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咖啡會是下一個瑞幸嗎?

文 | 喜樂

消費品賽道似乎正在呈現兩種相互矛盾的現象。

第一個發生在項目方。它們看上去並不那麼缺錢,對資本的態度略帶高冷。比如yyds的蜜雪冰城就曾被媒體爆料出,創始人連投資人的微信都不給通過。

第二個發生在VC上。多位投資人在接受投中網採訪時透露出一種淡定,“他們(創業者)可能現在不缺錢,但總會有缺錢的時候,當他們換了戰略不再想偏安一隅,他們會開始需要我們,但那時候也許就晚了”。

以上現象,在餐飲行業尤其明顯。

項目方對資本敬而遠之的態度,被大多人以種種理由贊同;這也的確在情理之中。參考餐飲行業以往的幾大經典案例中的俏江南和大娘水餃,它們都出現了創始人敗退的結局,資本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惡人角色。

但問題是,資本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面還隱藏着一個先導問題:既然消費品品牌本身不缺錢,爲什麼要拿資本的錢,和資本分羹?

“他們不想上市,也沒啥錯”

在消費品這個賽道,投資人頻繁地被項目方拒絕,已經形成一種常態。面對狂熱的資本,這些消費品品牌的態度各有不同,但基本分爲三大類:堅決不動搖、先保守後開放、快速融資。

首先,第一類——面對資本堅決不動搖,基本上是許多老派餐飲品牌的統一戰線。

比方說,已然是“民族之光”的老乾媽,自成立起就表示“堅決不上市”,理由也十分簡單粗暴,“不差錢,也不願意來股市圈錢”。據傳當時不少金融機構都曾找到老乾媽,希望洽談資本運作,全部被拒絕。

老乾媽不是唯一一家拒絕投資人的餐飲品牌,麻辣燙界兩大東北之神——楊國福麻辣燙和張亮麻辣燙都是明確拒絕資本加入的企業,包括近期因“估值100億”上熱搜的鮑師傅,也明確表示,儘管在2021年3-6月間接觸過一些投資人,也拿到了包括100億估值在內的TS,但公司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不會考慮融資。

不差錢,可以說是消費品品牌拒絕資本的主要原因。

老乾媽距今成立25年,被海外人士譽爲“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外網一瓶賣價七八十元,2019年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的確“不差錢”。

根據報道,楊國福麻辣燙2019年公司營收預計達到13億元,張亮麻辣燙則在2018年,實現近50億元營收。而鮑師傅,目前開店數量不到100家,天圖投資和崑崙資本都是其投資方。

除了給錢,提供相關資源也是投資人吸引優質項目的主要優勢;後者亦成爲他們被拒絕的原因之一。以老乾媽、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爲例,他們並不那麼需要資本助力,無論是上下游的資源、品牌影響力,還是相關供應鏈,都已經很成熟。

老乾媽,無需贅言了,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地球內的家喻戶曉。

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則依靠強勁的開店能力,走出東北,開遍全國街邊小巷。根據雙方官網顯示,他們的門店數量均已超過麥當勞,逼近肯德基,雙方開店總和超過了萬家。前者在海外5個國家,中國31個省市,擁有6000多家加盟店。張亮則遍佈在國內31個省299座城市,全球直營店80餘家,連鎖加盟店全國超過5800家。

可以這麼說,在擁有以下這些特點的消費品品牌面前,資本的魅力會非常小:不缺錢、已經做出品牌連鎖效應、對上市等偉大夢想並不感冒。

面對沒有上市計劃的項目,一位消費投資人對着投中網苦笑,“他們不想上市,也沒啥錯啊”。

資本不是洪水猛獸

2018年,是一個很有趣的時間節點。

番茄資本創始合夥人卿永最先感覺到了變化。早在2018年底的一場沙龍會上,卿永就表示2018年是餐飲投資復甦的臨界點,在單選資本上,平均每個餐飲融資項目一天可以約見7-8個投資人。

這一年,也是海底撈上市的時間。

海底撈的上市,揭開了四萬億餐飲市場的廣袤藍海。海底撈在二級市場的優異表現,更讓投資人看到了中國餐飲能出規模化、標準化的超級連鎖品牌的機會——也是投資人能一戰成名的機會。

