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演兵場

東方網·演兵場7月22日消息:今日,“翼龍無人機爲河南受災地區提供手機信號”的消息火爆全網。近日,河南省突遭大規模極端強降雨,部分區域發生洪澇災害,鞏義市米河鎮多個村莊通信中斷,“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迎來了首次實戰。

圖片說明:“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

據“應急管理部”消息,7月21日,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平臺,跨區域長途飛行,歷時4.5個小時抵達鞏義市,18時21分進入米河鎮通信中斷區,利用翼龍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平臺搭載的移動公網基站,實現了約50平方公里範圍長時間穩定的連續移動信號覆蓋。

圖片說明:“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

截至昨晚20時,“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組建的“臨時空中基站”累計接通用戶2572個,產生流量1089.89M,單次最大接入用戶648個,爲災區居民及時報告災情、報送平安恢復了移動公網信號,打通了應急通信保障生命線。

圖片說明:“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

另據“航空工業”官方微博消息,“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系統是航空工業爲應急管理部打造的應急通信國家力量,可定向恢復50平方公里的移動公網通信,建立覆蓋15000平方公里的音視頻通信網絡。針對災區 “三斷”情況,通過融合空中組網、高點中繼等技術,實現圖像、語音、數據上下貫通橫向互聯。

圖片說明:“翼龍”-2飛行軌跡 航空工業圖

“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的最大制空時間達24個小時,但從航空工業公佈的飛行軌跡圖來看,翼龍-2H應急救災型從貴州的安順機場起飛,經歷了長距離飛行抵達在河南上空,滯空時間大量消耗在路途中,因此通信通道只能維持5個小時。

圖片說明:受災地區網絡恢復

當然,5小時的音視頻信號恢復,足以支撐米河鎮受災羣衆互聯求助的需求,解決了以往斷路斷電斷網極端情況下,“力量突不進去、信息傳不出來”的救災難題。需要指出的是,在必要情況下可以通過無人機編組輪流升空的方式,完全能夠建立24小時全天通信通道,爲更高等級的災難事故救援提供網絡支持。

資料圖:5月14日凌晨,“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出發

今年5月14日,國家舉行的“應急使命·2021”抗震救災演習,模擬四川突發7.5級地震,災區房屋倒塌損毀嚴重,造成大量人員被壓被困,當地電力、通信、道路、橋樑部分中斷。此次演習中,“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就已經大展身手,第一時間抵達“災區”,搭建信息平臺、打通“生命通道”。

資料圖:“翼龍”-2無人機回傳的圖像 央視截圖

據央視《國防軍事早報》報道,早在去年10月,我國完成首次大型無人機應急通信實戰演練,以“翼龍”-2爲平臺搭建區域空間通信網,在無信號區域提供有效通信覆蓋。那次測試效果顯示,“翼龍”-2無人機回傳圖像清晰,現場音視頻數據與應急管理部指揮大廳實時交聯,實現了實時調度和高效指揮。

圖片說明:“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的地面控制站

“翼龍”-2應急救災型無人機系成飛“翼龍”-2察打一體無人機的民用版本。2017年2月,“翼龍2”無人機在我國西北某高原機場成功首飛。此舉標誌着我國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研發水平邁上了新臺階,也標誌着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關鍵技術,成爲全世界繼美國之後具備新一代察打一體無人機研製能力的國家。

資料圖:2016中國航展上展示的“翼龍”-2無人機 來源:航空工業

作爲軍事用途,“翼龍”-2無人機標準配置合成孔徑雷達(SAR)、激光制導導彈和GPS制導炸彈等先進設備。它擁有6個外掛點,能夠攜帶多達12枚激光制導炸彈或導彈,最大外掛重量可以達到480公斤。這讓它不僅可以執行偵察、監視,還可以實施對地打擊等任務。

經過功能擴展後,“翼龍”-2無人機還可以進行情報收集、電子戰、搜救,全面適合於軍事任務、反恐維穩、邊境巡邏和民事用途。例如應急管理部裝備的“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就是一次很好的實踐應用。

資料圖:追着颱風跑的無人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翼龍”系列無人機,還有一款能追着颱風跑的無人機——“翼龍”-10。2020年8月2日,一架基於“翼龍”-10無人機平臺製造的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從海南起飛,在臺風“森拉克”外圍雲系投下探空儀器,將溫度、溼度、氣壓、風向等數據及時傳回地面指揮系統,圓滿完成中國氣象局對“森拉克”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對我國颱風探測及預報預警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資料圖:追着颱風跑的無人機

演兵場此前就曾講過,相比於之前渦槳動力彩虹系列和翼龍無人機,採用渦噴動力的“翼龍”-10顯然要高一個檔次,無論是在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上,“雲影”無人機都遠超前兩者。具體來看,“翼龍”-10能在14000米高空進行巡航,可以更有效地躲避近程對空武器系統,最大飛行速度爲每小時620公里,比美國MQ-9“死神”無人機快200公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