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16薪,资本家良心发现?不,是时代变了!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佘宗明

来源:数字力场(ID:shuzilichang)

风向变了。

01 

‘每个资本家,都是绝佳的路灯挂饰’,在B站微博知乎上,这句话正蔚为风行。

仇资,已经成了流行的社会情绪。

这股情绪就像火山。

随时都可能喷薄而出。

张军调侃‘青年们正在睡觉’,左晖去世,都能成为出口。

在很多小年轻那,‘资本家原罪论’已经过时了,‘资本家全罪论’才是时兴观念。

在这些小年轻看来,他们不是社会问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他们就是社会问题本身。

02  

在反资本叙事的框架下,万恶是‘资本家’的出厂设置。

网购?那是消费主义洗脑术。

游戏?那是用来麻醉人的电子瘾品。

短视频?那不就是奶头乐吗?

算法+大数据+AI?那就是边沁模型的数字化。

……

这些批评者,人均一个本雅明+ 尼尔・波兹曼。

法兰克福学派那些形而上的批判,都被直接移植到实景生活中。

最终结论必定通向马克思的那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03 

将时间倒推至几年前,‘资本家’在舆论场中的形象其实还挺正向。

那时他们的标签还叫‘企业家’。

‘保护企业家,保护市场主体,就是保护生产力’,是其时常见的调调。

在那一轮创富浪潮中,那些商业大佬们多是以‘导师’面目出现。

假托他们之口的成功学语录,也成了‘鸡汤’‘鸡血’双拼的名言。

那几年,应该是这些大佬们在社会场里最高光的时刻了。

他们各种政治头衔、社会荣誉加身,出入必高端峰会、高峰论坛、高大上场合。

他们跟网民‘相看两未厌’,形象也偏向‘粉/路/黑’光谱里偏积极的那一端。

加上社达思维下的‘慕强’心态,他们还被唤作‘爸爸’‘家父’。

04  

但如今,风向骤变。

几年前,大家想躺赢,而如今,人们想躺平。

昔日弹幕皆‘爸爸’,今天满屏都是‘你工人爷爷来了!’

青萍之末,可见端倪。

在雪球上,用户@煌qhw 说:

你压榨我就算了,还美名其曰赚取剩余价值,这边说完自己多努力,那边就早早下班××××去了,留下一办公室996的员工,走前不忘说一句‘996都是福报’,出门逢人就说‘我们的员工自愿007’,左手生产资料,右手KPI绩效,员工不加班,就给穿小鞋职场PUA,猝死了,就说是社会的错。没猝死的,就过几年送走,就说是给社会输送人才。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更怕将不同人在完整表达语境下的‘问题说法’拎出集锦后合成‘文字哈哈镜’。)

这段怒点密集的话,大致代表了很多年轻人的想法。

他们未必是‘资本PTSD’最严重的,但却是反应最强烈的。

毕竟,他们才不读哈耶克,书单里前五里写着:《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毛选》……

05 

从‘慕强’到‘仇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时代变了。

经济大幕,已经从增量时代切到了存量时代。

在‘付出-收获’ROI值很高的增量时代,人们努力,能做大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

人们热衷于做‘生产性努力’,而大佬们的鸡汤来得很提神。

到了‘卷’字诀通行的存量时代,不少年轻人努力,却无法跳脱‘内卷螺旋’。

卷在里面的他们,只能做‘分配性努力’,结果发现能分的蛋糕就那么点,一看刀叉都捏在老板们手头,怒了。

NND,搞半天,原来生产资料被这小撮人控制着……

本该是正常市场监管动作的反垄断,则是他们的情绪助燃器——

看看,这些人‘万恶’的嘴脸。

于是他们开始解构所谓的资本话语话术,@赵皓阳 的那段话备受他们推崇:

资本主义的最大成功就是把剥削、吸血与掠夺用公平、自由、竞争、市场等外衣包裹了起来。

资本主义首先通过殖民主义、奴隶奴工制,掠夺全球资源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再通过生产关系来掠夺剩余价值,制造贫困,最后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法律和意识形态上为资本的一切血泪与罪恶背书,并通过塑造‘财富的神性’和‘自甘堕落的贫穷’等精神奴役,维系着整个资本运作的稳定。

