手”。 

隨着此次大規模召回的發生,也意味着保時捷的新能源之路或許已面臨開局折戟之危。而這樣的困境,其他豪車品牌同樣也在經歷着。 

與蔚來、小鵬等國內新能源車企相似的是,捷豹早在2015年也開始佈局電動化業務,沃爾沃甚至在上世紀90年代就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概念車,隨後捷豹和沃爾沃也發佈了各自首款純電動車型,比如捷豹I-PACE和沃爾沃XC40純電動車型。 

這些車型作爲這些豪華車企在電動化領域的代表車型,雖然在一經推出後吸睛無比,但之後也紛紛由於出現問題而召回處理。 

連線出行通過查閱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可以看到捷豹I-PACE和沃爾沃XC40純電動兩款車型在推出後的一到兩年內,都由於電氣化及軟件方面等問題,會導致出現安全隱患,從而在國內範圍內實施了召回。 

屋漏偏逢連陰雨,除了召回之外,這些車型的銷量表現也並不樂觀。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捷豹I-PACE、沃爾沃XC40純電動兩款車型2020年國內全年銷量未過千輛,相比於這兩款車型,保時捷Taycan表現較爲好一些,但也僅是千輛之多。 

反觀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兄弟”2020年旗下首款車型的銷量,均取得了破萬輛的成績。爲了拯救旗下新能源汽車業務如此慘淡的銷量,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不得不做出降價賣車的措施。 

在首款新能源車型開局折戟的情況下,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等豪華汽車廠商的新能源之路還能走得下去嗎? 

豪車的新能源試水:剛開局就折戟 

“真沒想到,保時捷Taycan也會被召回。” 

預定Taycan不到一個月的方媛對連線出行這樣說到。據她介紹,今年6月中旬偶然去4S店,看到這款車很好看,就交了定金,隨即在一直等待可以提車的通知。 

但出乎意料的是,她首先卻等來了召回的消息。 

據財聯社報道,保時捷將此次Taycan召回的原因,歸結爲車內12V電池的電量在耗盡時會造成車輛失去動力。但在本月初保時捷舉辦的一場圓桌媒體會上,德國產品部的一位專家將召回的原因歸結爲軟件問題。 

在這位專家看來,12V電池在這款電動車上的角色只是爲配件提供電能,當該電池沒電時,理論上並不會影響動力系統。而真正讓車輛失去動力,主要是因爲車內的監控軟件錯誤地檢測到了故障,並關閉了動力傳動系統。 

這之後,業內就對保時捷Taycan召回的原因展開了討論。對此,連線出行也向多位汽車軟件工程師求證,並得出相似的結論。 

“Taycan車內的12V電池主要是爲VCU(整車控制器)供電,但由於某個軟件問題,導致這款電池無法爲VCU供電。在VCU無法工作情況下,就像人沒有了大腦控制,動力自然會失去。”汽車軟件工程師何柳對連線出行表示。 

軟件問題導致車輛失去動力,是業內普遍的看法,保時捷也承諾將爲車輛安裝軟件更新,“爲了保險起見,本次召回車輛將全部在4S店中進行軟件的升級,從而徹底解決此類軟件的安全隱患。” 

而對於一些保時捷Taycan車主而言,他們被告知車輛被召回的原因,是因爲電池問題。

“前兩天一瞭解到保時捷這個召回信息後,就立馬找了4S店的銷售詢問情況,得到的答覆就是因爲12v電池的問題,並安撫我說是小問題,很快就會解決好,但沒想到卻是這麼大的問題。”方媛這樣說道。 

和方媛驚訝的,還有車主劉瀟。 

按照劉瀟所說,他是去年年底提的車,在此期間開車基本都很正常,沒有遇到過問題。因此在瞭解到要召回Taycan的時候還是很驚訝的,沒有想到過車輛竟然會出現必須要召回才能處理的問題。 

