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紅原:長征路上的高原明珠

作者:曹萌

▲現代化犛牛擠奶  資料圖片

這裏沒有高聳的樓宇和擁堵的車流,也沒有漫天的沙塵和污染的食品,看到它,你會沉浸在湛藍的蒼穹下,馳騁在碧綠的草原上,這裏便是遠離都市聒噪與紛爭的西南小城——紅原。

提起雪域高原上的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它因“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而得名。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紅原縣也剛好走過60個年頭。如今,這片紅色草原處處展現出從落後到進步、從封閉到開放、從蕭條到繁榮、從貧窮到富裕不斷發展變遷的畫面。

脫掉貧困的帽子

紅原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全縣面積8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年均氣溫1.4℃,極端氣溫零下36℃,是阿壩州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條件最艱苦的高寒純牧區縣。

身處苦寒之地的紅原,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靠天喫飯的畜牧業是這裏絕大多數藏民的經濟來源。“過去的日子很難,牧民基本以養犛牛過活,但常常會遭到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犛牛大量死亡。”5月15日,接受《法人》記者採訪的紅原縣縣長嘉央羅薩說道。

爲解除牧民多年來因災致貧的困擾,在國務院將犛牛列爲中央財政補貼險種的政策下,2013年紅原縣政府決定與中航安盟保險公司合作推進犛牛保險工作,啓動了當地畜牧業風險保障體系建設最重要的一環。

然而,當時的紅原牧民讓保險這項金融服務喫了“閉門羹”。中航安盟紅原業務負責人旦正才旺介紹,很多牧民不理解犛牛保險,導致最初幾年犛牛保險開展得不順暢,公司年均虧損在3000萬元以上。

但這沒有讓政府與企業退縮,他們繼續多措並舉,通過法制政策宣講團、高僧大德宣講團、馬背宣講團等進行政策宣傳,向牧民發放藏漢雙語宣傳材料,開展協辦員業務培訓,培養牧民的保險意識。

經過深入宣傳,廣大牧民對犛牛保險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觀望到接受,從懷疑到相信,最後形成了主動投保的局面。截至2020年12月,紅原縣累計參保牧民爲29337戶(次),承保犛牛達332.7027萬頭,累計出險賠付金額達2.7億元。

不僅如此,爲提高牧民抗風險能力,紅原縣還創新開展了犛牛價格指數保險和冬春草場火災保險。當經濟來源有了保障,牧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他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

此外,在黨和國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支持下,以及“吉祥三保”等扶貧模式的推廣下,2019年4月紅原縣成功退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序列,1334戶5307人全部脫貧。如今的紅原已是四川省唯一現代草原畜牧業試點示範縣,更是阿壩州唯一鄉村振興試點示範縣。

教育理念的轉變

走進紅原縣瓦切鎮小學,一陣陣歌聲由遠及近,教室裏,孩子正在齊聲合唱《歌唱祖國》。

“瓦切鎮小學是1959年建校,從當初的帳篷小學發展至今,目前有20個班級、789名學生。”校長索熱向記者介紹,當地孩子正式入學年齡一般是7歲,而很多牧民想把自家6歲的小孩送到學校學習,可現在教室非常緊張,條件不太允許。

對比20年前的紅原縣,孩子入學是另一番景象。“那時牧民家庭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非常低。”縣長嘉央羅薩感慨地說,過去政府去牧場上動員,牧民往往會把孩子藏在箱子裏,謊稱沒有孩子。而如今孩子上學成爲牧民家庭的核心問題,他們希望下一代能夠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透過一句句嘹亮的歌聲,記者聽出孩子們唱的是漢語歌。嘉央羅薩表示,目前國家對民族文字非常重視,雙語改革後,學校既教藏語,也教漢語,這種模式更適合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教育質量也在慢慢向內地靠近。

近年來,紅原縣堅定不移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持續落實各項教育惠民政策,鞏固提升“控輟保學”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成果。2020年共計投資9016萬元,落實“一免一補”“三免兩補”“兩免一助”政策,實施麥窪鄉小學教學綜合樓、色地鎮幼兒園擴建、刷經寺鎮小學學生宿舍及食堂等建設項目,不斷改善教育發展基礎條件。

加速鄉村振興

跨過風雨兼程的60年,紅原甩掉了貧困的帽子,正朝着鄉村振興加速進軍。

▲得天獨厚的高原生態資源  崔曉林/攝

對比1960年與2020年,紅原地區生產總值從837萬元到現在的18億餘元;財政收入從160萬元到5311萬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489萬元到4.5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0元到15919元。

從這些經濟數據變化中,不難發現紅原的發展格外驚人。而在城鄉建設上,紅原早已煥然一新,不再是當初那個無路、無電、無網的紅原。

在交通路網建設上,國道213、248、347線和省道217、301線貫穿紅原全境,紅原機場建成通航,成蘭鐵路、久馬高速加快建設,川青高速、川甘高速啓動規劃,紅原已成爲陸空一體、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在通電工程建設上,2014年1月,紅原縣內最後一個無電村——查爾瑪鄉查龍村結束無電歷史。如今安曲220千伏變電站加快建設,550千伏變電站正在規劃,光伏產業併網發電,紅原電力正在從輸入型向輸出型轉變。

在通信網絡建設上,4G網絡覆蓋紅原縣城鄉,光纖網絡村村通,電子商務蓬勃興起,2019年全縣電商業務總交易量突破5億元,越來越多的農牧開始享受現代文明生活。

六十年崢嶸歲月,六十年春華秋實。紅原沿着漫漫長征路奮勇向前。這裏的產業、基礎設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完善,紅原這顆高原明珠正以“揚長征精神、鑄紅原輝煌”的精神走在實現鄉村振興的路上。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