他的那句‘劳动者们仅仅是饿死而已,但资本家们失去的可是宝贵的剩余价值啊’,更是用尖锐的劳资对立撩起无数年轻人心中的怒火。

这股怒火,还能‘人传人’。

06 

每个火山下面的热能,都积攒了多时。

时代情绪的流变,并非无因。

财经博主@InquilineX 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躺平心态’的起因:

躺平心态流行,说明信贷泡沫终于到了一个新阶段,就是哪怕完全不懂经济学和热力学的人,也意识到自己付出的劳动力与换取的货币债权高度不对称。

‘躺平’本质上就是低欲望策略——只付出必要的劳动力换取必要的金融资源即可,避免自身劳动力的过度无效输出。这会带来博弈效果,如果足够多的人‘躺平’,存量资本的价值就会大量缩水,扩张动量也会大幅下降,所以他们喊话‘认命可以,躺平不行’。

所有这一切,都是大规模信贷扩张以及缺乏公共政策负反馈的结果,信贷扩张确实舒服,靠敲击键盘凭空创造不存在的东西就能让无数人每天忙死忙活,还能创造表面繁荣,但副作用确实非常大,且玩得越久越大。而躺平可以看做是一种非组织的、个体主导的、隐蔽且温和的特殊形式strike(反击)。

循此逻辑,‘仇资’自然也是对现有秩序的迂回反抗。

07 

不满是年轻人转动的发条。

只不过,许多年轻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不满是被‘调控’的。

说得更确切些,他们的不满的确能汇合成流,但流向与流速却可以被调节。

如今,这股涌流就在跟某些回流的暗流交会。

而后,激荡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浪花。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冲刷着‘市场经济河岸’与‘产权堤坝’。

08 

反对996,是应该的。

反对‘加班=奋斗’的‘鸡成年人’(与鸡娃对应)话术,也是应该的。

要求劳资公平博弈,是合理的。

要求更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也是合理的。

但不迷信‘商业就是最大的道德’等话语,不等于要走向‘商业是最大的恶’的另一端。

立起‘劳资对立’的标靶,搬出‘阶级斗争’思路,将‘资本家’批倒批臭,将私企收归国有,然后呢?

回到1978年前?

将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跟贬抑性的‘奴役’字眼扯在一块,又合适吗?

能不能先了解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09 

看《资本论》的人,或许不care这点。

他们满脑子的‘斗争’。

仇富,仇资,的确反映了‘韭菜对镰刀的憎恶’。

他们不想总被收割。

他们只想‘失去锁链,得到整个世界’。

但用‘挂路灯’式的煽动话语激起的愤怒烈焰,在烧伤那‘一小撮人’时,随时都可能灼伤整个社会。

今天大‘资本家’得挂一挂,明天那些凡尔赛星人要不要安排路灯一盏?

凡尔赛星人安排上了,接下来,就该轮到那些相对高收入的中产了。

10 

对于资本,不必捧杀,也不必棒杀。

把所谓的‘资本家’设定为刘慈欣笔下的‘终产者’,渲染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畸形与‘资本家’嗜血的关系,的确契合某种想象。

这类想象的支点,跟民粹同构。

齐泽克就认为,用阶级版身份政治作为‘方案’解决‘工人问题’,正是民粹主义的特色:这些主张者说是尊重工人,承认工人经常受剥削,希望在现有体制的坐标系中改善工人的处境。

将社会描绘成阶级对立的角斗场,视作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炼狱地宫,也的确能将很多复杂问题简单化阐释,省去条分缕析的琐细归因。

但‘你黑我白’的二分法,是思维上的偷懒,也是认知上的缺陷。

智商在线者都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卷’确实是问题。‘卷’背后的问题,不是出在增长上,而是出在分配上。

就分配而言,‘资本家’远不是终极话事人。

人背后是某些机制。

‘资本家’也是嵌在更宏大的社会运行规则版图里的。

他们只是体系的一部分。

11 

这道理,许多人不是不懂。

问题是,他们也只敢骂‘资本家’。

骂别的,容易超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