在他看來,現在的電動車基本都有OTA升級,一般小的問題基本通過升級都可解決。而在他向銷售詢問情況後,並沒有得到軟件問題的答覆,而是同樣被告知是“12V電池導致車輛失去動力”。

除了召回原因,很多車主也不知道這已不是保時捷首次召回Taycan。

早在今年6月初,保時捷(中國)根據國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根據計劃,保時捷自本月5日起,召回2021年2月2日至2021年5月1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21款Taycan和Panamera系列汽車,共計1571輛。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公告顯示,保時捷將那次召回的原因歸結爲供應商製造疏漏,安裝了不符合鍛造要求的前橋右下拖臂,其耐用性得不到保證。在極端情況下,該部件會出現開裂現象,從而會導致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 

短短一個月後,保時捷再次召回,以至在業內看來,Taycan作爲保時捷旗下的首款純電動車型,並不像保時捷當初所介紹的那樣優秀,目前軟硬件方面均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業務出師不利的不僅只有保時捷一家豪華車企,捷豹、沃爾沃等車企亦是如此。 

2019年5月底,捷豹路虎(中國)向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按照計劃,在當日起召回2018年4月11日至2019年1月7日生產的部分2019年款進口捷豹I-PACE汽車,共計254輛。 

召回原因主要是因爲軟件設置問題,會導致駕駛員在制動時制動系統無法按要求介入,從而有可能讓駕駛員在短時間內感受到車輛減速減弱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 

I-PACE,作爲捷豹旗下的首款純電動車型,於2018年4月正式上市。這也意味着,這款車型在上市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因制動問題陷入到了被召回的醜聞之中。 

除了保時捷和捷豹,沃爾沃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同樣遭遇被召回困境。 

據新出行報道,今年3月23日,吉利全資控股的浙江豪情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向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根據計劃在即日起召回2020年3月13日至2021年2月19日生產的2021年款XC40純電動車型,共計465輛。 

按照召回公告顯示,召回原因主要因爲車輛中動力電池能量控制模塊(BECM)中的微處理器存在問題,會導致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可能出現失去動力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 

其實,這些車企遇到的問題,除了召回之外,還有銷量頹勢。

據未來汽車日報和EV世紀報道,捷豹I-PACE和沃爾沃XC40純電動兩款車型在2020年全年的銷量分別爲546輛和87輛。而對於保時捷Taycan,雖然無法查到去年國內的確切銷量。 

但根據今年一季度這款車實現1742輛的銷量,再加上召回信息中的6014輛的召回數,可以大概推算出去年全年保時捷這款車的國內銷量也不會超過4000輛。 

對於蔚來、理想和小鵬三家新能源車企而言,旗下首款量產車型在2020年均實現萬輛的銷量。據乘聯會數據顯示,蔚來ES8、小鵬G3和理想ONE銷量分別爲11106輛、11691輛和32624輛。

保時捷、捷豹、沃爾沃及“造車三兄弟”首款純電動車2020銷量情況,

數據來源於公開數據,連線出行製圖 

現在來看,無論是召回醜聞,還是銷量頹勢,可見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的新能源業務開局都走得並不順利。而在銷量方面的困局,與這些車企在新能源化上的慢節奏有很大關係。 

慢節奏的新能源化之路 

“配備內燃機的汽車是沒有未來。” 

今年3月初,在一份沃爾沃向外發佈的公告中,其公司CTO亨利克·格林如是寫道。這位高管之所以會如此激進,或許是不想讓目前的頹勢,遮蓋了沃爾沃長久以來在新能源業務上的投入。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沃爾沃就已開始在新能源方面開始探索。 

彼時,美國政府爲了應對豐田、本田等日本汽車廠商對美國汽車市場的蠶食,創建了一個名爲“PNGV”的計劃,即要求在美經營的車企都要研發超低排放的汽車產品。 

在這樣的政策下,沃爾沃爲了不丟失美國這樣重要的汽車市場,開始決定研發符合要求的汽車產品,並於1992年推出了首款新能源車型——ECC(Environmental Concept Car)概念車型。

