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缺芯潮”下這一芯片分支漲幅最大!缺貨難解 龍頭廠商業績暴增12倍

財聯社7月12日訊,隨着“缺芯潮”的蔓延,芯片產業鏈各環節都在水漲船高,今日最新消息顯示,因MCU封裝產能喫緊,三季度的報價將再度上漲15%。

據臺灣地區方面的產業鏈消息,目前微控制器(MCU)封裝產能緊張,最小下單量從年初到近期,翻了5倍。從三季度整體封測報價來看,MCU封裝漲幅最大,爲15%,測試也同步上漲15%;驅動IC封裝漲幅則爲個位數百分比;存儲器封裝需求可見度也較高。

而上週,供應鏈消息就顯示,華虹半導體已取消多家MCU廠商訂單,以將產能優先供給國內企業。另外報道還稱,中芯國際目前也已確立接單以本土客戶爲主的策略。由於MCU、通信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等不少芯片缺貨難解,近期競標搶貨更有增未減。

MCU是海量電子設備的基礎控制芯片,招商證券在MCU深度研報中表示,MCU下游需求多樣化而產能增長相對有限,展望未來,MCU供需不平衡狀態至少持續至2021年底,在2022年隨着MCU新增產能逐步釋放,缺貨狀態將有所緩解。

目前國內MCU本土廠商超過100家,但合計市佔率卻不足15%,且大多數廠商集中在消費類市場,工控和汽車還有待拓展。中信證券研報指出,以往海外大廠佔據主要市場份額。2021年以來MCU海外大廠缺貨及價格飛漲現象突出,國內下游客戶開始加速MCU的供應鏈本土化。較爲看好今年國內MCU廠商業績表現,上市公司建議關注兆易創新、中穎電子、芯海科技、樂鑫科技、北京君正、上海貝嶺、納思達等。

以上廠商中,芯海科技6月30日披露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獲得近百家機構的聯合調研。在調研中其表示,公司今年的MCU增長點會比較多,現在MCU各應用領域需求都非常旺盛。納思達、中穎電子近一個月以來也獲機構頻頻調研。

中報數據顯示,滬深30家已披露業績預告的涉及MCU製造的上市公司中,八成業績均大幅上升。其中綜合型芯片一體化製造企業富滿電子上半年淨利潤達3.0-3.3億元,同比最高增長將達1237%,明微電子和晶瑞股份業績增長也均超過50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