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Close

“千里迢迢來杭州,半爲西湖半爲綢。”杭州自古有出產絲綢的傳統。春秋時期,鼓勵農桑的政策對這一區域的絲綢生產起到促進作用。從唐代始,杭州絲綢從江南水鄉沿着陸上“絲綢之路”遠銷中亞、西亞及歐洲各國。如今,絲綢不僅是服裝生產的重要面料,更是杭州文化傳承的物質載體。

杭州的服裝產業發展得很成熟。“杭派女裝”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目前在全國市場來看也獨具特色。中國傳媒大學2020級國際新聞傳播碩士班師生一行首先來到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臨平新城的藝尚小鎮進行走訪。隨行的導遊趙亮是一位地道的杭州人,據他介紹,藝尚小鎮所在的臨平新區位於城市以北,開發距現在還不到半年。當地已經引入了很多國內外的設計師進行原創品牌孵化,現已成爲亞洲時尚設計師的中國創業基地了。

根據2016年修訂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杭州將在城西建設科創中心和城北城市副中心。“現在杭州有許多產業創新基地。其中,藝尚小鎮是以服裝時尚產業爲側重點。”

來到藝尚小鎮,我們被一家在米黃色招牌上寫着“臺繡”二字的店鋪所吸引。走進店裏,發現櫥窗裏的現代女裝上點綴着傳統繡花,看上去十分華美。通過搜索我們瞭解到臺繡是浙江台州民間的獨創繡種,融合西方的“雕鏤”和“抽紗”技法與台州本地民間刺繡技法,逐漸形成了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臺繡”工藝。

藝尚小鎮臺繡門店內景。吳柏耀 攝

“我們產品的研發設計都在臺州,今年一月受邀入駐了藝尚小鎮。”年輕的臺繡店長韓紀亭說道。這位22歲的東北女孩在大學的校園招聘會上偶然知道了“臺繡”,被具有典雅韻味的“臺繡”所吸引,於是下決心跨越近1440公里的距離,從遼寧丹東來到了浙江杭州創業。

“臺繡”第三代傳承人林霞現爲該公司董事長,林霞承認現在的刺繡作品同質化現象很嚴重,缺乏個性。她一直想把帶有台州文化特色的符號通過臺繡展現出來,“其實,大部分人不能很好分辨臺繡和其他傳統繡種之間的區別。我想從傳統刺繡中跳出來。”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林霞一改傳統刺繡對花鳥魚蟲的寫實展現,轉而將自己對社會生活的思考納入其中。

在臺繡總部台州,有三十餘位從業幾十年的繡娘,用一針一線勾勒出臺繡的魅力。“所有的繡娘都由我們的董事長親自管理和對接。”韓紀亭說。採訪至此,臺繡之所以能從衆多傳統刺繡中異軍突起。除了繼承臺繡的傳統技藝,也從未停止創新與變革。臺繡從傳統文化中走來,並不斷探索着創新的前路。(羅文俊 鄒蘊)責任編輯: 王小玉

來源:中國記協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