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平:當前爲什麼要全面降準

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央行於7月9日下午宣佈,7月15日開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爲什麼在大宗商品價格迅猛上漲、PPI具有較大上升壓力的情勢下,有關方面會考慮推出具有政策擴張含義的舉措呢?

2021年以來,我國經濟處於持續恢復過程中,但實體經濟仍遭遇一些困難,下半年需要金融給予更加有力和針對性的支持。一方面,上半年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使得產業鏈中、下游企業成本激增,導致很多企業的經營利潤遭受侵蝕,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受到了較爲明顯的負面衝擊。因此,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保持企業生產經營活力,穩定市場微觀主體的預期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另一方面,上半年信用債融資條件不佳進一步推升了本來就旺盛的企業間接融資需求。由於上半年財政政策力度有所收斂,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僅完成全年下達限額的29.25%,明顯滯後於去年同期的約40%。下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提速確定性較高,尤其是三季度可能迎來集中放量。這就需要貨幣政策繼續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維持流動性合理寬裕。尤其是,商業銀行是市場購債的主體,需要發揮積極作用,支持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推動貸款利率平穩回落。

然而,目前銀行系統的廣義流動性似乎有些捉襟見肘。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商業銀行餘額存貸比一直保持上升趨勢,今年一季度創出77.15%的歷史新高,超過了一般認可的75%的警戒線。5月末行業存貸比已經達到82.32%。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一季度末存貸比分別爲75.73%、74.24%、83.63%、80.71%和89.08%,後三家均已超過80%;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一季度末存貸比則普遍超過90%,部分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存貸比甚至超過100%。目前,中國銀行業存貸比狀況是十分罕見的。儘管商業銀行存貸比是個監測指標,但其水平之高反映銀行體系負債緊張的狀況不能不引起重視。2021年初以來,銀行業各項存款增速明顯放緩,已降至9%以下,而信貸增速則仍在12%以上,表明未來存貸比依然存在上行壓力。在主要負債來源增長明顯慢於資產增速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貨幣市場融資來源,除去準備金和備付金,未來大中小銀行能夠提供的信貸增量可能較爲有限,在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復甦方面很可能力不從心。

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系統中居於主導地位,其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至關重要。如果上述局面不能及時得到改善,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能很可能大打折扣。這一點在居高不下的貨幣乘數和持續下降的超儲率上似已得到印證。廣義流動性欠寬鬆是多重因素導致的。一是央行基礎貨幣投放增量偏少。今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和MLF很少爲銀行系統提供額外的流動性支持。二是上半年財政支出節奏較往年慢2個百分點左右,財政存款支持力度不夠。三是流向非銀金融機構的存款增長較快,導致資金持續流出傳統意義上的存款範疇。2019年以來,非銀金融機構存款佔存款總額的比重一直穩中有升,5月末達到9.35%,爲近兩年半來的新高。今年以來,貸款餘額增速與存款餘額增速之間的差額明顯擴大,5月末已經達到3.3個百分點。數據表明,銀行業要發揮好支持實體經濟的功能,亟待改善負債狀況。

當前經濟金融運行仍需貨幣政策支持,全面降準迫在眉睫。下半年,經濟增速穩步趨緩已經成爲大概率事件,貨幣政策適度偏松的必要性上升。下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很可能會提速,同時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上行,這都需要適度寬鬆的流動性環境給予必要的支持。下半年MLF到期數量達到4.15億元,降低存準率釋放低價流動性進行替代能夠有效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從而爲推動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創造有利條件。在近期銀行存款定價機制調整的背景下,通過降準來改善資金來源和降低負債成本,使兩者相互匹配和有機結合,可能會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方面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

從大中小銀行的情況綜合來看,當前不僅是中小銀行存貸比相當高,大銀行該指標同樣也處在高位。因此,所需要的是全面降準而不是局部降準,這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十分有必要,也很迫切。我們認爲,三季度有必要全面降準1~2次,下調準備金率0.5~1.0個百分點,累計釋放長期可用資金約1.1萬億~2.2萬億元,而7月就是第一個降準窗口期。

由於商業銀行嚴格按照國家信貸政策開展經營,降準後釋放的資金將主要流入國家政策支持的重大建設項目和優先支持的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本身缺少流動性,亟待資金支持運營,重點項目也是“等米下鍋”,再加上監管要求明確且嚴格,企業獲得信貸後應該會用於自身需要,否則就違規了。因此不必擔心降準對股市和房市帶來的刺激。事實上,按目前銀行的信貸體制和監管政策,全面降準後帶來的信貸增量投放實際上是定向的。

此次降準表明穩健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偏松操作,但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會趨勢性大幅寬鬆,市場不宜過度解讀。

(作者連平系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王好系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