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記者:李曦子

俄羅斯財政部近日宣佈,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已經將美元的佔比從此前的35%降至零,並將人民幣比例提至30.4%。

近年來,國際投資者不斷加大對人民幣的資產配置。7月12日,景順發佈的第九份年度《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指出,憑藉極具吸引力的本土回報及多元化的投資機會,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在過去四年穩步提升。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防控更是有目共睹,以至40%的投資型主權基金及56%的流動型主權基金將中國視爲較疫情前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俄主權基金增持人民幣

俄羅斯財政部的公告顯示,從國家福利基金資產結構中剔除美元,英鎊比例減少至5.0%,歐元和人民幣比例分別提升至39.7%和30.4%,日元比例爲4.7%,現貨黃金比例爲20.2%。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對俄方提升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中的人民幣資產佔比表示歡迎。這體現了俄方對中國經濟發展和中俄合作前景的信心。我們將繼續同俄方深化互利合作,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堅定相互支持,維護好兩國共同利益。”

俄分析人士表示,俄羅斯國家福利基金增持人民幣資產的決定眼光長遠,既反映了俄中日益緊密的經貿關係,也表明俄羅斯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事實上,近年來,俄羅斯逐步增持人民幣資產。俄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人民幣在俄外匯儲備中佔比上升至12.8%。

即便受疫情影響,俄中雙邊貿易額去年也超過1000億美元。據中方統計,今年1至4月,中俄雙邊貿易額爲402.1億美元,首次在前4個月即突破400億美元。預計2021年,中俄貿易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全年貿易規模有望再創新高。

俄羅斯智庫“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項目主任雅羅斯拉夫·利索沃利克認爲,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讓投資人民幣資產更有現實意義。隨着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幣將成爲最有前途的儲備貨幣之一,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主權財富基金等將增持人民幣。

已成全球趨勢

景順大中華、東南亞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表示,雖然全球投資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但從今年的研究中觀察到,主權投資者關注的主題和趨勢仍未改變,對諸如全球股票及中國債券等資產的配置比重持續上升。由於許多國家仍在應對疫情,對流動性和現金儲備的關注可能仍是主權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且主權基金希望做好充分準備,以便於在政府需要時能出手相助。

根據《全球主權資產管理研究》,在未來五年,40%的主權基金計劃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其中,75%的主權基金受可觀的投資回報所吸引而投資於中國資產,且有57%的主權基金將中國視作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的重要渠道。主權基金預期,通過新資本以及運用之前對北美及歐洲等發達市場的配置資金,以支持其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與主權基金一樣,各國央行也在持續增加對中國資產的配置,以在美元基礎上實現多元化配置。儘管多數非美元貨幣均受益於這一多元化趨勢,但人民幣是主要受益者之一。截至2020年底,人民幣的平均配置比重爲2.3%,而一年前爲1.9%。研究表明,超過半數(53%)的受訪央行目前持有人民幣,而2018年這一比例爲40%。

此外,根據中央結算公司最新更新的債券託管量數據,6月,境外機構買賣中國債券交投活躍,其中,境外央行或主權財富基金等長期穩健型投資者是“主力”。

外資不斷增持中國債券,也讓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官方儲備貨幣中的佔比不斷提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最新全球外匯儲備數據,2021年一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實現連續9個季度的增長,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中的佔比也進一步提升,續創2016年第四季度有該項數據以來的新高。

潘新江表示,中國主權債券或將成爲日後各主權基金及各國央行投資的主要資產類別,尤其是隨着這些債券被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以及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等機制令跨境交易變得更爲便捷、高效。儘管大多數央行保持長線投資組合內的人民幣持倉不變,但研究顯示,投資者日益青睞這一貨幣,並已意識到保持人民幣倉位的好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