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信服務唐俊傑:物業行業市場足夠大,短時難以形成壟斷

2021年以來,物業行業收併購浪潮迭起,部分物業企業不再侷限於“大魚喫小魚,小魚喫蝦米”的市場局面,甚至出現“大魚喫大魚”。與此同時,隨着衆多物業企業先後登陸資本市場,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其中,對規模的追逐更是趨於白熱化。在此背景下,小型物業公司該如何實現突圍?

“登陸資本市場只是第一步。隨着資本市場的日漸成熟,投資者越來越強調投資回報,物業企業能否被資本市場所認可,主要在於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中期來看,市場會呈現百家齊放的狀態,短時較難形成壟斷。細分物業把優勢做足,未來市場永遠會有其位置。”德信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唐俊傑如是說。

外延式併購已成增面積、拓業務首選

回顧今年上半年,物業企業一邊上市,一邊忙着收併購。既有上市物業公司之間的“鯨吞”,也有“大魚喫小魚”。物業行業的最大收購案當數碧桂園服務收購藍光嘉寶部分股權,涉資49.64億元。而典型的收購案例還包括恒大物業拿下亞太酒店物業、合景悠活吞併雪松智聯、龍湖智慧服務收購億達服務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物業管理服務行業也屬於“規模經濟”,對資本市場而言,規模是其關注的一個重要指標,擴規模仍然是行業主旋律,諸多物業企業特別是大型物企紛紛制定並公佈管理規模的增長目標。因此,外延式併購已成爲物業公司增加在管面積、拓展多元化業務的首選。

業內人士分析稱,擴規模仍是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現階段物業企業營收與利潤的增加,主要依賴管理規模的提升,即使按照物業服務企業的設想,未來爲業主提供的增值服務可以成爲收入與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服務管理規模作爲基礎支撐。

唐俊傑亦持類似看法。7月15日,德信服務集團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爲第50家登陸資本市場的物業公司,同時也是杭州第5家上市物業公司。敲鑼儀式後,唐俊傑接受新京報等媒體採訪時表示:“規模很重要,要強化第三方的外拓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項目管理密度,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盈利水平,企業能否被資本市場所認可,主要在於是否擁有核心競爭力。只有把品質做好,把業主留住,才能爲以後開展多種經營打下基礎。”

唐俊傑還告訴記者,與其他物業企業相比,德信服務一大差異就在於業務結構上,已具備第三方外拓能力。據介紹,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德信服務在管物業項目共175個,在管建築面積共2490萬平方米,覆蓋7個省份24座城市。其中,獨立第三方物業104個,在管總建築面積爲1610萬平方米,佔在管總建築面積的64.9%,高於行業均值。在此背景下,德信服務外拓自第三方的營業收入,常年佔據當期總營收的58%以上,成爲公司收入的主心骨。

小型物業公司未來如何突圍?

問題在於,隨着衆多物業企業先後登陸資本市場,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小型物業公司未來該如何發展?如何在運營方面實現突圍?

對此,唐俊傑表示,長期來看,越來越多的小物業公司可能會被百強企業覆蓋,“這個覆蓋不是指被兼併購,而是伴隨大物業企業規模體量的擴大,服務管理更規範,能給業主提供更貼心、周到的服務,尤其在增值服務上,業主慢慢會適應這類物業企業的服務,相當於大型物業企業提供了更高的服務標準,小型物業公司在這一過程中會被自然淘汰。”

中期來看,唐俊傑稱,雖然目前每家物企都在進行收併購,但從整個存量市場來看,市場足夠大,會呈現百家齊放的狀態。短時間內,很難會形成被幾家公司壟斷的局面。

除此之外,唐俊傑強調稱,物業服務有很多細分領域,比如專門做醫院、教育等的物業服務,這類企業有較強的優勢,只要把優勢做足,做精做細,未來市場上永遠會有其位置。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百強物業企業中,物業管理服務已出現服務類型多元和個性化、利潤空間增厚的趨勢。在增值服務中,就包括工程服務、房屋經紀、案場服務、空間運營、家政服務等內容。在這一過程中,衆多物業企業都在強調科技、創新、數字化賦能。

對於德信服務來說,如何實現運營突破?唐俊傑稱,“德信服務將向行業領先企業看齊,並有信心藉助資本市場力量進一步成長。同時,德信服務做好了人員儲備、技術儲備,項目儲備,希望未來通過資本助力,發展多元業態,夯實長期業績增長的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