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勺言

谈谈两个气质完全不同的投资物种:学区房与比特币。

我的总体感受是,二者在精神层面惺惺相惜,高度同源,有很多共性特征。

抛砖引玉,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

1,学区房与比特币,都是信仰带货。始于信仰,终于信仰。它们共同的核心商业模式里,信仰二字,直教人生死相许。

2,两样东西的政治待遇都很高。比特币与学区房,都先后享受过上新闻联播的待遇,都不在朝廷的‘欢迎清单’上。从政治定性上看,命运的天花板很低,没早有晚,命运堪忧。

3,但是,两样东西的抗打击能力都很强。按理说,比特币被中国这个最大的产能国已经断水断电了,却依然在股价端屡屡上演深V行情,表现出超强的生存韧性。同时,从上海到北京,学区房虽然已经面临实质性的政策杀伤,却依然拥趸无数。这说明了什么?信仰是有力量的。

4,学区房与比特币,都共同向用户征收同一种税:认知税。这种税目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有传染性,且只在特定的人群中传播:有钱的人,以及想拥有更多钱的人。

5,学区房与比特币,表面看,估值逻辑里的第一性原理是稀缺,供给弹性小。但是,这种稀缺,一旦政府较真起来,未必真稀缺

6,关键要看你是不是挡了某项政府议题的道。学区房、K12教育惹了人口国策,分分钟被清理。比特币的矿机太耗电,导致大城市生活用电与工业用电都开始限制了,加上一直洗刷不掉的洗钱嫌疑,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7,学区房与比特币的价格形成机制,都高度依赖监管政策的风吹草动。一个文件里,几个字节级的措辞变化,就可能让学区房的交易价值瞬间损失上百万,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就更巨大了,今天暴跌,明天就可能暴涨,事后发现,影响因素基本上都跟监管的表态有关,这么一个价格很任性、波动巨大的投机品,想扮演货币的通货角色,难堪大用

8,学区房与比特币,适合用宠物心态来对待。有了最好,但是没有也无所谓。如果非要特别有执念,当成生活必需品,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更是跟自己的钱过不去。

9,学区房与比特币,一个巨土,一个巨潮,但是,都严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机构、大资金都不敢公开炒作,这样一个不能够登堂入室的投资品类,只适合投机,不适合投资

10,最重要的来了。两样东西最牛掰的地方在于,都在全民心理上都制造出了造富机器的幻觉,买入持有,从此踏上阶层跃迁、财富自由之路。

可是,过去三五年,大家都说有人因此发了大财,但谁也没有见过那个人是谁。投资最重要的是离场的时候,背影优雅,腰包鼓鼓,你生活中见过很多比特币成功套现、发了大财的玩家么?我反正没有见过几个套现离场的大赢家,账面财富耳。

11,学区房与比特币,社交货币属性超强,算是顶流话题。而且让人无语的是,一般人好像不太配谈这个话题,能谈的起这个话题的人,好像都自带优越感,觉得自己处在鄙视链的上游位置。这种诡异的心迹,又进一步魔幻强化了学区房与比特币的价格泡沫

12,一个灵魂之问:学区房与比特币的用户价值是什么?问世十年以来,比特币的应用场景远远逊色于它的光环与价格,基本与卵用挂钩。而学区房的用户价值,表面看是一个优质的教育机会,但由于这个优质教育机会带来的收益,至少要在大学毕业以后才能开始兑现,时间长达十余年,且充满不确定性,本质上是个‘远期投资’与‘成功概率事件’,用户价值略高,但平均收益率一定远低于个人预期。

一家之言。你怎么看?欢迎接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