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歐洲政客擔憂:我們更像是棋盤,而不是棋手

(觀察者網訊)葡萄牙前歐洲事務部長、美國右翼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布魯諾·馬薩埃斯(Bruno Maçães)7月9日在“政治”(Politico)網站發文稱,對於西方世界而言,最大的威脅不是歐洲的自主,而是歐洲的弱小。

布魯諾認爲“沒有強大的歐洲,西方就無法生存”,他說,歐洲的未來在傳統觀念中通常會被簡化成兩種情況:一種是與美國的所謂“跨大西洋同盟”能夠繼續蓬勃發展,並避免“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威脅”;而另一種則是隨着“跨大西洋同盟”關係一同變得衰弱,並因此受到“東方巨人”某種形式的控制。

但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被較少提及的情況,即歐洲的“獨立性”最終喪失在美國手中。在這種情況下,“跨大西洋同盟”不復存在,但美國依然作爲一種域外力量留在歐洲,而其目的僅僅是爲了防止“強大競爭對手”的介入而已。

在歐洲,有人認爲第三種情況已經在發生了。荷蘭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盧克·範米德拉爾(Luuk van Middelaar)近日在巴黎的一次演講中稱:“就我們(歐洲)與美國的關係而言,我們的地位正在從夥伴向附庸轉變,特朗普已經讓我們提前察覺到了這一點。”

布魯諾表示:“今天的歐洲比起棋手來更像是個棋盤”。歐盟對外行動署(觀察者網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類似歐盟外交部,由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領導)首任祕書長皮埃爾·維蒙特(Pierre Vimont)最近向布魯諾表示,在過去,歐洲經常能夠“在必要時說不”。但現在,由於防務預算的缺乏和金融影響力的減弱,歐洲正開始變得“不願或無法”對美國的計劃產生影響。而曾在2018-2020年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的理查德·格雷內爾也稱,如今很多美國人認爲歐洲“比起夥伴來更像是個獎品”,而美國“正面臨着使歐盟脫離西方盟友關係的風險

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期間的一系列外交政策嚴重影響了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係,而新總統拜登雖然在上臺之初就一再做出“修復關係”的姿態,但歐盟至今仍對此心懷疑慮。

布魯諾稱,這種情況可能與國際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有關。他說,隨着中國取代俄羅斯成爲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歐洲已經遠離了美國地緣外交政策的重心。而與此同時,日本與印度對於美國的重要性正在增加。另外,歐洲正如皮埃爾·維蒙特所說的那樣“喪失經濟和軍事力量”。

布魯諾還指出,相比曾經與蘇聯的競爭而言,今天的美國要更加脆弱:蘇聯的經濟體量從未達到過美國的40%,而中國如今已經超過了70%,並且這一差距很可能會在並不久遠的將來徹底消失。隨着這種“相同體量對手”(peer rival)的出現,美國將不會再像過去那樣“慷慨和奉行重商主義”。

作爲歐盟兩大主要國家的領導人,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正爲歐洲面臨的國際地位危機困擾着。他們希望歐盟能夠有更多的自主地位,但其他歐盟國家似乎無意做出太大改變。當這兩位領導人表達對舉行歐盟與俄羅斯峯會的支持態度時,“很快便在與其他歐盟國家領導人的相互指責中陷入困境”。甚至就連布魯諾本人也在文章中稱,如果非得要在“美國主子”(American master)和其他選擇中選一個的話,他寧肯選擇前者。

“隨着這種失敗主義的蔓延,歐盟應該接受自己在經濟與政治上成爲新的美利堅帝國附屬的命運……但我們不應該抱有幻想,因爲這個結果並不意味着‘西方世界’的重塑,而意味着它的死亡。”

責任編輯:賴柳華 SN2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