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餓,不下雨的時候這裏的氣候和環境非常惡劣,寸草不生,很多人都因爲極端天氣死去了。”

18歲的乍得小夥阿巴斯·阿杜幾年前因爲家鄉遭到極端組織“博科聖地”的襲擊而背井離鄉。然而受極端乾旱天氣影響,在新的謀生地,他和其他很多人都陷入饑荒。

△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官網報道截圖

糧食得不到保障的,還有馬達加斯加南部地區的人們。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正讓當地超過110萬人食不果腹。爲了能活下去,他們不得不靠“喫土”來勉強維生。

與此同時,在聯合國安理會近期就埃塞俄比亞北部衝突舉行會議之際,聯合國主管人道主義事務的代理副祕書長兼緊急救濟協調員拉梅什·拉賈辛加姆警告,埃塞提格雷地區有超過40萬人正處於饑荒中,當地人道主義形勢近幾周內急劇惡化。

△聯合國官網報道截圖

非洲民衆的遭遇只是當前全球饑荒狀況的一個縮影。

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當地時間9日發佈題爲《“飢餓病毒”成倍增長》的最新報告指出,衝突、新冠肺炎疫情和氣候變化等因素正在加劇全球饑荒。

報告稱,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處於饑荒的人口數量已經增長了6倍。據估算,全球每分鐘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就有11人,遠高於每分鐘死於新冠病毒的7人。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截圖

報告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和平,提供緊急援助,建立更公平、更有韌性和可持續性的糧食安全體系,幫助發展中國家民衆實現新冠疫苗可及性。報告還敦促發達國家通過積極減排來應對氣候變化。

然而在這些方面,美國等少數國家卻一直在起着“反作用”。

多年來,美國不斷向外輸出動亂。2001年,美國打着“反恐”旗號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如今20年過去,美國在沒有結束這場戰爭的情況下卻匆忙撤出軍隊。

這場戰爭在失敗的同時給阿富汗帶來了無盡苦難。正如阿富汗前總統卡爾伊扎所說,美國及其盟國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消除極端主義,給阿富汗帶來穩定與和平。“但實際上這並沒有實現,對我們來說這是災難性的”。

△英國天空新聞臺報道截圖

在美國發動、策劃和支持的戰爭和衝突中受害的遠不只是阿富汗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騰軍告訴環球資訊廣播,美國不斷對外挑起戰火是其霸權主義的體現,而實際的出發點並不是維護和平。

張騰軍 :這充分體現出“窮兵黷武”深嵌在了美國霸權基因中,這就使得美國不斷通過對外戰爭來維持它所謂的全球霸權。從美軍撤出阿富汗可以看到,過去20年的戰爭沒有給美國霸權帶來實際好處。而從阿富汗當前的勢態又可以看出,美國在這個地區造成的混亂和戰爭以及各個方面的問題仍在延續,但美國卻一走了之,充分顯示了它的霸權隨意性。它完全依照自身的利益行事,而不會去關注其他國家的福祉。

在對外援助方面,美國政府也延續了“說得多、做得少”的一貫作派。時至今日,拜登承諾的在6月底之前爲國際社會提供8000萬劑新冠疫苗的目標依然未能兌現。

雖然在5月底美國政府公佈的2022財年全面預算方案中,與對外項目相關的支出比特朗普執政的最後一個財年提高了10%,但在張騰軍看來,拜登政府所謂的“加強對外援助”恐怕仍會是“口惠而實不至”。

張騰軍 :增加對外援助預算實際上是爲了和特朗普政府的相關政策做一個區別,但本質上來說應該仍是“換湯不換藥”。拜登政府在實際的對外援助中會有一個非常精打細算的考慮,更多還是將對外援助作爲一個政治工具、一個服務美國外交的工具。無論是疫苗還是其他方面,美國也確實表現出了“口惠而實不至”。這實際上也是拜登政府的一個特點,就是他擅長搞所謂的輿論攻勢,但是在具體作爲上落實的遠比他說的少。

而關於氣候變化,拜登上臺以來,表面上一改特朗普政府在應對氣變問題上的“開倒車”行爲,提出了美國到2030年的減排目標。不過,張騰軍認爲,拜登的減排目標更多的是一個政治表態,實現起來難度極大。

張騰軍 :2030年拜登很可能已經不在任了,所以說這是一個空頭支票,他現在可以隨便提。而且從美國的現實狀況看,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難度非常大。對於拜登提出的氣候計劃,美國國會共和黨人必然會堅決反對。基於民主黨目前在國會的微弱多數地位,他們想要通過一個大規模投資的立法實際上是非常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