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寧

期貨業再傳重磅消息!

中央最新發文定調,研究探索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開展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試點,看來外匯期貨這次真的要來了。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超過30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參與外匯套保業務。2020年全球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額高達1.2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7.77萬億元),新交所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民幣外匯期貨市場,交易額全球佔比82%。

外匯期貨有望破題

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對外發布。

《意見》提出,研究探索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開展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試點。推動金融期貨市場與股票、債券、外匯、保險等市場合作,共同開發適應投資者需求的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

中央的最新發文定調,讓各方對境內上市外匯期貨有了明確期待。

事實上,國內對於外匯期貨已經籌備多時,對外匯衍生品也並不陌生。銀行間外匯市場於2005年8月推出人民幣外匯遠期交易,2006年4月推出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2007年8月推出貨幣掉期交易,2011年4月推出外匯期權交易。中金所圍繞外匯期貨上市做了大量工作,外匯期貨合約規則設計論證充分、設計完備,各項上市準備較爲充分。2011年以來,中金所持續研發籌備外匯期貨產品,並上線了外匯期貨全市場仿真交易。

業內人士認爲,推出外匯期貨可以更好服務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幣資產風險管理中心,有助於完善境內外匯市場建設,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推進形成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同時進一步滿足實體企業外匯避險需求,提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企業外匯套保需求井噴

在衆多業內人士看來,推動境內外匯期貨上市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實體經濟對外匯風險管理有着旺盛需求,外匯期貨上市將讓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擁有更多內涵。近年來,伴隨中國製造業崛起、進出口業務量持續攀升,實體企業的外匯套保需求正在井噴。

Wind數據顯示,僅今年以來,就有超過30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參與外匯套保業務。以格力電器爲例,該公司4月底公告稱,公司2020年出口收匯金額約25億美元,進口付匯金額約5億美元,爲規避上述兩項業務的匯率風險,有必要開展外匯衍生品交易業務。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使用不超過100億美元開展外匯衍生品交易業務。類似格力的情況還有很多,比亞迪隆基股份等一批中國製造業優秀企業都有參與外匯保值。

“目前企業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外匯保值業務,遠期結售匯是使用最多的工具。我七年前剛入行基本很少有客戶做,但現在做這類業務的出口企業越來越多。如果不去鎖定遠期匯率,人民幣升值下可能就會面臨較大匯率損失。”華南一家商業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除了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外匯期權也是企業選擇較多的工具。當然,最爲便利的工具還是外匯期貨,在境內沒用相應產品的情況下,一些大型企業也會通過海外人民幣外匯期貨從事匯率套保。據悉,全球先後有14家交易所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至今仍有12家在掛牌交易。2020年,全球人民幣外匯期貨的交易量約爲1302萬手,交易額達到1.2萬億美元。新交所是目前最主要的人民幣外匯期貨市場,交易量、交易額全球佔比分別爲77%、82%。有機構調研瞭解,新交所人民幣外匯期貨的交易量近一半來自中資背景企業,境外人民幣外匯期貨市場快速發展反映國內市場潛在需求較大。

增強普惠性和競爭力

相比市場上現有外匯衍生品工具,外匯期貨有其普惠性和競爭力。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認爲,近年,我國穩步建設開放的、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着力提升市場深度、廣度和活躍度。上市外匯期貨有助於增強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普惠性和競爭力,促進場內、外外匯衍生品市場協同發展。藉助外匯期貨市場也將動員更多社會資源幫助企業樹立匯率管理“風險中性”理念,提升經濟體應對匯率波動衝擊能力,爲匯率市場化改革夯實微觀基礎。隨着市場發展成熟,亦可與場外市場共同促進公衆形成合理預期,進而提高匯率政策前瞻性。此外,外匯期貨交易公開、價格透明的特性有助於人民銀行向市場傳遞匯率調控意圖,增強外匯市場調控能力。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當前我國大型企業已能較方便地通過銀行場外外匯衍生品來規避外匯風險,但大多數涉及用匯的中小微企業因規模有限、資信不高,銀行對其提供遠期結售匯、場外期權等服務的成本較高,影響了企業利用場外外匯衍生品避險的積極性。

有機構2020年初調研顯示,銀行鍼對中小微企業收取的遠期結售滙業務服務價格指導區間爲成本價加50-100個基點,而針對大型企業則爲成本價加0-50個基點。此外,許多中小微企業主要通過中小銀行開展外匯業務,但後者中有相當部分並不具備外匯衍生品業務資格,也制約了提供外匯避險服務的能力。

