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条条宽敞大道向全域延伸 一条条产业链沿路生根发芽

解码东西湖高质量发展康庄“路”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张吉晴 实习生 侯思宇 李睿璇 通讯员 张瑶 彭辉 辛琪 周婧雯 刘安国

64年前,武汉东西湖区开荒拓土,开启举世瞩目的围垦建设。通过东西湖人一步步艰苦创业、拼搏奋进、务实发展、探索创新,该区一举从沼泽湿洼成了宜居宜业、承载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奋进新时代,不忘来时路。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东西湖 康庄路”系列专栏,记者通过探访东西湖标志性道路,以路为媒,全方位展示东西湖区域发展特点与成果。

纪念碑矗立府澴河

述围垦艰苦创业史

府澴河岸,武汉将军路街东西湖大堤9公里处,东西湖大堤纪念碑巍然矗立,堤外丰茂的苇草在夏风中窸窣作响,好似在讲述64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东西湖围垦史。

“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和荒草原,每逢汛期,洪水泛滥。”7月16日,在原东西湖养殖场老场长叶运苟家中,他向记者回忆起围垦前的艰辛。

翻开历史的书卷,那是1957年11月15日晨曦,日出的微光才从远处垄岗冒头,等待已久的义务劳动者们,在张公堤三金潭两公里长的堤基线上,挖下围垦大堤工程第一锄。

十多万围垦大军顶风雪,冒严寒,抢晴天。物资运输不进来,便在污泥水滩中铺筑碎石公路;工程机械少,就用肩扛背驮运土。经过逾百日奋战,翌年4月7日,以张公堤三金潭为起点,终点到新沟接江汉干堤近60公里的东西湖围垦大堤,终于赶在洪水之前胜利筑成。

“东西湖大堤建成,使湖区耕地保收,荒原变良田。”当年7月1日,为纪念大堤竣工,总指挥部在堤上立碑纪念。

一堤成,百业兴。拖拉机开进了东西湖辽阔的处女地,将荒草翻进泥里,让黑油油的沃土袒露在阳光里,畜牧农场、粮棉场、蔬菜场和养殖场等相继建成。

1957年冬至1958年春,东西湖在垦荒的土地上播种面积有14.7万亩,当年生产的粮食、皮棉均破百万公斤,蔬菜破三千万公斤。为武汉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农副食品,夺取了垦荒建场的第一个丰收年,东西湖农业大区初露峥嵘。

排灌支沟用作路名 骨干路网搭快车道

近日,记者以东西湖大堤纪念碑为圆心出发,体验了沿机场高速抵达天河国际机场和经汉飞大道去往汉口,以及经金山大道入主城区吴家山,道路通畅情况下均用时约20分钟。

“当时这里都是泥巴小路,运输物资只能依靠牛马车,去市区只有步行。”这是围垦初叶运苟老人的记忆。围垦工程在荒野寒冬施工,运输物资很困难,只有大堤下3米宽的李姑路可供往来运输。

“你知道一支沟吗?”叶运苟突然饶有兴致地考起了记者。他介绍,当年,在围堤防洪同时,农田水利建设亦同步进行,兴修大型排水闸,开挖总干沟和干、支沟,形成排灌网络。到1965年,全区共开挖干支沟73条,总长达400余公里。

1957年底,吴家山地区创办了蔬菜一场、蔬菜二场、蔬菜三场。沟渠挖通了,路牌也竖起来,沿沟渠道路依次称作“蔬一支沟”、“蔬二支沟”……“蔬九支沟”当地人简称“一支沟”至“九支沟”。

如今,当你走在吴家山街头,很难看到“一支沟”等字眼,取而代之的是一清路、二雅路、三秀路……这些雅致的路牌指引着方向。东西湖没有停留在农垦的回忆里,以“支沟”命名的道路成为了独特的城市记忆。

时光飞逝,现今的东西湖一批干线公路建成贯通,一批高架立交建成通车,“六横十一纵” 骨干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日趋成熟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东西湖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提供了“快车道”。

黄金路连千亿产业 “中国网谷”呼之欲出

道路兴,产业旺。

1958年,东西湖人开荒拓土,以“支沟”为渠,创造了数十万亩良田,建成了武汉市农副产品基地。

1992年,东西湖敢为人先,创办了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环抱汉口城区,各交通要道在此相互汇通,纵横交错。

2013年,东西湖改革创新,经国务院批准,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

围绕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的建设,一条条宽敞大道在东西湖区延伸,一条条产业链沿着道路生根发芽。在以临空港大道和金山大道为代表的两条“黄金路”沿线,以京东方康宁为代表的高端显示屏产业发展迅猛,以天融信为代表的网安产业持续壮大,以中金数据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以TCL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多点布局。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东西湖将持续科技创新提能、产业转型提升,加快打造“中国网谷”,全力争创全国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当湖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做武汉产城融合样板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