同樣是這一年,將西貝小喫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的很不錯的西貝筱面村創始人賈國龍對外發言,“西貝永不上市”。

只不過短短兩年後,疫情讓賈國龍轉變了思想。如賈國龍所言,他見識到了資本的實力和力量。根據報道,數十家銀行找到西貝,表示可以提供融資支持。最後,西貝獲得了浦發銀行的4.3億元授信。

西貝對資本的態度轉變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二大類品牌:先保守後開放。

在2020年的一場線下論壇裏,卿永表達了他對西貝轉變的感慨,“資本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品牌的壁壘和護城河”。

卿永表示,不管是做高端水果茶的喜茶,還是低端的蜜雪冰城,無論是基於服務主義的海底撈火鍋,或者是產品主義的巴奴火鍋,這些優秀的品牌,無一不是通過借力資本,增強了自身的品牌壁壘,從而抵禦同行的競爭和大環境的衝擊。

卿永所提到的蜜雪冰城,同樣也在2021年被傳出收到了龍珠資本和高瓴資本20億的投資。

當然和老牌品牌形成涇渭分明態度的,還有對資本的徹底擁抱,亦即,第三大類——快速融資的消費品品牌。從這一類品牌融資速度之快上,可以看出投資人對餐飲如火般的熱情,也能看出新品牌對擴大規模、打品牌影響力的渴望。

比如近期大火的三頓半和manner,已經到了投資人擠破頭也投不進去的程度。根據《晚點》報道,三頓半在選擇投資人時,會要求投資人寫對公司的理解。而manner則是在接觸資本後,一改往日低調,迅速擴張門店數量,佔領市場。

投資人對新品牌的趨之若鶩,合情合理。與其說他們在投資一個項目,不如說他們在投一個有機會成爲中國超級品牌的概率。縱觀中國餐飲市場,每一個垂直領域,比如咖啡、奶茶、麻辣燙、拉麪等,都有機會成就一個千億級超級大品牌。

投中網瞭解到,在投資絕味鴨脖這個項目上,某基金回報超10億。目前,中國連鎖餐飲領域,已經出現了四家萬店品牌:絕味鴨脖、正新雞排、華萊士、蜜雪冰城。

還有一個數據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中國餐飲產業市場規模逼近5萬億,據《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9)》預測,中國餐飲業有望在2023年超過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餐飲市場。

所以,即便這個賽道上擠滿了人,即便估值高到讓人看不懂,誰捨得放過這樣一個機會?

一位來自一線基金的消費投資人,還向投中網分析了投資人瘋狂押注新品牌的原因:除了老品牌不開放融資之外,老品牌過於傳統的打法也不是投資人愛看到的,還不如投資更能適應變化的新品牌,用“新中式”來打自己的標籤,反而更容易跑出來。

慢,是最大的原罪

爲什麼要拿資本的錢?

一位投資人給投中網的回應堪稱精闢:看你想做多大的事。

那麼爲什麼老乾媽有底氣不要資本的錢(楊國福、張亮麻辣燙先不討論,不排除他們萬一考慮融資)?

原因很簡單,timing。無論是創業的timing,還是投資的timing,亦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timing,遠跟現在不同。

進入到消費升級和風險投資機制愈加完善的時代,創業的門檻在增高,創業的空間也在被擠壓,現在創業者想要靠一己之力在戰場裏獲一席之地,比登天還難,尤其是當你的競爭對手已經在擁抱資本。

有意思的是,投中網最近收到了兩條關於某家傳統中式點心品牌截然相反的消息:一條是,多位業內人士曾透露,一線基金基本上都接觸過該品牌,但品牌融資意向比較弱。另一條是,該品牌近期已經打開了融資意向,有計劃今年完成一輪融資。

很顯然,比別人慢一步,已經成爲創業最大的原罪。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會有更多消費品品牌的態度從拒絕投資人轉換到擁抱資本。

有一首口水歌用來形容資本與企業的關係,再合適不過了: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賣。

但需要警惕的是,等你想賣時,也許人不願意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