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俄總統普京簽署命令頒佈新版《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以下簡稱《安全戰略》)。這一戰略文件由俄聯邦安全會議制定,是俄國家安全保障領域的最高層次指導文件。與2015年底頒佈的上一版相比,新版《安全戰略》集中回應近6年來俄內外安全環境的變化,對未來俄國家安全保障領域的重要利益、優先方向和政策目標作了詳細規劃。

安全環境的新背景

俄此時出臺《安全戰略》,既是俄國家安全保障領域的例行工作安排,更與外部環境嚴峻、國內矛盾突出和非傳統安全問題凸顯等因素相關。

與西方關係“未回暖、更向寒”。當前,國際力量對比加速演變,大國關係進入深刻調整期和加速重組期。自2014年以來因克里米亞事件走進寒冬的俄與西方關係始終未見實質性好轉,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領域對俄全面施壓,使俄地緣環境加劇惡化。特別是拜登上臺後,挑動所謂“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的對立,把俄視爲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者和民主制度的破壞者。俄則將美視作霸權主義的推行者和世界和平的威脅源頭。

國內局勢“舊愁未解、又添新憂”。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面臨經濟結構失衡、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且隨之帶來福利保障難、人口增長緩等一系列挑戰。受西方制裁、新冠疫情和能源價格波動影響,多項民生改善計劃推動遲緩。儘快疏導國內矛盾、最大化爭取民意支持和選票,是俄政治精英最迫切的需求。

國家安全保障領域“舊疾初愈、新愁沓來”。對俄羅斯而言,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有所降低,恐怖主義勢頭得到遏制,傳統安全因素對國家政權的威脅有所緩解。然而,信息、認知、經濟、生態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逐漸成爲俄社會面臨的最迫切、對民衆影響最大的安全威脅。尤其是美西方利用話語權主導地位和信息技術優勢對俄發起認知侵蝕,歷史虛無、文化破壞等軟性蠶食策略成爲影響俄民衆心理、破壞內部團結的主要手段。

戰略判斷的新變化

相比上一版,新版《安全戰略》在內容上作了大幅修訂,特別是對國際格局和俄內外安全環境的戰略判斷有了新的變化,提出了國家安全保障領域的8大利益和9大優先方向。

對當前國際局勢和俄地緣政治環境的研判更加嚴峻。《安全戰略》提出,當今世界正經歷轉型期,多個經濟和政治發展中心正在形成,將出現新的世界格局、規則和原則;西方國家對霸權地位的追求、現代經濟發展模式危機以及國家間發展不平等加劇,成爲全球和地區不穩定的根源,以及俄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對俄而言,西方國家奉行雙重標準,企圖在國際社會孤立俄羅斯、阻礙多邊合作;對俄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挑動並加劇俄國內矛盾,破壞俄內部團結;分化分裂俄與傳統盟友的關係,挑唆獨聯體內部分裂進程,爆發局部衝突和地區戰爭的風險加劇,導致俄地緣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

首次將民衆福祉置於戰略優先方向之首。與前幾版不同,新版《安全戰略》一改俄傳統的重安全、輕發展的理念,首次將“保護俄羅斯人民”“發展人的潛力”等置於國家戰略優先方向首位,表明俄更加註重國內民生安全問題。《安全戰略》還詳細闡明瞭提高公民健康水平、延長壽命、降低死亡率、改善居住條件、提供優質醫療和教育等具體目標和相關政策。

信息安全和文化主權成爲新關切。《安全戰略》首次以單獨章節論述信息安全和文化主權內容,明確反對他國運用信息通信技術對俄實施網絡攻擊、情報偵察,防止運用互聯網散佈不利於俄政治局勢穩定的不實信息等,防止信息手段和社交網絡用於顛覆性、破壞性目的,並提出加強電子數據管理系統防護、建立信息安全威脅預警系統、發展信息對抗兵力兵器等具體措施。《安全戰略》還強調,俄傳統精神道德和文化歷史價值觀正受到來自美國及其盟友、非法組織的侵蝕,應當加強公民團結、保護歷史真相、強化傳統精神道德和文化歷史價值觀,防止文化“西化”、反對篡改歷史。

維護安全的新路徑

遏制俄羅斯是美國和北約的共識,後者甚至出臺書面文件將俄稱爲威脅和軍事敵人,對俄在經濟、科技等領域進行制裁與打壓。因此,俄在心理上早已拋卻對西方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在俄美關係“破冰”艱難的情況下,俄或加速“向東看”進程,並進一步強調軍事手段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的保底作用。

“劍指歐美、親近亞太”傾向明顯。《安全戰略》刪除了此前有關與美國建立合作關係、與歐洲開展互利合作等內容,主張加強與獨聯體成員、“阿布哈茲共和國”、“南奧塞梯共和國”、中國、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的合作,着力在歐亞經濟聯盟、集體安全組織條約、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等亞太地區框架內取得突破。俄明確表達對俄中、俄印關係的高度重視,強調“在不結盟基礎上在亞太地區構建可靠的地區穩定和安全保障機制”。

更強調軍事手段的保底作用。軍事力量是俄維持大國地位、爭取國家利益的關鍵手段。短時間內,俄“軍事立國”傳統和“非對稱應對”思路都不會改變。2020年6月,俄頒佈《俄聯邦核遏制領域國家基本政策》,拓展核力量使用情形。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在大力發展高超聲速導彈、激光武器等新質作戰力量,提升非核遏制能力。可以預見,未來俄軍事力量建設步伐不會停、核遏制政策不會變、裝備建設投入不會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