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經濟半年報:經濟增長穩中加固穩中向好 下半年投資消費持續恢復承壓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1年二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針對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還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做好跨週期調節,應對好可能發生的週期性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羣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從二季度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還是處在進一步的平穩恢復過程中,但下半年的經濟走勢還是讓人有所擔心。從供給端來看,現在恢復的勢頭應該說總體在保持,但從比較先行的指標來看,特別從工業、製造業來看,進一步恢復的力量在減弱,這一點值得警惕。”

從兩年平均增速來看,投資與消費均低於GDP增速,而進出口仍處在高位增長,但從多方發聲來看,下半年進出口將面臨更多下行壓力。

張立羣認爲,兩項數據對比說明投資以及需求(特別是內需)的恢復在拖後腿。從上半年經濟恢復來看,外需出口做的貢獻可能要更突出,但是外需現在高位回落的風險在加大。包括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在增加、國際航運貨運運力緊張的制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是比較多。

爲推動經濟平穩增長,近期,宏觀政策調整迎來密集發聲。

7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7月1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座談會上,李克強指出,做好跨週期調節,應對好可能發生的週期性風險,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經濟穩中向好態勢。

張立羣表示:“目前多方面的信息顯示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的調節力度有望加大。全年的經濟走勢和下半年政策取向以及政策實施的實際效果緊密相關,如果宏觀經濟政策逆週期調節的效果比較顯著,下半年經濟的走勢可能就會由降轉升。”

高PPI、低CPI

在CPI持續溫和上漲的背景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仍處高位。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5%,一季度同比持平。但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1%,漲幅比一季度擴大3.0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8.8%,漲幅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7.1%,漲幅比一季度擴大4.3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13.1%,環比上漲0.8%。

對於PPI的持續上漲,劉愛華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二季度PPI的同比漲幅明顯擴大,給很多中下游企業、中小微企業帶來了比較大的成本壓力。從總體上判斷,雖然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輸入性的上漲壓力仍然是存在的,但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比較強,工業品的供應能力比較充足。與此同時,近期有關部門實施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保供穩價的政策,效果目前在初步顯現。

張立羣認爲,價格上漲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實際上絕對不能夠因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就做出整體通脹的判斷。實際上中國經濟現在主要問題還是總量失衡,總量失衡的根本癥結就是需求不足,是供大於求的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對於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將持續多久,張立羣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態勢,我覺得現在已經到了高點,開始震盪回調,當然不會非常快的回調下來,但態勢已經明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在經濟恢復過程當中,結構性的供求缺口所引起的現象。這個現象持續時間不會很長,因爲價格本身就是市場對供求關係調節的一個手段,價格會引導相關產品的產能釋放。在這個基礎上,大宗商品價格就會走穩。從國際方面來看,主要國家雙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導致了一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包括原油、鐵礦石等等。我想這方面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

消費方面,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86億元,同比增長12.1%;比2019年6月份增長10.0%,兩年平均增速爲4.9%。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呈逐月下滑的態勢。從環比看,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7%。

對於上半年消費的回升,張立羣表示,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在逐步的消退,所以消費還是在平穩、持續的恢復,這在預期之中。但消費的進一步恢復可能就和就業和收入的增長情況相關聯,這方面還是有問題有短板的。從目前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來看,應該說保就業工作絕不能夠掉以輕心。需求進一步恢復的基礎是不穩固的,是有問題的。內需恢復滯後的問題,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是比較突出的,這個必須要高度重視。

基礎設施與房地產投資

從投資方面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仍在持續恢復,兩年平均增速和疫情前增長水平相比則仍有較大差距。

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5900億元,同比增長12.6%;比2019年1—6月份增長9.1%,兩年平均增長4.4%。從環比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35%。

只是,從數據來看,上半年基建的投資增速不及市場預期。

張立羣表示:“從投資來看,現在最值得關注就是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都有一個回落的表現。而這兩塊投資在投資當中屬於先行性的投資。所以整體投資的增長走勢也讓人擔心。”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發行新增債券9465億元,同比下滑約65%。截至今年6月15日,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12850億元,僅佔已下達限額的30%。按照今年全年地方政府債券4.47萬億元限額估算,下半年將有3萬億元左右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券將要發行。

