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木子  編輯 / 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dongdong_note)

“共享充電寶這樣輪番漲價,用戶是不是都在棄用?看了幾組數據後我們沉默了……”

近日,一部分用戶發現,街邊、商場、餐飲店內的共享充電寶又雙叒漲價了。

有媒體報道,杭州一些熱門景區的共享充電寶租金,已經漲到10元/小時。而在部分一線城市的成熟商圈裏,共享充電寶的租金也已經高達4~6元/小時——哎……再也回不到1元1小時的年代了。

通過查詢相關新聞報道得知,在最近三年中共享充電寶已經“悄悄”漲價數次。相比三年前,目前共享充電寶的租金上漲幅度高達4~5倍。可見,網友調侃“共享充電寶致貧”也並非完全無道理。

作爲共享經濟的標誌物之一,共享充電寶每一次漲價,往往都能掀起一輪熱議,用戶對共享充電寶數次漲價更是怨聲載道。

既然如此,共享充電寶所屬的企業、運營團隊爲何仍要犯衆怒,明知會捱罵也要漲價?

借漲價“收割”續命錢的同時,平臺是否也在試探着什麼?

共享充電寶哪來的漲價底氣?

“共享充電寶每次漲價,便有網友號召大家不要用,但我覺得不現實。”

從事銷售工作的阿瑋經常到全國各地出差,他對於手機電量的依賴度非常高,偏偏又是那種懶得自己備好充電寶的懶人。因此,他自稱是“資深”的共享充電寶用戶。

據阿瑋透露,最近三年他租用共享充電寶的花費,至少在四千元以上。共享充電寶每一次漲價,都意味着阿瑋需要多掏錢,目前,他每個月在共享充電寶上的花銷,已經比三年前足足高出了兩倍,“說白了,即便充電寶漲價,作爲老用戶,有時也不得不用。”

相比共享單車、共享按摩椅等其它共享經濟產物,共享充電寶也可以說是特殊的存在。由於共享充電寶不具備很強的可替代性,幾乎可以說是應急的必備,尤其在視手機電量爲生命的年輕人眼裏。

“爲什麼共享單車、共享按摩椅不敢像共享充電寶一樣漲價?因爲壁壘不同。”阿瑋表示,倘若共享按摩椅漲價,用戶覺得不划算,無非是坐在普通椅子上歇一歇,或是在商場、候機(車)廳蹭一蹭座椅(不充值)休息着,也能完美替代。

而共享單車要是價格漲幅太大,甚至接近網約車等出行方式,消費者也完全可以直接打車、拼車解決。正因如此,具有較高可替代性的共享產物,似乎在漲價一事上都相當謹慎。

“但共享充電寶很難替代,自己買充電寶常備着?很多人可能都做不到呀。”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主流旗艦手機,在經歷五小時重度使用之後,平均剩餘電量爲55%。

可見,對於忘記攜帶充電寶,或者沒有養成自備充電寶的用戶而言,出門在外用共享設備給手機充電,已經成了一種剛需。

阿瑋告訴懂懂筆記,自己就是圖方便,出門在外隨時用一臺共享充電寶即可解決自己的懶人症。或許,這也奠定了共享充電寶在短時間內難以被替代的地位。

那麼,這種租金費用不斷上漲的情況,是否有“趁人之危”的嫌疑?

“共享充電寶上一次漲價,我算了下出門經常租會很不划算,於是就去買了一塊30000毫安時的充電寶,這已經算是可以買到的容量較大的充電寶了。但是,真的是出門經常忘帶,或者忘了拿線,或者電量用光之後忘了給充電寶充電,最後還得租共享的。”

阿瑋曾將自己的經歷發佈到社交平臺上,網友紛紛表示是“同款用戶”,更有網友吐槽,自從出門自備充電寶,的確省了一筆租用共享充電寶的花費,可出門隨身都要馱着一斤左右的充電寶也很累人。

面對共享充電寶的漲價,消費者有權選擇儘量少用共享充電寶,但在這個支付、通訊聯絡都依靠智能手機的信息化時代,絕對不使用也很難做到。

因此,外出充電需求難以替代,似乎成了共享充電寶平臺數次漲價的底氣所在。

租借用戶減少,商家收益未減

“其它城市不清楚,但深圳共享充電寶起步價,最低也要三塊了。”

藉着消費的機會,懂懂筆記與深圳購物公園附近一家餐廳的店長,聊起關於共享充電寶漲價的話題。

張店長告訴懂懂筆記,目前,餐廳內兩臺分屬於不同品牌的共享充電寶機櫃是三年前陸續合作入駐的。由於餐廳地處福田CBD區域,因此,周邊日常的人流量、消費水平也相對比較高,相比其它地方,餐廳的共享充電寶租金都是比較貴的。租金爲每半小時兩塊半,折算一下,充電一小時需要五元。

