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1日到8月19日,2021年的三伏總計有40天。每年到了伏天,各大醫院急診科裏收治的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就會有所增多,這是爲什麼?作爲心腦血管意外的高發人羣,老年人該如何平安度過這40天的“超長伏天”呢?

7月13日,記者採訪了多位沈城專家,爲百姓暑天養心、健康度夏支招解惑。

危險78歲老人泡澡時胸悶頭暈

瀋陽78歲的老人張明(化名)平時有泡澡的習慣,進入夏天后經常出汗,泡澡的次數就更多了。幾天前,他在泡澡時覺得水溫比較熱,水蒸氣較多,有點胸悶,喘氣費力。老人還以爲,只是由於室內太熱,自己纔會出現這些症狀。但他忘記了,自己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多年。洗完澡後,他的胸悶症狀仍未緩解,還覺得有些頭暈,便告訴了家人。多虧家屬留心,及時打電話諮詢了一下平時聯繫的醫生,醫生判斷張明很可能是突發心血管疾病,需要立即就醫。

在醫生的指導下,家屬幫助張明做了三件事:開窗通風、服用心臟急救藥、撥打120急救電話。最終,被120急救車送到醫院的張明,被診斷爲急性心梗,幸虧就醫及時,才“搶”回了一條命,沒有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專家解析:爲什麼三伏天裏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人會明顯增多?

瀋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遼寧省退役軍人總醫院心血管三科主任高勇介紹,首先,三伏酷暑,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加快,身體爲了散熱,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循環到體表,心臟等臟器的供血就會相對減少。其次,高溫天氣容易引起人體內循環紊亂,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從而增加了心臟的負擔。此外,夏天出汗多,人體的水分通過汗液大量蒸發,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引發心梗等問題。炎熱天氣裏,人們心情也容易煩躁、緊張,情緒波動造成血管收縮、痙攣,也可能引發意外。

更爲危險的是,夏季由於天熱,很多胸悶氣短、頭暈腦脹、心前區不適等症狀,容易被人們當成是炎熱時的人體正常反應,而忽略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一旦錯過了這些重要的“預警信號”,就有可能錯失心腦血管意外的搶救時機,造成嚴重的後果。還有很多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在夏季病情“平穩”時忘記規律服藥,反而增加了意外發生的風險。高勇提醒,一旦在伏天裏出現胸悶、頭暈、迷糊等症狀,就要考慮到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時就醫,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

警惕 40歲的他酒桌上突發心梗

每年暑熱時節,不少青壯年人都會頻繁聚會,擼串喝酒。不久前,40歲的陳先生在與朋友喝酒時,忽然覺得頭暈、胸口不適。由於是在室外露天聚會,當天天氣炎熱,陳先生也以爲自己只是“熱着了”或者中暑造成的不適。可是當他站起來想到一旁休息休息時,人卻忽然倒了下去。朋友趕緊把陳先生送到了醫院,醫生表示陳先生是急性心梗發作,需要趕緊聯繫家屬。家屬趕到醫院後,得知陳先生病情嚴重,就算搶救回來,也很可能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家人忍不住哭着說:“他還這麼年輕,身體一直很好,爲什麼會突發心梗?”

專家解析:高勇介紹,近年來40多歲突發心梗的患者屢見不鮮,心血管疾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不少青壯年人存在熬夜、肥胖、壓力大、飲酒過度等現象,加上平時忽視血壓等指標的監測,往往到急性發作時才知道自己存在心血管問題。而具體到夏季,三伏天裏,人們要預防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都應該做到及時補水,注意防暑降溫,避免情緒上的緊張、焦慮和煩躁,經常監控血壓等指標,不要在高溫的情況下混淆了臨牀症狀。同時,避免壓力過大、長期勞累或熬夜,夏季避免情緒過度激動和焦慮。

“另外,在此做一個溫馨提示:在疫情防控期間,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比如心衰、高血壓、心絞痛、心肌缺血等患者,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適當根據個人身體狀況調整好佩戴口罩的時間。建議這類患者儘量少去人羣密集、封閉不通風的場所,並做好防暑,避免久處高溫下,多在通風良好、空氣流動的場所停留,感覺身體不適時可以及時到戶外空曠通風處,避免身體乏氧。”高勇說。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唐子勻

編輯: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