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蘋果自研的5G基帶芯片或2023年問世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基帶芯片的“黑暗森林法則”

文/楊健楷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ID:kechuangych)

基帶芯片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局。不過在短短的兩三年間,趨勢上升與下降者,幾乎是對調。

高通在中高端機市場的地位似乎不太穩固,OV有意將聯發科的檔次往上提;海思依靠庫存苦苦支撐,但依然維持着強大的存在感;聯發科在今年出貨量登頂,佔據超過30%的市場份額;展銳異軍突起,7月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的5G手機業務收入增長了接近15倍。

基帶芯片公司一邊在手機市場內卷,一邊對外兇猛擴張,在手機市場這個主場之外,各大玩家又開闢了N個物聯網設備的分戰場。

高通在最受矚目的車規級芯片市場,延續了其一貫的中高端定位策略,推出了汽車智能座艙芯片;

海思在手機芯片被定向狙擊後,在汽車、電視機、機頂盒等細分市場依然戰鬥力十足;

聯發科繼拿下HomePod的Wi-Fi定製芯片,又成功打入蘋果TWS供應鏈;在兒童智能手錶、智能POS機、LTECat。 1等國內市場產品線,則是展銳佔據了統治性地位。

與戰爭形勢相呼應的是人事劇變。

高通在今年7月正式換帥,整合海思芯片進入手機的餘承東,轉而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造車上。

真正值得矚目的是兩個變化。聯發科的老總蔡明介,在2017年請來前臺積電和中華電信的CEO蔡力行,雙蔡共治,改良管理,狂飆突進。展銳的新CEO楚慶在2018年底單刀赴任,厲行治理,引入新的管理團隊,經營業績成倍增長。

在當下的關口,爲什麼基帶芯片業會發生如此的鉅變?本文試圖將其拆分成三個角度,嘗試提供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和預測:

1. 無盡之戰:“黑暗森林法則”的形成

2. 管理變革:現代管理科學如何發揮作用

3. 決勝之鑰:基帶芯片業的致勝法則

無盡之戰

自誕生之日起,基帶芯片便是手機的神經中樞,天生居於“主宰”的地位。簡單來說,基帶芯片承擔着手機與通訊網絡之間數字信號的編解碼,就像人的大腦。沒有基帶芯片,手機不能製成和解析信號,也就不能稱之爲移動設備。

同時,通訊的複雜性造就了基帶芯片的高進入門檻。

從2G開始,數字通訊制式就是一代好幾個標準,3G時代更是著名的WCDMA、CDMA2000、TD-SCDMA的中美歐三大標準大戰,以至於買手機先問是不是全網通成了一代人的回憶。

而隨着從2G到5G的邁進,不同“G”之間還需要向前兼容、互聯互通、不能干擾,對於基帶芯片通訊能力的要求,實際上更高了。

論重要性居於核心,論進入門檻甚高,因此,手機基帶芯片天生是芯片設計業中的黃金賽道。

按理來說,在這麼好的賽道,沒有不賺錢的道理,但隨着數字通訊制式從2G發展到4G,退出的玩家卻越來越多。

先是德州儀器(TI)。TI原本是基帶芯片行業唯一一個沒出過質量問題的廠商,但在大主顧諾基亞採取多元化供應商策略的情況下,覺得投入產出比太差,竟然在2008年宣佈主動放棄。

然後是博通和Marvell。這兩家都撐到了3G,試圖在4G發起反攻,但因爲燒錢太厲害,不得不雙雙裁撤基帶團隊。Marvell原來的朋克老闆娘戴偉麗,被外界認爲是基帶部門的堅定支持者,因虧錢太甚,股東無法忍受,最終不得不在2016年辭職謝過。

最後是英特爾。這個芯片業資金實力最爲雄厚的大廠,在2010年收購了英飛凌無線,幾年時間耗費了上百億美元,被蘋果寄予厚望。但最後用在產品上卻發現差強人意,還得罪了高通。最後,英特爾扛不住了,直接將基帶賣給了心心念唸的蘋果。

淘汰賽之所以如此慘烈,是因爲手機在3G、4G時代的飛速智能化,讓基帶從一個單純的通信產品,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產品:

智能化,也就是軟件應用生態的爆炸,對基帶芯片提出了三點要求。

集成能力:整機廠不僅只需要一個基帶,最好是把周邊都給集成起來,用起來才最爲方便經濟。基帶芯片除核心外,逐漸囊括或控制了以下部分:射頻,負責信號發送與接收的動作;電源管理部分,管理能耗續航;外設,連通語音、存儲、射頻等各類接口;多媒體部分,音視頻影像系統的編解碼,是基本的功能性要求。

設計能力:功能模塊複雜化,但依然要保持高集成度,把芯片面積做小,這一方面考驗芯片設計,也驅使基帶芯片公司不得不上馬最先進的工藝製程。

平臺能力:海量軟件應用,要求更好的通用平臺去承載和適配,其中尤其對AI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種從單點作戰轉向海陸空立體作戰的競爭,讓大量玩家算不過帳來,決定退出,也讓留下了的玩家決定打出去來攤薄研究成本,順便試試自己開發手機基帶時練下的內功。

因此,基帶芯片公司又出現在了日益豐富的智能化設備市場,開始向耳機、手錶、智能座艙、智能音箱等一切以通訊爲圓心、與SoC能力強相關的領域進軍。

這也讓基帶芯片業的“黑暗森林法則”逐漸形成:

