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媒文章:美對東盟展開疫苗外交攻勢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道 泰國《曼谷郵報》網站7月20日發表文章《美國用疫苗外交拉攏東盟》,作者是甲威·宗吉塔翁。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利用上週與東盟的特別會議來鞏固華盛頓在東南亞的地位。奇怪的是,在美國對這一重要戰略地區的最新立場中,“自由開放的湄公河”這一說法首次被提出。

媒體報道一直漏掉美國對東南亞外交政策的新重點——疫苗外交。6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一項“歷史性行動”,概述美國向93箇中低收入國家捐贈5億劑疫苗的計劃。在那之後,顯然華盛頓將利用疫苗作爲一種新的外交工具,以贏得聯合國近半數成員國的支持。

在此次會議上,布林肯強調華盛頓將領導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努力。截至上週,在承諾捐給“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用於購買5億劑疫苗的40億美元中,美國已經捐贈了20億美元。COVAX是一項由世界衛生組織管理的爲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的計劃。布林肯還詳細介紹了美國到6月底爲全球提供8000萬劑疫苗的戰略。在首批2500萬劑疫苗中,有700萬劑提供給包括東盟成員國在內的亞洲。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都是疫苗接收國。

據泰國衛生部說,雖然該國不是COVAX的參與方,但作爲該計劃的一部分,泰國將從美國得到150萬劑輝瑞疫苗。預計這些疫苗將於本月晚些時候交付。其他東盟國家也收到了所承諾的疫苗。華盛頓還專門撥款9600萬美元用於東盟,以加強該集團抗擊疫情的能力。

隨着該地區的疫情日趨嚴重,疫苗外交現已成爲美國最有效的外交工具之一。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強調,東南亞是亞洲的心臟,可能決定美國外交的成敗。因此,他最近在美國亞洲協會主辦的一次活動上說,美國需要給予關注並採取切實行動。他重申,其中之一就是通過疫苗外交或接觸。

有意思的是,當布林肯提到東盟-美國夥伴關係下的湄公河次區域合作時,他使用了“自由開放的湄公河”的說法。這是美國高官首次將湄公河次區域與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聯繫在一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