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 趙覺珵 黃蘭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日前發佈報告稱,建議將澳大利亞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然而,澳大利亞政府對此事始終持抗拒態度,甚至玩弄起“甩鍋”伎倆,聲稱這份報告背後有“政治因素”,並將矛頭指向中國。有分析認爲,大堡礁每年可爲當地帶來數十億美元收入,一旦被列爲瀕危世界自然遺產,會對當地旅遊業造成影響,因此澳政府對此態度十分消極。

澳生態環保組織、科學家以及不少民衆已經對澳政府短視的立場表達了不滿,呼籲其應支持世界遺產委員會有關建議。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世界遺產委員會爲保護大堡礁提出而提出建設性建議,澳方竟將其當成一種政治攻擊,這種反應令人驚訝,“真正將科學問題政治化的是澳大利亞”。“澳方應拋棄基於經濟利益的短視思維,切實爲保護人類共同的自然遺產做出努力。”陳弘說。

環保組織與科學家揭露澳政府不作爲,大堡礁接連發生白化現象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6月22日發佈的一份報告草案表示,建議將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報告認爲,儘管澳大利亞在一項名爲《珊瑚礁2050》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計劃下做出了承諾並取得了進展,但大堡礁的狀況繼續惡化。 “《珊瑚礁2050計劃》需要更強有力和更明確的承諾,特別是在緊急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方面,同時也需加快水質改善和土地管理措施。” 報告稱。

世界遺產委員會表示,由於大堡礁“正面臨確定的危險”,因此該報告呼籲將其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大堡礁於1981年被列爲世界遺產。但由於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地表水污染、非可再生能源使用等諸多原因,大堡礁所處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出現嚴重的白化現象。

對於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建議,澳保護基金、澳土著青年氣候網絡等10個非政府組織日前向世界遺產委員會聯名發出信函表示支持,信中提到,澳政府在完成《大堡礁2050年計劃》保護水質目標方面進度十分緩慢。2019年,澳政府發佈的大堡礁前景報告中也對大堡礁生態前景評估進行了降級。

澳保護基金、澳土著青年氣候網絡等10個非政府組織向世界遺產委員會聯名發出信函,對有關建議表示支持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奧韋·霍格-格爾伯格、詹姆斯·庫克大學教授特里·休斯在內的5名珊瑚專家也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提交的聯名信中表示,大堡礁近年來發生了3次大面積白化現象,全球變暖等因素也加劇大堡礁生態惡化趨勢,但澳政府卻沒有在減少碳排放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發揮應有作用。

澳珊瑚礁學會的5名珊瑚學家聯名致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支持將澳大利亞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海洋學院教授王亞民1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稱,珊瑚礁主要由珊瑚蟲和藻類共生構成,如果環境出現惡化,藻類就會脫離珊瑚蟲,導致珊瑚失去顏色,這被稱爲白化現象。

詹姆斯·庫克大學環境問題專家王茹涵在接受澳媒採訪時表示,氣候變化是導致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但澳大利亞執政的自由黨連零碳排放的承諾都沒有,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沒有誠意。王茹涵還表示,此外,臨近大堡礁的昆士蘭州的農業和礦業也對珊瑚礁造成了破壞。

王亞民認爲,按照目前的情況,大堡礁已經處於比較嚴重的瀕危狀態,出現了大面積的珊瑚礁倒退或變化。將大堡礁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有助於當地乃至全世界重視這一問題,採取積極措施進行保護。

澳政府渲染“政治因素”,試圖用“甩鍋”與抹黑推卸責任

大堡礁面臨的嚴重問題以及澳政府的保護不力已被國際社會與科學界看在眼中,但澳大利亞政府卻表示出對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議的強烈反對,甚至搬出所謂的“政治因素”。

在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報告草案發出後,澳大利亞環境部部長蘇珊·利就宣稱這一問題被“政治化”了,其背後有“政治動機”。昆士蘭州的聯邦衆議員鮑勃·卡特甚至在議會質詢時宣稱,中國在擔任遺產委員會主席期間建議把大堡礁列爲“瀕危”,是“對澳大利亞主權的破壞”。

本月16日,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在中國福州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召開,中國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擔任會議主席。但在澳大利亞某些政客與媒體眼中,這成爲中國施加政治壓力,試圖將大堡礁列爲“瀕危”的重要證據。

田學軍日前已經對此問題作出明確回應稱,將澳大利亞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建議,是由世界遺產委員會自然遺產領域專業諮詢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根據澳方自己提供的報告和數據,開展獨立研究之後提出的專業評估意見。“對澳方肆意抹黑中國,企圖通過媒體炒作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施壓,干擾世界遺產委員會作出客觀公正決定的做法,中方堅決反對。”田學軍強調。

對於澳大利亞的無端指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海洋問題的官員範尼·杜弗爾也予以否認。杜弗爾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稱,這項報告草案沒有受到任何政治壓力,中國政府此前不清楚這個決定,澳大利亞對此也不應該感到驚訝。

環境問題專家王茹涵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她不認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草案是出於政治考量,因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5年就曾討論過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錄。王茹涵說,世界遺產被列爲“瀕危”,這可能會對澳大利亞的旅遊業造成更多的損失。

據澳媒報道,大堡礁爲當地提供了64000個工作崗位和64億澳元的旅遊收入。一旦澳大利亞在未來保護不力,大堡礁可能被教科文組織從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上除名,這樣會對觀光旅遊業造成致命打擊。

王茹涵認爲,相比於經濟損失,澳大利亞政府真正在乎的是“面子”問題。世界遺產被列爲“瀕危”,大多是因爲所在國不能很好地進行治理,例如缺少資金的發展中國家,或是處於戰爭動盪中的國家。“澳大利亞當然是一個富裕穩定的國家,大堡礁卻被認爲沒有妥善管理而列入被批評的名單,這對澳大利亞來說是非常沒有面子的一件事情。”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大利亞國內外的學者和媒體已經多次指出,大堡礁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是澳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不力,並且十分短視地僅考慮短期商業利益。澳方在這一問題上“甩鍋”中國,體現出其對中國的敵意已經無孔不入,處處將中國作爲“假想敵”。“澳方應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停止推卸責任、抹黑他國的行爲,真正從對人類負責的角度看待大堡礁的保護問題。”陳弘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