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卷”還是必然?銀行賣基金爭相大降價,銀行基金代銷要變天

費率與互聯網平臺看齊,加大或在線上主推前端不收費的基金份額。多家銀行基金申購費大降價,基金代銷行業,可能要變天了。

招商銀行7月15日宣佈,該行代銷的權益基金A類份額,申購費率降至一折,並將加大前端不收費的C類份額基金佈局。步子更大的平安銀行,也在同一天將代銷的超過3000只基金A類份額申購費將降至一折,並在線上主推C類份額。

基金A、C兩類份額的主要區別在於費率不同。A類基金份額降至一折,意味着銀行作爲渠道方可收取的費率,僅爲0.12%—0.15%,與主流互聯網平臺基本一致;C類份額只在持有期間收取最多0.8%的銷售服務費。

然而,正是憑藉C類份額低廉的費率,互聯網平臺在基金代銷上攻城略地,不斷蠶食銀行傳統領地。隨着銀行開始降低費率、主推C類份額,基金代銷行業的格局,也可能隨之改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降低費率雖然能做大基金代銷規模,但提升服務能力、爲投資者賺到錢,纔是基金代銷的關鍵。

申購費看齊互聯網

招商銀行稱,近期已對公募基金費率進行升級,將優選一批權益類基金陸續進入一折銷售範疇,超過千隻權益類基金申購費率降至一折。

在招商銀行宣佈降費的同一天,零售業務轉型中的平安銀行也宣佈,對基金銷售進行變革,大部分非首發、非定製基金A類份額,申購費將降至一折,覆蓋數量超過3000只。

銀行的基金A類份額申購費大降價,並不算新鮮事。 早在2020年4月,招商銀行就已陸續推出指數基金和債券基金申購費率一折。凡通過招商銀行手機銀行、網銀等渠道,參與申購優惠指數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均可享受基金認購或申購手續費率一折優惠。

相對於上述機構,建設銀行的動作更大。今年5月,建設銀行與中金公司宣佈,雙方聯合推出的“財富管家計劃”系列產品,不向投資者收取任何管理費和申贖費,僅提取業績報酬。如果業績不好或沒有業績,管理人沒有收入,作爲代銷機構的建行,同樣無法提取銷售、交易費用。

A類基金份額申購費,目前一般在1.2%—1.5%之間,而一折的申購費率僅爲0.12%—0.15%,這也是支付寶、天天基金網、騰訊理財通等互聯網、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多數A類基金份額申購費率。

相對於A類份額申購費降價,銀行基金代銷更大的變化,在於轉向主推C類份額。

招商銀行表示,將加快前端不收費的C類份額基金佈局,目前已累計上線產品近千隻。

平安銀行則表示,今後線上將全面主推C類基金份額,近1600只基金實現0申購費。在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基金頻道,首選推薦的就是C類基金份額。

基金設置的A、C類份額,對投資者來說,主要區別在於費用收取標準。同一只基金中,A類份額的申購費在前端收取,標準一般在1.2%—1.5%之間; C類購買階段不收費,也就是前端不收費,只在持有期間收取0.5%—0.8%的銷售服務費。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C類份額基金的前端申購費,要明顯低於A類份額。A類份額的申購費,一般歸渠道所有。無論是A類份額申購費打折,還是線上主推C類份額,銀行的收入都會受到明顯影響。但相較於A類份額,主推C類份額對銀行短期影響更大。

行業格局要變?

去年以來,火熱的公募基金髮行市場,成爲銀行零售轉型、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入口,並帶來了可觀的代銷收入。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招商銀行實現非利息收入超過300億元,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佣金收入114.25億元,僅代理基金收入就達到41.64億元,同比增長61.27%。

平安銀行的基金代銷收入增長更爲迅猛。今年一季度,該行代理私募複雜產品、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同比增長73.7%和57.2%,代理收入12.08億元,同比大增289.7%。

A類份額申購費降至一折後,意味着銀行需要承擔對應的收入和利潤損失。

那銀行爲什麼願意這麼做?

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銀行降低基金代銷費,也是趨勢和壓力使然。目前,不少互聯網平臺、獨立銷售機構都已將申購費降至一折,這無疑給銀行帶來了一定壓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相較於A類基金份額申購費下降,銀行基金代銷的最大變革之處是加大或線上主推C類份額。去年以來,一些互聯網平臺的銀行理財代銷業務被禁止後,正是憑藉較低的費率,主攻C類份額銷售,短時間內又斬獲了大量用戶,而傳統銀行代銷的主要是A類份額。

不過,在基金銷售渠道中,目前銀行的地位仍然無法撼動。中基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招行“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6711億元,位居各渠道第一。

但招商銀行的基金代銷“老大”地位,也正在面臨挑戰。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排名第二的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5719億元,與招商銀行的差距已不足1000億元,並遠遠超過排在其後的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

平安銀行的基金代銷業務,仍處於追趕地位。截至今年3月底,該行“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爲910億元,在全部代銷機構中排在第14位,在銀行類機構中排第11位。

業內人士認爲,銀行有賬戶、渠道優勢,主推C類基金份額,可以憑藉較低的費率,吸引更多用戶,做大基金代銷規模。如果此後有更多銀行加入,整個銀行業的基金代銷渠道格局可能將發生改變。

從渠道到生態

降低費率雖然是做大基金代銷規模的有效手段,但最終的目標,費率並非關鍵問題,如何提升服務能力、爲投資者賺到錢,纔是基金代銷的核心所在。

招商銀行財富平臺部總經理張東透露,該行公募基金客戶的平均持倉時間超過16個月,去年權益類基金持倉客戶平均收益率達到35.7%。2012年以來,該行的基金持倉客戶累計實現盈利近3000億元,其中2020年接近1400億元。

招商銀行人士表示,在此過程中,客戶需要的不僅是“產品超市”,更是服務聚合。 除了管理規模、歷史業績、業績穩定性等定量因素外,還格外關注基金經理的成長。爲此,該行配備專門團隊,對基金經理全程追蹤。

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年初提出,要通過面向大客羣、搭建大平臺、促進大生態。大平臺是指發展顧問式財富管理、全權委託,從賣方服務向買方服務轉型,做產品採購專家和資產配置專家。

在此背景下,銀行不再僅僅侷限於提供銷售渠道,而是與基金公司、投資者合作共贏。目前,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等,都先後推出了財富管理或銀基合作平臺。據瞭解,招商銀行將向合作機構開放招行App “財富開放平臺”,可以直接觸達其持倉客戶和潛在客戶。招商銀行會從智能運營、智慧風控等方面爲合作伙伴提供服務,從而鏈接全市場優秀的資管機構和產品,形成財富管理生態,爲客戶提供服務。

“客戶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單靠招商銀行自身來提供服務顯然不夠,因此我們廣泛鏈接全市場優秀資管機構。”招商銀行方面表示。

平安銀行也在稍早前,聯合多家基金公司共同搭建 “銀基開放平臺”。這一平臺突破了傳統“產品貨架”模式,參與的各家機構形成“銀基服務生態聯盟”,銀行和基金將在投研、服務等多個領域開展更深度的合作,並可發揮雙方的比較優勢,共同爲用戶提供服務。

根據平安銀行介紹,在新的平臺上,基金公司可直接觸及銀行持倉客戶和潛在客戶,並藉助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客戶標籤化等提供精準服務;銀行則從平臺層面提供資產配置服務,銀基雙方互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