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醫生》票房破億,主旋律急救博納

作者|祖楊

上映首日,《中國醫生》票房9273.9萬元,上映後一天票房破億,貓眼開畫評分9.5。

這樣的成績,給自6月以來就持續遇冷的暑期檔,增添了些許熱鬧氛圍。據貓眼專業版顯示 ,今日《中國醫生》排片佔比高達42.3%,《1921》《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4:完美爸爸》《俑之城》排片佔比接近40%,整個市場大盤隨着週末的來臨或將迎來小高峯。

平淡的暑期檔期望《中國醫生》能刺激大盤,其幕後操盤手博納影業也對《中國醫生》寄予厚望。2021上半年,博納都有些低調。僅上映了旗下子公司出品的兩部電影《迷妹羅曼史》與《新神榜·哪吒重生》,總體票房表現不溫不火。

與博納相反的,其他的頭部影企已經率先開跑並斬獲了不錯的戰績:北京文化上半年出品的《你好,李煥英》以54.12億票房穩坐2021年度電影票房第一寶座;萬達影視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以45.23億票房位居第二名;華策影業《刺殺小說家》斬獲10億票房,光線影業《人潮洶湧》也憑藉7億票房在排行榜中擁有姓名。

這樣的情況下,博納將砝碼押注在下半年,《中國醫生》這樣的主旋律大片成了“殺手鐧”,但觀衆並非次次買帳。由於上映前兩週匆忙定檔,相較《1921》,《中國醫生》在前期宣發上就已錯失一局;上映一天後,貓眼預測內地總票房就由首日的12.82億悄悄變爲了10.19億,市場表現似乎不如預期中火爆。

2016年從美股退市、2017年向A股交表,至今已經在A股IPO路上磋磨了四年的博納影業,搭得上《中國醫生》的東風嗎?

博納的“主旋律生意”

截至2021年上半年收盤,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票房停格在275億,一鍵退回到了2017年同期。作爲暑期檔的重量級大片之一,《中國醫生》多了一絲“救市”的責任。

尤其是,《中國醫生》是以抗疫爲創作底色,集中呈現了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的堅守與責任感,在有現實參照的情況下,觀衆對於影片故事更能產生情緒共鳴。

此外,《中國醫生》的主創團隊,是之前《中國機長》的原班人馬;主出品公司,是將“主旋律題材電影的商業化運作優勢”寫進招股書的博納影業。內容與品質的雙重保證之下,《中國醫生》承載了更多情感投射與大衆期待。

作爲主旋律商業片的代表,博納影業憑藉早些年與香港電影人的成功“聯姻”,打造出了一條“港式商業大片元素+愛國主義情懷”的方法論。而這種大片感體現在《中國醫生》中,就是宏大的世界觀中有觸碰心底的細節:在展現人類與病毒的大矛盾下,也微觀呈現了人和人的情感衝突,比如醫生和醫生、醫生和病人、病人和病人。

博納是主旋律的老手,《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幾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主旋律大片皆出自其手。

博納能拍好主旋律的祕訣之一,是對香港導演的任用。在影視市場還是“五分天下”的格局時,萬達、光線、華誼兄弟、樂視等頭部影企都有知名內地導演的助陣,不過在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於冬看來,相比起內地導演,香港導演的實力體現在對於大場景的把控,以及對於類型化大片的嫺熟技巧的運用上,正好可以構成博納式愛國大片的基底——“徐克是我的張藝謀,爾冬升是我的馮小剛兼陳國富”。

此外,博納在大量啓用香港導演的同時,採用以“於冬”爲核心的好萊塢製片人中心制。這樣的製片邏輯,更利於博納調控全局,挖掘每位導演不一樣的優勢,並通過自身的資源彌補薄弱之處。

曾執導了《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的林超賢,更擅長動作片的拍攝,並不擅長刻畫細膩情感的愛情片;徐克在技術的製作及呈現上最有發言權;《長津湖》拍攝期間,導演劉偉強要帶隊準備進入《中國醫生》的拍攝工作中,所以及時找到了曾有豐富拍攝經驗的導演陳凱歌前來補位。“我不像吳京,他是明星,他自帶人脈、資源。我得去找人,必須懂得選兵用將,我得非常瞭解每位導演擅長和薄弱的地方。”於冬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博納拍攝主旋律電影的另一特徵是,大投入、大製作。《烈火英雄》真實取景爆破、《紅海行動》90%的資金都用於製作、《長津湖》以13億金額成爲中國影史投資最高的單部影片……

大投入,意味着高回報,但同樣,也高風險。據2020年博納招股書顯示,主旋律影片《決勝時刻》虧損4102.33萬元;此外,博納出品的《緊急救援》號稱7億投資成本,但最終票房僅爲4.85億;同樣《長津湖》在拍攝期間由於疫情全劇組被迫滯留,未上映便已虧損1.5億元。

博納“豪賭”式做電影

虧了還是賺了?