對於下階段投資走勢,劉愛華表示,目前支持投資持續恢復的有利因素是在不斷增多的。一是市場活力在逐步增強。二是資金保障比較有力。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6.8%,增速超過投資增速。三是穩投資政策在持續發力。“十四五”規劃確定的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在陸續部署推進。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6月份新入庫的5000萬元及以上的大項目超過1萬多個,環比增長11.6%。四是從長期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蘊藏了巨大的投資空間。

房地產開發投資上,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2179億元,同比增長15.0%;比2019年1—6月份增長17.2%,兩年平均增長8.2%。

在7月7日野村媒體線上分享會上,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過去一年整體上房地產板塊受到的衝擊比較有限,甚至可以說全國平均房價都在上升,很多熱點城市的房地產銷售還比較旺盛。但從一些先行指標來看,房地產行業其實已經顯示出了一些未來要下行的苗頭。”

數據顯示,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同比增速在今年以來呈持續下滑態勢。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上,經歷了2020年6月-2021年2月的持續上漲後,今年2月以來則持續下降,6月份,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降至101.05。

陸挺表示:“房地產是這一輪經濟復甦和政策制定過程當中,和以往週期當中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往常經濟不好的時候,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政府去拉動經濟時,房地產行業肯定是重中之重,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拉動刺激中國經濟的板塊。過去幾個經濟週期中,當政府需要去拉動房地產時,這個板塊佔有的、新增的信貸的量基本上都在40%-60%之間。這一輪則不一樣,基本上政府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去遏制房地產的快速增長和泡沫,我相信這是中長期戰略的選擇。”

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開孟認爲,房地產投資下半年起來的可能性不會有的,中央對房地產投資的管理邏輯很清晰,會一直堅持下去。

李開孟表示,基建投資在過去幾年一直低速增長。之前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全社會給予基建投資很高的期望,特別是在過去幾年,一旦增速降低下來,就想用各種工具拉上去。但是從最近的政策導向來看,用基建投資調控經濟的手段也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去年受到疫情影響,經濟發展低位,高層並不太急於把投資拉上去,更強調調整結構、優化結構,把高質量發展放在更高的位置。表明通過投資把經濟增長速度拉上去的訴求減少。所以未來不僅房地產投資不會大規模提升,基建投資也不會快速增長,目前的現狀下半年還會持續下去。

進出口下行壓力

回看上半年進出口數據,總體上,外貿延續了去年下半年的良好勢頭,增速較快。上半年,中國180651億元的進出口規模創下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與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長了22.8%,月度進出口已連續13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對於上半年進出口較快增長的原因,劉愛華表示,在國內外經濟持續復甦以及去年基數比較低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實現了比較快的增長,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了27.1%,兩年平均增速10%以上。

只是看向下半年,多方數據已顯示了進出口的下行壓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爲48.1%,低於上月0.2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國外訂貨量回落,其中農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新出口訂單指數低於43.0%,回落幅度較大。進口指數落至臨界點以下,爲49.7%,低於上月1.2個百分點,反映製造業生產用原材料進口量較上月有所減少。

7月13日,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總的看來,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蔓延,疫情走勢錯綜複雜,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同時,去年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長近27%,在較高基數的影響下,今年下半年進出口同比增速或將放緩,但全年進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陸挺表示,出口需求上兩方面會大概率下行。一方面是過去一年,中國在醫療物資方面的出口非常迅猛。但到今年下半年,隨着各國防疫的進展與防疫策略的變化,比較大概率是出口需求會明顯下行。

“另一方面,過去一年中,中國向發達國家出口大量居家生活需要的各種物資,包括電腦、自行車、健身器材等。這些物資的出口也會隨着疫情的減緩和結束大量降低。同時這些物資很多都是耐用品,因此未來兩三年在這方面的需求會明顯降低,”陸挺表示。

與此同時,陸挺表示,還有兩方面不可忽視的壓力因素是中國人民幣相對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以及今年原材料價格的上升。“對中國這樣的製造業大國而言,很多原材料都是進口的,所以出口商面臨着成本端明顯上行,但在價格轉嫁的能力上有限,一旦利潤率降低甚至收窄到零的時候,很多出口企業就沒有那麼多的動力再接這些訂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