據公開資料顯示,該車型的動力系統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油電混動,而是燃氣輪機和電機的混動。簡言之,在車輛工作時燃氣輪機通過壓縮空氣,可以使燃料得到更高效的利用,而在燃氣輪機工作的同時,電機也與其一起爲電機提供電能,並轉化爲車輛的動能。 

續航方面,該車型純電模式擁有140公里,混動模式下這一續航提高到670公里。這一成績和動力系統,在當時爲ECC賺足了眼球,以至於在十幾年後再次推出升級版的車型。 

進入2000年後,就在特斯橫空出世的第三年,沃爾沃再次出場來刷關注度。2007年,沃爾沃推出了ReCharge,該車型搭載了“DRIVE”動力總成技術,並採用中置電池組,使用家用充電樁僅需8個小時即可充滿電。 

彼時特斯拉首款車型Roadster雖然尚未發佈,沃爾沃ReCharge的推出算是佔據了較大的優勢。但該車型也曾遭到質疑,被認爲是早一年推出的燃油版C30的“油改電”車型,畢竟兩款車型極爲相似,並且續航方面僅比十多年前推出的ECC多出10公里。 

而在三年後的北美國際車展上,沃爾沃再次推陳出新,發佈了一款名爲C30 BEV的新能源車型。與此前兩款車型不同,此車型的動力模式不再是混合動力,而是一款真正意味上的純電動車型。 

“該車型是一款更爲先進的產品。”沃爾沃特殊車輛(volvo Cars Special Vehicles)部門主管Lennart SteGLand曾這樣評價這款車。 

但業內對其卻很失望,因爲這款車型只不過在動力模式上做了改變,而在續航方面與三年前推出的ReCharge並無兩樣,還保持在150公里。或許正是這樣的質疑,該車型量產也不了了之。 

就在沃爾沃在新能源領域接連發力之時,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中,也開始發生着鉅變。2014年,在特斯拉踏上國內市場的啓蒙下,蔚來、小鵬和理想等新能源車企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起來,由此當年也被稱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元年”。 

特斯拉所帶動的新能源啓蒙不僅影響到了中國市場上的車企,全球其他國家的車企也紛紛被捲到了這場新能源的變革之中。 

在一年後的法蘭克福國家車展上,保時捷推出了旗下首款全電動四座概念跑車——Mission E概念車。據保時捷介紹,這款概念車零至100公里加速時間低於3.5秒。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 

這成績在當時來看,也是非常能打的,以至於一經發布後就吸引了公衆的目光。“Mission E讓我們確定了保時捷的未來,即使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汽車領域中,保時捷也將憑藉這款極具吸引力的跑車確保其領先地位。”保時捷官方曾這樣表示。 

緊接着,捷豹在2016年的洛杉磯車展上發佈了旗下首款純電動概念車型I-PACE,與保時捷Mission E相同的是,該車型也擁有較爲優秀的性能,比如超過500公里的續航、0.29的低風阻係數等等。 

看到同爲豪華品牌的保時捷和捷豹相繼推出各自的新能源首款車型後,作爲“先行者”的沃爾沃有些慌了。 

2017年7月,沃爾沃官方宣佈將在2019年後停產燃油車,這也算彼時首個願意站出來明確宣告停產燃油車的豪車車企。然而,在提出時間表後沃爾沃電動化並未提速,直到2019年才慢悠悠的推出了新一款電動車型。 

當年10月,沃爾沃發佈並上市了名爲XC40純電動車型,這也算是沃爾沃旗下首款真正量產的純電動車型。雖然這款車在發佈之時就被稱爲新一代車型,但並未引起業內過高的興趣。這背後的原因,不僅是因爲該車型亮相較晚,並且還被認爲是基於燃油版XC40打造的“燃油版”車型。 