1. 通訊是智能化設備的第一需要。

2. 由於資本投入過大,消費電子存在週期,下游整機自研趨勢加劇,基帶芯片公司必須不斷擴張。

管理變革

對於一般的科技公司來說,技術英雄主義仍是目前的敘事主流。在蠻荒生長的年代,許多才智絕佳的工程師,關在小黑屋裏埋頭幹個幾十天,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市場奇蹟。中國的芯片設計業,正是依靠這些人,率先完成了中低端產品的國產化替代。

但是,基帶芯片是芯片設計業中的異類。

其一,長期研發攻堅:對於手機產品來說,不存在所謂的低端產品,全是難啃的骨頭。

其二,競爭無處不在:對於其他智能化設備來說,通訊能力所及都是目標市場,漫山遍野全是機會點。

在“黑暗森林法則”的作用下,處於消費電子週期律的基帶芯片公司,不得不精於管理之道,以逐漸擺脫技術英雄主義,走向組織和集體的勝利。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基帶三劍客”——聯發科、海思和展銳,在管理上都逐漸施行了一系列科學的辦法。

首先是海思。因爲誕生在華爲體系內部,海思一生下來就適用於IPD。在二十年前刮骨學習IBM的IPD研發制度後,作爲全球最爲激進的通訊設備公司,華爲對於流程工具的應用,已是駕輕就熟。海思區別於其他中國芯片設計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在管理上天生是早熟的。

然後是聯發科。在風雨飄搖的2017年,創始人蔡明介之所以引入蔡力行,有部分原因,是看重他在臺積電的美式管理經驗與德高望重的產業界地位。聯發科作爲“聯電系”成員之一,發展過程中山頭林立,也找不出衆人鹹服的接班人。蔡力行的加盟,正方便引入中國臺灣地區的成熟職業經理人,改善公司經營。

最後是展銳。近三年來,相較於海思和聯發科,楚慶帶領的新管理團隊從戰略和管理的重塑開始,具體做了以下幾個變革措施:

在代碼管理制度上,拋棄原有的打補丁式的解決思路,從框架上設計代碼思路,重寫代碼,並寫好配套的說明文檔,相當於給那些幾十上百萬行的代碼模塊,裝上導航地圖或說明書。

在研發流程上,建立完善的IPD制度。在立項上加強技術評審,在質量改進上推行QCC循環,將以往的成功經驗再行復制推廣,在客服上建立完備的客戶資料庫以備使用。

在產品定義上,設置完善的產品charter開發環節,爲準備立項的產品設置一個嚴格的章程。展銳成立了由各部門首長組成的IPMT委員會,對於過會的項目嚴格質詢,除了慣常的毛利率、研發投入產出比、質量目標等問題,CEO有時還會問競品公司的首席技術專家是誰。

從業務的流程順序來講,先是charter開發,把產品定義做好,保證“做正確的事情”;然後是IPD開發,通過不斷改善的流程框架,保證“在總體上把事情做正確”;最後是CMMI和TMMi等流程認證,保證“在具體的環節把事情做對”。

正是憑藉這一套科學的管理變革,中國市場的“基帶三劍客”擁有了頑強的生命力。

決勝之鑰

基帶芯片公司有兩個戰場。

手機基帶的主戰場,每隔數年便會發生週期性的淘汰,轉折點的新進參與者同樣不可小覷,整機公司正在以動輒數百億元的代價,大張旗鼓的攻克基帶芯片的堡壘。

尤其是中國的整機公司,在進入品牌競爭的深水區後,對於芯片研發的決心更加堅定。

vivo開始深入到上游的芯片定義環節,與三星聯合研發;小米拋棄了以往一步到位的SoC策略,改爲先做一個ISP,先解決需求最爲切實的影像系統;OPPO的造芯計劃則像水下的巨獸,一時之間看不清真面目,但僅從挖角聯發科干將、500億元研發預算、高薪招聘應屆畢業生等種種跡象來看,勢必有大動作。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人,聯發科合縱連橫,長袖善舞;海思還在堅持保留着研發生力軍的力量;展銳急起直追,在4G、5G接連告捷。

智能化設備的外圍戰場,只會越打越多,基帶公司神仙打架,其他芯片設計公司遭殃。基帶芯片公司在泛連接市場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核心的通訊芯片一般自上而下集成其他功能模塊,而不是反之。由此,其他芯片設計廠商受到擠壓,只能想辦法做出更多差異化。

波譎雲詭的形勢之下,基帶芯片公司要制勝,一方面要從外圍走向中心,另一方面也要從中心走向外圍。

從外圍走向中心,具體來說,就是從3G、4G走向5G,從中低端機型走向高端機,對於後進者來說,這尤其是必由之路。聯發科上探OV中高端機型,展銳急攻5G,T740早於去年5月正式商用,都是如此。

從中心走向外圍,具體來說,就是充分拓展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場景,拓展戰場的邊界。對於基帶芯片業界來說,這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散佈在其他各個領域的芯片設計公司,將不得不面臨基帶芯片公司的衝擊。

高通、海思在智能汽車,聯發科在智能音箱,展銳在IoT通訊設備,都是龐然大物,可以設想的是,未來受基帶芯片業破壞性威脅的細分領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無論怎麼走,基帶芯片公司的路,要麼自卷,要麼卷人,捲到無處可卷,自己成功,他人成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