“銀行間外匯市場類似批發市場,參與者主要是銀行和金融機構,能夠參加的企業很少。企業大多通過銀行櫃檯參與外匯保值,各家銀行在遠期結售彙報價時,會以外匯交易中心的報價爲基準進行一定加點。此類業務報價並不透明,對不同客戶有不同報價,業務本身也有門檻,一般銀行都要求50-100萬美元起。”上述商業銀行人士稱。

在境內建立發展外匯期貨市場,一方面可以讓更多中小企業使用到外匯風險工具,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競爭、降低外匯市場交易成本。數據顯示,印度外匯期貨推出一年後,外匯期貨更窄的買賣價差帶動場外外匯市場買賣價差降低約42%。

業界期盼早日推出

境內有望推出外匯期貨的消息,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

首鋼集團國際業務部部長孫亞傑認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市場化,使得人民幣匯率更具彈性,爲境內開展外匯期貨創造了必要條件。人民幣匯率步入雙向波動階段,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更難形成一致性預期,此時是推出外匯期貨較爲合適的時機。

孫亞傑認爲,相比目前場外外匯衍生品市場更傾向於服務大型企業,外匯期貨市場對廣大中小企業更爲友好,信息公開透明且對參與者更爲公平。此外,儘管大型企業通過銀行已能獲取低成本的匯率風險管理服務,但外匯期貨可進一步豐富企業的風險管理工具箱,催生更加多元化的管理策略。

中金公司表示,隨着QFII、滬深港通、CIBM、債券通、境內特定期貨品種國際化等一系列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舉措的落地,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實施成爲境外投資者關注焦點,相關風險對沖需求日益迫切。資本市場投資者類別多元,交易習慣多樣,其中跨境證券以及特定期貨品種投資者等會同時利用場內和場外匯率避險工具管理風險。推出外匯期貨可以進一步吸引境外資金繼續流入並長期穩定投資於境內金融資產,從而更好促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研究員,大連商品交易所原黨委書記、理事長李正強認爲,隨着2017年國內第一批商品期權——豆粕、白糖期權上市,2018年原油期貨上市、鐵礦石期貨國際化,中國期貨市場已進入了衍生工具多元、市場直接開放的多元開放新時代。隨着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提速,相應的人民幣外匯風險管理工具需求日益迫切。人民幣外匯期貨是標準化的場內衍生產品,形成的價格公開、透明,可以爲全球各類投資者提供交易工具和風險管理平臺。上市外匯期貨,將與現有的商品期貨市場形成協同效應,有助於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依託中國經濟體量及其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將中國期貨市場打造成大宗商品國際定價中心。

或涉及跨部門合作

自1972年在CME首次推出以來,外匯期貨作爲全球首個金融期貨品種,已獲極大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20個國家(地區)共計26家交易所推出128個貨幣對的外匯期貨,年總交易量達33.1億手,同比增長27.7%,年總交易額達3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9.7%。

在中國推出自己的人民幣外匯期貨,是我國走向金融強國的必經之路。

上海財經大學客座教授劉文財認爲,在岸外匯期貨市場能夠與離岸市場形成有效競爭,防範化解離岸市場規模過大帶來的監管挑戰。“國際經驗表明,規模過大的離岸市場可能帶來諸多監管挑戰,如監管難度變大,定價權旁落,跨境資本流動波動性增強,以及資本流動管理的有效性減弱等。爲此,有必要加快建設在岸人民幣外匯期貨市場,將人民幣外匯期貨主要流動性留在境內,便利我國外匯市場集中統計、監測與監管,從而全面增強外匯市場治理能力,提升我國金融安全。”

加快推動外匯期貨上市早已成爲業內共識,不過考慮到該品種的特殊性,仍有一些問題需要着力解決。

“如果未來上市外匯期貨,按照現行的監管安排,肯定會涉及到央行和證監會的跨部門合作。外匯期貨的規則,需要充分考慮現有外匯政策和外匯現貨市場的情況。中央文件也提到,推動金融期貨市場與股票、債券、外匯、保險等市場合作,共同開發適應投資者需求的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因此,爲了保障市場的更好運行,還需要建立好跨市場監管機制。”有專家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