除了沃爾沃,捷豹和保時捷同樣慢了。 

2016年發佈車型後,捷豹I-PACE在2018年4月才正式上市,售價爲63.08-71.68萬元;保時捷更是在2019年9月纔將概念轉化爲現實,上市了首款電動車型Taycan,售價爲114.8-179.8萬元。 

衆所周知的是,500公里的續航放在2019年下半年的市場來看,其實已算是行業的門檻,自然不如幾年前那樣有優勢。

現在來看,雖然像沃爾沃這樣的豪華車企,佈局新能源較早,但由於推出產品產品力不足,再加上在產品推出的節奏上慢了幾步,從而讓XC40純電動車型無人問津。 

而對於捷豹和保時捷,同樣是因爲產品量產的節奏過慢,讓原本可以一戰的車型被拖到2019年已普通不過,由此銷量自然無法保證。 

而隨之而來對於這些車型的召回,更是讓沃爾沃、保時捷和捷豹等車企的新能源之路遭受重大打擊。那麼,這些車企在經受這些後,它們的新能源之路還能走下去嗎? 

新能源之路還能走下去嗎? 

對於保時捷、捷豹這樣的豪華車企而言,在佈局電動化的同時,這些車企燃油車的基本盤也在發展。這就意味着,這些車企即使做不成電動化,背後也有燃油車業務可以保命,這也是這些車企與蔚來、小鵬等國內新能源車企最大的區別。

然而,就目前而言,保時捷、捷豹們的燃油車基本盤也開始搖搖欲墜起來。

據公開數據顯示,保時捷2018-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依次爲25.6萬輛、28萬輛和27.2萬輛,2020年銷量同比降低了3%。沃爾沃三年全球銷量分別爲64.2萬輛、70.5萬輛和66萬輛,同樣在2020年大幅下滑。

相比於保時捷和沃爾沃,捷豹的境況更爲慘淡一些。

據捷豹往年財報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全球銷量依次爲59萬輛、55.8萬輛和42.6萬輛,2019年和2020年銷量同比上一年分別下滑了5.9%和23.6%,可見下滑幅度也逐年擴大。

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2018-2020年全球銷量情況,

數據來源於公開數據,連線出行製圖 

如果說由於疫情影響,導致去年全球整體的汽車市場都不樂觀,自然包含保時捷等車企。那麼,如果單看2020年全球豪華車銷量情況,保時捷、沃爾沃和捷豹的處境依然很嚴峻。

據全球汽車數據平臺MarkLines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豪華車品牌銷量排行榜中,奔馳、寶馬和奧迪分別以79.32萬輛、75.86萬輛和73.16萬輛分列一至三位。

對於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三家而言,其中沃爾沃表現最好,以17.09萬輛排在第七位,保時捷緊隨其後以8.83萬輛排在第九位,而捷豹僅以2.51萬輛排在第15位。

沃爾沃雖然在三家車企中,有着更大的優勢,但如果與BBA三家來對比,就可見雲泥之別。

在這樣的現狀下,保時捷們不得不開始加速推動旗下電動化業務的發展。

在行動上,這些車企首先在車輛售價上做起了文章。今年元旦,伴隨着國產版特斯拉Model Y的面世,特斯拉官方再次展開降價攻勢,價格相比預售價大幅下調,在一週內斬獲3萬-4萬輛訂單。

看到降價能帶來如此大的紅利後,保時捷和沃爾沃也相繼通過降價或推出入門款車型來加入其中。

首先是保時捷。今年2月,保時捷官方宣佈將會推出Taycan的入門級車型,相比於目前現款88.80-179.80萬人民幣的高售價,入門款的售價僅爲79900美元(約合爲52萬人民幣)。

緊接着,沃爾沃也試圖通過降價來打動消費者。就在保時捷推出入門款車型的一個月後,沃爾沃官方宣佈,將對於沃爾沃XC40 RECHARGE的售價從原來的35.7萬元調整爲29.9萬元起,直接降價5.8萬元。