即便有大大小小的虧損,就已披露的營業收入來看,博納的這場“豪賭”,還是賺了的。

2020年11月,博納成功收到了IPO上會的消息。在之前證監會披露博納影業的招股書中,曾詳細介紹了自2017年到2019年投資、發行的主要影片毛利率情況,三年總體毛利金額約爲29億元,複合增長率達28.21%。其中兩部主旋律影片《紅海行動》與《中國機長》表現最爲突出:

《紅海行動》影片投資毛利爲2.02億元,發行毛利爲4.14億元,合計獲利6.16億元;

《中國機長》影片投資毛利爲2.62億元,發行毛利爲2.59億元,合計獲利達5.57億元。

而在去年影視行業受疫情影響、影院上半年全部停業的情況下,博納2020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爲7.55億元,淨利潤2680.06萬元,另外,博納還積極推動影視劇的線下發行及版權銷售業務,並採取協商減免影院租金等方式止損增效。相比起鉅虧的萬達電影、華誼兄弟來說,博納是去年上半年爲數不多的能保持盈利的影企。

不過,着眼於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票房表現,博納主出品的《拆彈專家2》斬獲票房13.14億,《熱血合唱團》的票房未過億,《中國醫生》雖與行業期待有偏差首日上映口碑良好,《長津湖》的票房是否如於冬所預測走向80億還未可知。整體來看,後疫情時代,博納能否繼續保持盈利仍需觀望。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博納IPO過會已經過去8個月,疫情影響使得其進度更爲撲朔迷離,由此來看,“豪賭”式操盤模式對於博納而言,仍然是風險高於回報。

風險首先體現在博納對政府補助的高依賴。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這三年中,博納計入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爲0.67億元、1.02億元和1.56億元,佔同期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約爲34%、39%、49%。這對於一家頭部影企來說,因爲自身沒有新的可以覆蓋虧損的盈利模式,選擇過度依賴政府補助,之後要面臨着政府補助金額下降的風險。

其次,影視行業整體已坐上了資本的“冷板凳”。尤其近幾年市場上的爆款並不確定,大投入大製作電影突遭啞火、小成本電影逆襲成爲票房黑馬的事件屢見不鮮;除此之外,市場政策管控趨嚴,定檔後延期、撤檔現象讓整個電影市場走向更加“撲朔迷離”。

種種情況下,逐利的資本逐漸減少了對影視行業的關注,投資人閻焱也曾直言,指望電影投資能賺錢,一定要明白它是小概率事件。

頭部影企,“錢”景堪憂

博納並不孤獨,缺錢已經成了整個行業的痛點。

梳理華誼兄弟、北京文化、萬達電影、光線傳媒四家影視公司近期的市場表現後發現,頭部影企都曾經歷了或者正在經歷着各種劫難,這些浮浮沉沉,正勾勒出了後疫情時代中國影史的前進路線。

華誼兄弟

瀕臨退市,這是華誼兄弟曾經歷的生死劫。

據企查查顯示,自2018年開始,華誼兄弟連續三年淨虧損超過10億元,其中2019年淨虧損更是達到39.78億元,瀕臨退市。不過去年12月31日,深圳交易所修訂退市指標,將“原有淨利潤連續三年虧損”調整爲“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爲負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的組合型退市指標,讓華誼兄弟免於一劫。

從2021年一季報的營收來看,3.96億的營收、2.34億的淨利潤相比之前同期有所上升,而且,華誼兄弟主控、張子楓與吳磊主演的《盛夏未來》已經定檔8月13日(七夕檔)上映,而且目前華誼兄弟出品的影視作品和抖音開啓深度合作,《盛夏未來》也是抖音首次參與主出品的電影。

