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早在古代時的女子就開始格外注重妝容打扮。

她們對化妝的執着絲毫不亞於現代人,最早上溯到商朝時期,就開始琢磨着如何化妝了。

圖片

對於古代女子,她們化妝也有一套體系,從最基本的洗面敷粉到貼花畫眉,比現代人還要講究。

圖片

# 妝粉 #

古代女子最早是用米粉敷面,在《說文解字》有記載:“粉,敷面者也,從米聲分。”

《齊民要術》詳細記載了米粉製作方法:將米磨成細粉加水成漿後發酵,再洗去酸氣,然後沉澱曬乾,曬乾後的粉末即可用來敷面。

在米粉敷面後,又出現了一種鉛粉的化妝品。

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寫道:“夫鉛華所以飾容,而盼倩生於淑姿。

圖片

這裏的鉛華就是指鉛粉。

鉛經過處理後轉化成粉,用於敷面具有強有力的美白效果,可以讓皮膚看起來白皙粉嫩。

但鉛是重金屬,長期使用對皮膚的傷害非常大。 

# 花鈿 #

花鈿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爲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

圖片

關於花鈿的起源,據宋高承《事物紀原》引《雜五行書》說:

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

因故稱之爲“梅花妝”或“壽陽妝”。

花鈿的形狀有很多,除了各種梅花狀的,還有一些小鳥、小魚等。

# 眉黛#

最早畫眉的風氣起源於戰國時期,在畫眉材料還沒出現時,古代女子是把柳枝燒焦後塗抹在眉毛上。

直到“黛”的出現,纔是用“黛”來畫眉。

有古文記載“染青石謂之點黛”,黛是一種黑色礦物,也稱“石黛”。

描畫前必須先將石黛放在專門石硯上磨碾,使之成爲粉末,然後加水調和,最終才能塗抹到眉毛上

圖片

“畫眉”技術隨朝代發展而不斷變化。

漢代時,流行遠山眉,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的,像遠山一樣秀麗。

盛唐時期流行的眉形則闊而短,貌似桂葉或蛾翅。

在之後發展中又出現了許多種經典的眉形,如鴛鴦眉、垂珠眉、月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等等。

圖片

#脣脂 #

古代的口紅被稱爲是“口脂”、“脣脂”,通常放於小盒內,供女性隨身攜帶。

化妝的時候,女性用指尖挖起一點口脂,直接向嘴脣上施行“點”、“注”、“勻”三步法。

先秦時期的脣妝比較單一,一般爲“點脣”,即只在下脣中間部位塗一個大圓點,其餘部位用粉妝遮掩;

圖片

南北朝時期,婦女的脣妝樣式則開始以扇形居多,嘴角輪廓線開始清晰可見,上脣中央凹陷明顯;

到了隋唐時期,就開始出現多種多樣的脣妝樣式,如點成嬌小濃豔的櫻桃小口,或是嬌豔嫵媚的花朵樣式。

# 額黃 #

額黃,是一種我國婦女的古老美容妝飾,也稱“鵝黃”、“鴉黃”、“約黃”、“貼黃”。

古代婦女額部塗黃的風習,大約同花鈿一樣,起源於南北朝或更早些。

據文獻記載,婦女額部塗黃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爲染畫,一種爲粘貼。

圖片

染畫是用毛筆蘸黃色染畫在額上。

其具體染畫方法又分兩種:一種爲平塗法,如唐裴虔餘《詠篙水濺妓衣》詩描述:“滿額鵝黃 金縷衣”。

一種爲 半塗法,在額部塗一半,或上或下,然後以清水過渡,由深而淺,呈暈染之狀。

粘貼法就是將這種額黃是用黃色材料剪製成薄片狀飾物,使用時以膠水粘貼於額上,類似於花鈿。

圖片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了

下期內容更精彩

敬請期待

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