而對於捷豹而言,更是早在去年7月就已開啓降價。據未來汽車日報報道,彼時捷豹官宣了一則降價消息——去年7月31日前,前上海地區銷售的捷豹I-PACE全系車型5.1折銷售。

就拿入門款捷豹I-PACE爲例,官方指導價爲63.08萬元,折後售價直接砍半僅爲32.17萬元,這一打折力度也幾乎是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最大優惠幅度。

除了降價和推出入門款車型之外,保時捷們也相繼公佈了各自的電動化計劃。

今年2月,捷豹路虎首席執行官博洛雷表示,未來十年之內,捷豹路虎所有車型都將搭載電動化技術,捷豹計劃升級爲一個全面電動化的汽車品牌。雖然目前捷豹旗下只有一款純電動汽車,即I-Pace,但根據其規劃,未來該品牌的電氣化轉型將更激進。

一個月後,沃爾沃和保時捷也發佈了各自電動化方面的計劃。

沃爾沃官方表示,2025年純電車型佔比達50%,其餘爲混動車型。2030年,沃爾沃將淘汰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所有內燃機汽車產品。2040年力求成爲氣候零負荷標杆企業。

保時捷官方也表示,未來還會繼續擴充電動汽車的產品組合,或在2021年推出Taycan的首款衍生車型Taycan Cross Turismo。另外新一代緊湊型SUV Macan也將實現電動化,成爲保時捷的第二個純電動車系。到2025年,保時捷計劃全系產品中有50%將由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或純電車型組成。

現在來看,保時捷們不僅做出了行動,也喊出了口號,信心不可謂不大。但對於這些車企而言,電動化的前路或許依然艱險。

首先在消費者層面。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市場已成爲全球範圍內車企電動化比拼的最大市場之一,而在這個市場中60-80萬元乃至更高價格的汽車市場,屬於用戶規模較小的市場。

據中國流通協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40萬元以上的汽車市場份額在2019年僅爲13.8%,相比之下12萬元以下的市場規模最大爲28.7%。

正因如此,60-8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就顯得比較特殊。“在這個消費層級裏的消費者,一般都不會只有一輛車可以開,所以對於品牌的容錯率相比於大衆市場通常會更高一些。”億歐汽車高級汽車分析師楊雅茹對連線出行表示。

但連線出行向幾位保時捷Taycan和捷豹I-PACE車主詢問“在發生大規模召回後,你還會選擇保時捷、捷豹等豪華品牌的電動汽車嗎?”這個問題後。

得到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不會。

在這些消費者看來,買保時捷或者捷豹的電動車車型,主要還是爲了面子和體驗電車,真正的出行需求則是第二位的。像保時捷這樣大規模的召回,很大概率會讓這些消費者對其品牌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另一方面,競爭也是肉眼可見的。

制定電動化計劃,目前已不是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等豪華車企的獨創,寶馬、奧迪和奔馳同樣在今年發佈了各自的電動化計劃和時間表。連線出行曾在《BBA被“特斯拉們”逼到了牆角》一文中對BBA電動化計劃進行了詳細闡述。

一般而言,保時捷們與BBA之間由於價格差異,相互的競爭不會太多,但隨着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對其旗下電動汽車進行降價後,恰巧就進入到了BBA旗下電動車型的價格區間中,競爭自然不可避免。

就拿續航里程來看,據汽車之家數據顯示,保時捷2020款Taycan、捷豹2020款I-PACE和沃爾沃2021款XC40純電動的續航里程分別爲414公里、456公里和420公里;相比之下,寶馬2021款iX3和奧迪2021款e-tron的續航里程更顯優勢,均爲500公里。

更不要說和特斯拉及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兄弟”相比,畢竟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均已實現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而在輔助駕駛方面,定速巡航這一普遍標配的功能,在Taycan車上竟然還是選配。

就目前而言,保時捷、捷豹和沃爾沃在召回方面,在業內看來雖然相比於特斯拉更爲積極,但保時捷等豪華品牌想要在未來的新能源戰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僅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方媛、劉瀟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