如今抖音平臺已經成了重要的電影宣發平臺之一,而在這個6億日活平臺的加持下,目前《盛夏未來》貓眼想看人數達到35.6萬人。去年暑期檔上映的《八佰》成了華誼的“救命稻草”,覆蓋了上半年的虧損,而今年在上半年已盈利的前提下,《盛夏未來》或將成爲華誼兄弟的錦上添花之作。

從股價走勢看,去年八月《八佰》的熱映曾短暫地將華誼兄弟的股價推高,但依舊挽救不了其頹勢。在華誼兄弟股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青春片《盛夏未來》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北京文化

曾參與出品《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你好,李煥英》的北京文化,被看作“爆款製造機”,但近兩年,北京文化深陷於各種危機中。

危機之一,去年4月份,北京文化原副董事長婁曉曦公開舉報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北京文化的高層內鬥浮出水面,最終宋歌辭去總裁職位,高管相繼出走,發行團隊解散;

危機之二,財務虧損,1月4日,北京文化披露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自此北京文化的股價更是“跌跌不休”,企查查顯示,2021年一季報,北京文化僅盈利1561萬,淨虧損2689萬,如果2021年報未能好轉,北京文化將面臨ST風險;

危機之三,出品電影《沐浴之王》因陷入抄襲風波而慘遭下架;主控電影、號稱斥資30億的《封神三部曲》還有巨大的資金空缺需要填補,而在其待播劇集中也有一部由鄭爽主演,最終“壓箱底”的可能性極大。

6月12日,北京文化出品的《熱帶往事》上映,即便有彭于晏、章宇坐鎮,僅達到6400萬元的票房,顯然不能緩解其“燃眉之急”。

萬達電影

據企查查顯示,2021年一季報其淨利潤相比2020年報,有所回升。

作爲旗下院線持續領跑全國市場大盤的影視公司,萬達電影自帶優勢。而歷年來打造最成功的IP便屬《唐人街探案》系列。

原定於2020年春節檔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最終延期上映,此前的宣發費用都打了水漂,但好在,2021年春節檔如期上映,相對來說已經形成市場認知的《唐人街探案3》天生自帶基礎盤,最終45.23億票房刷新了前兩部的票房記錄。

除此之外,今年暑期檔,萬達電影出品影片達到3部,相對來說沒有大投資、大製作的影片。與《中國醫生》同日上映的《新大頭和小頭爸爸4:完美爸爸》,因爲內容差異化,影片還是在上映首日打出了認知,截止當前票房成績有2000萬;另外一部《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真人兒童電影已經定檔8月13日(七夕檔);由胡先煦、鄧恩熙主演《二哥來了怎麼辦》將於7月16日上映,將抖音作爲主宣傳陣地的影片已有9.5億的播放量,貓眼想看人數9.9萬人。

光線影業

相比較博納影業、華誼兄弟、北京文化,光線影業算是“以小博大”的典型。據2021年一季報,光線傳媒營收2.39億,同比增長5.75%。

據瞭解,自2013年開始,光線影業憑藉每年暑期檔的動畫電影與其他影企打出了差異化認知,2019年更是憑藉《哪吒》殺出了一條國產動畫的血路。在持續深耕動畫領域上,光線也有一套自己的佈局,董事長王長田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我們正在建立自己的神話傳承脈絡,樹立當中的人物關係結構,嘗試創造中國的神話宇宙,整個宇宙至少包括三四十部作品。”

除了動畫片之外,今年光線影業手握青春愛情、主旋律、喜劇多個類型,但相比較來看,今年光線主出品的主旋律電影慘遭折戟。主旋律影片《革命者》因開局不利僅有1.03億票房,而原定於7月30日上映的《狙擊手》已經悄悄撤檔,具體上映日期未可知。

近一月時間,光線傳媒股價已下跌20%。

光線的救命稻草是青春片。截至目前,《你的婚禮》以7.89億票房斬獲光線2021年出品電影榜第一名;此外,丁禹兮、任敏主演的《十年一品溫如言》與毛曉彤、楊玏的《一年之癢》分別定檔於國慶檔與賀歲檔,從貓眼想看人數上看,大部分年輕觀衆對其抱有期待。

結語

截止當前,2021年電影票房達到283億,相比於去年剛過200億大關而言,這樣的成績足夠安慰人心。暑期檔有大年小年之分,背後產出電影內容的影企自然也會經歷高峯和低谷,不必過於悲觀,後疫情時代,影視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向着更好前進。

雖然電影市場變幻莫測,但正如《中國醫生》定檔時所寫: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