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啓動國資重組,首創置業從港股溢價私有化

記者 | 孫梅欣

編輯 |

1

首創置業在7月9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向港交所申請自願撤銷H股於港交所的上市地位。公告稱,計劃獲得首創集團私有化,將在H股每股支付2.8港元進行私有化。

首創置業在7月8日宣佈停牌,停牌時每股報價1.72港元。這意味着首創集團2.8港元每股的私有化價格,將以62.79%的溢價進行私有化。

據知情人士透露,首創置業的退市,意味着首創集團開始啓動國資重組:“未來將形成一個更大的開發集團。”

據悉,隨着國資重組的啓動,未來首創置業的企業組織架構將逐步進行較大調整,主營業務方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未來企業會加大保障房力度,加強服務社會的功能,強調“北京國企更服務於北京”的屬性。

公告顯示,首創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及首創置業訂立合併協議,根據合併協議的條款,首創置業將被首創城市發展吸收合併。

信息顯示,北京首創城市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6月10日,是北京首創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50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爲首創置業非執行董事楊維彬。首創集團爲北京市政府直接監管。

首創置業於2003年12月港股市場上市,但在過去18年的時間裏,股價表現並不搶眼,股價最高時也只達到每股4.58港元。

至今年7月7日的收盤價爲每股1.72港元,按照港股股本15.31億計算,港股市值26.34億元。公司總股本43.83億元,總市值爲75.04億元,一直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由於內房股在港股市場長年估值偏低,首創置業曾三次提請回A股的申請。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向中國證監會曾提出回A申請,但最終因“考慮到公司業務發展需要”,最終在2019年9月撤回了這請求。

在宣佈了進行私有化的同時,首創置業同時公告,在H股於7月8日聯交所短暫停牌後,計劃在7月12日復牌。

首創置業的2020年報顯示,到去年末公司還持有土地總建築面積達到1683.2萬平方米,其中公司權益面積1095.9萬平方米,其中88%爲發展物業,12%爲投資性物業,總貨值超過3000億元。按照公司當時的計劃,至少還能滿足公司未來3年的業務發展需要。

在首創置業停牌的同時,公司子公司、首創集團旗下另一家地產業務上市主體首創鉅大,也在7月8日同期停牌。

首創鉅大的主要業務是開發、運營和管理奧特萊斯綜合商業項目和非奧萊零售物業項目。截止去年末,首創鉅大共計持有13個奧萊項目,分佈在北京、杭州、湖州、昆明等城市,收入共計6.45億元。

事實上,首創鉅大在今年3月的時候就已經公告,由首創置業向首創集團轉讓旗下全部奧特萊斯業務,啓動了奧萊業務重組。公告稱,奧萊業務重組後,首創置業擬集中資源發展住宅及非奧萊物業業務,而首創鉅大在首創集團的直接管理下,將專注綜合奧特萊斯物業項目。

同是在國企集團內,一邊是以住宅開發業務爲上市主體,另一邊是以商業綜合體開發和運營爲上市主體,在這樣條件下的國資重組,與早前中糧集團旗下,中糧地產與大悅城的A股與H股的重組背景類似。

在經歷了長達8年的重組後,港股大悅城地產在2019年被裝入A股中糧地產主體之下,中糧地產隨後更名爲大悅城控股。當時認爲,這一輪重組,有利於使得兩個原本規模都不夠大的上市主體,未來總資產呈現跨越式增長。

但從早前首創鉅大早前的重組公告、以及首創置業更多是專注保障房業務的方向來看,未來同屬於置業旗下的奧萊業務,將從現有置業體系中剝離,很可能商業地產業務和住宅開發將在首創集團中分開管理運營。這與大悅城將商業和住宅開發的合併重組有所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首創置業近年來佈局和投資重點在三大核心圈,京津冀市場之外,在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也做了重點佈局,在去年的銷售額中,長三角簽約額同比上升12%,粵港澳大灣區同比上升21%。

但隨着首創置業的業務重心將回歸北京市場,並加大保障房力度,未來在非京津冀地區的大量土地儲備將如何使用與開發,業務佈局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還有很多問題待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