“前年(2019年)漲了一次,去年中又漲了一次,之前都不用這麼貴的。”張店長表示,共享充電寶剛開始入駐餐廳時,租借一小時僅僅只需要一塊錢而已,如今已經漲了五倍。

隨着數次漲價,她也開始發現,到店裏消費的顧客或是路人,租借充電寶的頻次漸漸降低。與前年機櫃裏的共享充電寶經常空着有所不同,漲價之後的一段時間,機櫃卡位經常全滿,很容易導致部分路人、顧客無法歸及時還充電寶。

“以前到店裏消費的顧客,有時手機沒電會在機櫃自助租借,現在很多食客要麼自備充電寶,要麼是拿着充插頭和電線詢問諮客小妹有沒有插座。”張店長表示,除非十萬火急迫不得已,不然顧客很少會在店裏租充電寶了。

據錦緞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與2019年,國內共享充電寶租金價格爲1元/小時、2元/小時,用戶平均租賃的時長分別爲2.3、2.1小時,總租賃次數分別爲13.9、15.6億次。這兩年的租賃總時長均相同,約爲32億小時;但是經歷兩次價格上漲之後,2020年共享充電寶租金價格爲4元/小時,用戶租賃時長與租賃次數明顯下滑,分別爲1.3小時與16.2億次,租賃總時長下降至21.5億小時。

可是,這筆賬仔細算一下,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由於租金上漲,2020年共享充電寶的總租金高達86億元,遠比2018年、2019年的32億、64億元更高。也就是說,租賃次數減少但總收入有增無減,而且是成倍增長。

“租充電寶的用戶肉眼可見地減少,可餐廳收到的流水分成也在增長。”張店長表示,目前餐廳每月能共享充電寶後臺收到的結算佣金爲2300元左右,比去年稍微增加了一些,相比2019年則增長了近一倍。

根據“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所披露的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怪獸充電實現營收8.469億元,其中移動設備充電業務營收8.168億元,投入在銷售和市場推廣上的費用爲6.62億元,淨利潤爲1510萬元,已經實現盈利。

可見,儘管如今一部分用戶儘可能地不租借、少租借共享充電寶,但得益於租金費用上漲,最終結果是既維持了運營企業的經營收入,又保障了合作商家傭金收益。令人好奇的是,三年內已連漲數次的共享充電寶,日後是否還會繼續一漲再漲嗎?

用漲價做“壓力測試”,回本最重要

“目前,共享充電寶已經過了低價搶份額、圈地的時期了,也該開始收割了。”

四年前,剛剛大學畢業的塗鋒(化名)加入了深圳某共享充電寶企業,成爲其華南區域的一名BD專員,負責區內合作商家的拓展工作。

塗鋒透露,相比他入行的初期,如今市場上的共享充電寶覆蓋率已趨於飽和。只要用戶有需求,幾乎不出二十米便能夠租借到任意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共享充電寶品牌間的“地盤”基本穩定,於是當年的各種補貼、低價打法,也要逐漸做出新的調整。

“真別認爲共享充電寶借出去的頻率高,企業一定盈利一定賺錢。”塗鋒強調,早期由於共享充電寶租金費用便宜,因此用戶借用的頻率相當高,部分共享充電寶僅投放市場僅小半年,充電循環的次數已將近千次。

但其背後的運營主體並不見得能盈利。因爲大量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將投入、付出更大的成本,用於相關硬件設備維護以及更新,“以前設備更新和營銷,全都是成本的大頭。”

但經過幾輪漲價之後,使用充電寶的用戶明顯減少了,可對運營企業而言並非不是一件壞事。

原先1元/小時有一萬人使用,如今4元/小時,只有兩、三千人用。流水看似相當,可由於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頻次下降,投入在硬件維護、更新的成本也會相應的降低,因此留出了利潤空間,同時強化項目後續的盈利能力。“只要使用頻次降低一半左右,硬件、人員這些維護成本,大概可以降低將近三分之二。”

每當租金上漲,借用的用戶便會減少,維護費用會進一步降低。再加上共享充電寶暫難以替代,仍有一小部分消費者在萬不得已的場景下,會高價借用充電寶,保障了經營收入不會因漲價而減少。

“只不過也不能一直漲,如果太離譜,比如一小時二三十塊,估計就真沒人用了。”塗鋒告訴懂懂筆記,儘管他並不清楚公司決策層的經營戰略,不知道行業後續是否有漲價的可能,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共享充電寶行業都是在通過漲價的方式,摸索、尋找租金、用戶與利潤之間的平衡點。

最終,企業要弄清楚通過壓力測試得到的盈利平衡點究竟在哪兒,可能結果就是不在於量而在於精,“租幾次就能回本的事兒,肯定比拖上大半年耗着強得多。”

【結束語】

共享充電寶經歷了幾次漲價之後,有不少網友開始呼籲,相關主管部門也該如同介入生鮮團購的價格戰一樣,管一管價格已經失控的共享充電寶。但事實上,作爲重資產運用且淨利潤不高的行業,租金上漲除了能夠“收割”續命錢之外,也是共享充電寶企業試水可持續盈利模式的最後手段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