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家上市銀行股東高管密集增持,銀行中報行情可期

儘管近來銀行股波動明顯,但股東增持情況頻現。日前,江蘇銀行發佈公告稱,江蘇銀保監局同意寧滬高速6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該行流通股股份不超過1.60億股。除了江蘇銀行外,7月還有浦發銀行、張家港行等公告了高管增持計劃。

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爲,銀行股東或高管增持股票通常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看好公司發展前景和長期投資價值;二是出於穩定股價的考量,在公司股價低迷或被低估時,這種增持行爲往往有利於對外傳遞積極信號,提升投資者信心。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收盤,Wind二級銀行指數收報4972.76點,較前日下跌了1.25%。同時,40家A股上市銀行中,破淨的達30家,佔比超七成。展望未來,有分析稱,銀行業績中報值得期待,可能催化新一輪銀行股行情,但預計行業間業績分化較大,將繼續延續“強者恆強”特徵。

多家銀行公告增持計劃

又見股東“自掏腰包”增持股份。日前,江蘇銀行發佈公告稱,近日,江蘇銀行收到《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監管局關於江蘇銀行變更股權的批覆》,江蘇銀保監局覈准寧滬高速的股東資格,同意寧滬高速自批覆之日起六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本行流通股股份不超過1.60億股。

根據測算,1.6億股超過江蘇銀行股本的1%,以該行最新收盤價來計算約合資金近11億元。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收盤,江蘇銀行收報6.96元/股,與前日收盤價相同。不過,年初以來,江蘇銀行股價已上漲了38.63%,在同行中位居前列。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寧滬高速持有江蘇銀行約3.70億股股份,持有股份佔比爲2.50%,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並列爲該行第六大股東。而此次增持完成後,寧滬高速與關聯方合計持股佔比將超過5%。

這並非江蘇銀行股東首次大手筆增持股份。比如,2019年,該行第一大股東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曾增持1.16億股;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間,該行第二大股東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江蘇鳳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計增持11.34億股股份。

股東輪番增持背後,是近年來江蘇銀行業績的持續向好。根據2021年一季報,該行各項經營指標表現較好,營收、淨利均實現雙位數增長,營收增速爲17.06%,位居A股上市銀行第三;淨利潤增長22.79%,位居A股上市銀行第一。

除了江蘇銀行外,浦發銀行7月15日也公告了高管增持股票的信息。根據公告,當天該行行長潘衛東,副行長劉以研、王新浩、崔炳文、謝偉在內的高管均參與了此次增持,合計共買入43.55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爲每股9.84元至9.95元,耗資至少428萬元。

其中,潘衛東買入20萬股股票,累計持股數達40萬股;劉以研、王新浩、崔炳文、謝偉此次分別買入5.85萬股、6萬股、5.8萬股、5.9萬股,累計持股數均超過20萬股。公告稱,上述高管人員承諾,本次所購股票自買入之日起鎖定兩年。

張家港行則於7月1日發佈了股份增持預披露公告,股東吳開、季穎、王輝、郭衛東、陳金龍、陶怡擬於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增持公司股份。本次累計增持金額預計不低於500萬元。

實際上,今年以來,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南京銀行浙商銀行、蘇農銀行、民生銀行、長沙銀行等多家銀行都發布了股東增持或完成增持的公告。一位銀行業資深分析師對記者稱,當前銀行板塊整體估值偏低,股東增持股份一方面可能是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和長期投資價值,另一方面也與穩定股價相關。

畢竟自5月中旬以來,銀行股已出現一波回調,包括興業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股價出現下跌。“而在連續調整之後,目前銀行股步入了一個相對比較合適的長期佈局的時機,性價比漸漸凸顯,因此近期多家銀行股東和高管增持股份的情況較爲頻繁。”前述銀行業資深分析師對記者稱。

銀行中報行情可期

雖然股東頻頻增持,但歷經回調之後銀行股未見明顯好轉。目前來看,A股上市的40家銀行中,截至7月20日收盤,有30家銀行股價破淨,其中華夏銀行最低,PB(市淨率)僅爲0.39倍,招商銀行最高,PB爲2.12倍。

另外,年初至今,股價漲幅最大的爲江蘇銀行,上漲了38.63%;其次是南京銀行,上漲了36.64%;招商銀行位列第三,上漲28.28%。

展望未來,業內的共識在於,銀行業績中報行情值得期待。“預計銀行業整體表現會較好,業績增速可能會比一季度高,這在已公佈業績快報的銀行數據中已有體現,相關指標可圈可點。”前述銀行業資深分析師告訴記者。

目前,已有常熟銀行、張家港行以及無錫銀行三家上市銀行披露了年中業績快報,且淨利潤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張家港行2021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90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9.68%,增幅爲三家最高;無錫銀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80億元,增幅15.38%;常熟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9.98億元,同比增長15.24%。

有分析稱,上述銀行業績的披露進一步驗證了市場對於行業中期基本面向上的判斷。實際上,在此前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1年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統計信息與風險監測部負責人劉忠瑞就明確提出,預計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利潤增速會有明顯的回升,這一特點和實體經濟各行各業的特點是相類似的。從宏觀來看,實體經濟利潤回升有利於銀行改善資產質量,對銀行業高質量發展形成重要支撐。

“就基本面而言,年內板塊盈利增長具備較高確定性。”中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彭博也對記者說,結合2020年的低基數,隨着生息資產規模的平穩增長、中收驅動的非息收入增速改善以及撥備因素的支撐,預計2021年全年A股上市銀行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分別有望達到7.5%、8.1%。

具體從銀行類型看,據中泰證券測算,上半年在營收同比增速方面,城商行最高,國有大行次之,再者是農商行,股份行最低,各板塊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3%、8.2%、6.7%和4.3%。

在此背景下,有觀點認爲,銀行中報業績有望催化新一輪銀行股行情,但行業內部分化將愈發明顯,尤其是對於優質銀行而言,伴隨着估值溢價延續,盈利領先將帶來持續的超額收益。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未來,銀行股業績與估值將繼續延續“強者恆強”的特徵。

王一峯進一步分析,從銀行業層面看,下半年壓力點或在於房地產現金流風險和城投債務接續壓力所導致的投資端壓力,但現階段信用投放依然穩定,特別是江蘇、浙江地區信貸“供需兩旺”;另外,現階段貸款定價MPA考覈依然在發揮作用,上半年貸款定價雖有所上行,但未觸及MPA約束,後續走穩概率更大。

(實習生孟鍇奇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