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勺言

談談兩個氣質完全不同的投資物種:學區房與比特幣。

我的總體感受是,二者在精神層面惺惺相惜,高度同源,有很多共性特徵。

拋磚引玉,你們看看有沒有道理?

1,學區房與比特幣,都是信仰帶貨。始於信仰,終於信仰。它們共同的核心商業模式裏,信仰二字,直教人生死相許。

2,兩樣東西的政治待遇都很高。比特幣與學區房,都先後享受過上新聞聯播的待遇,都不在朝廷的‘歡迎清單’上。從政治定性上看,命運的天花板很低,沒早有晚,命運堪憂。

3,但是,兩樣東西的抗打擊能力都很強。按理說,比特幣被中國這個最大的產能國已經斷水斷電了,卻依然在股價端屢屢上演深V行情,表現出超強的生存韌性。同時,從上海到北京,學區房雖然已經面臨實質性的政策殺傷,卻依然擁躉無數。這說明了什麼?信仰是有力量的。

4,學區房與比特幣,都共同向用戶徵收同一種稅:認知稅。這種稅目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有傳染性,且只在特定的人羣中傳播:有錢的人,以及想擁有更多錢的人。

5,學區房與比特幣,表面看,估值邏輯裏的第一性原理是稀缺,供給彈性小。但是,這種稀缺,一旦政府較真起來,未必真稀缺

6,關鍵要看你是不是擋了某項政府議題的道。學區房、K12教育惹了人口國策,分分鐘被清理。比特幣的礦機太耗電,導致大城市生活用電與工業用電都開始限制了,加上一直洗刷不掉的洗錢嫌疑,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7,學區房與比特幣的價格形成機制,都高度依賴監管政策的風吹草動。一個文件裏,幾個字節級的措辭變化,就可能讓學區房的交易價值瞬間損失上百萬,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就更巨大了,今天暴跌,明天就可能暴漲,事後發現,影響因素基本上都跟監管的表態有關,這麼一個價格很任性、波動巨大的投機品,想扮演貨幣的通貨角色,難堪大用

8,學區房與比特幣,適合用寵物心態來對待。有了最好,但是沒有也無所謂。如果非要特別有執念,當成生活必需品,就是跟自己過不去,更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

9,學區房與比特幣,一個巨土,一個巨潮,但是,都嚴重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機構、大資金都不敢公開炒作,這樣一個不能夠登堂入室的投資品類,只適合投機,不適合投資

10,最重要的來了。兩樣東西最牛掰的地方在於,都在全民心理上都製造出了造富機器的幻覺,買入持有,從此踏上階層躍遷、財富自由之路。

可是,過去三五年,大家都說有人因此發了大財,但誰也沒有見過那個人是誰。投資最重要的是離場的時候,背影優雅,腰包鼓鼓,你生活中見過很多比特幣成功套現、發了大財的玩家麼?我反正沒有見過幾個套現離場的大贏家,賬面財富耳。

11,學區房與比特幣,社交貨幣屬性超強,算是頂流話題。而且讓人無語的是,一般人好像不太配談這個話題,能談的起這個話題的人,好像都自帶優越感,覺得自己處在鄙視鏈的上游位置。這種詭異的心跡,又進一步魔幻強化了學區房與比特幣的價格泡沫

12,一個靈魂之問:學區房與比特幣的用戶價值是什麼?問世十年以來,比特幣的應用場景遠遠遜色於它的光環與價格,基本與卵用掛鉤。而學區房的用戶價值,表面看是一個優質的教育機會,但由於這個優質教育機會帶來的收益,至少要在大學畢業以後才能開始兌現,時間長達十餘年,且充滿不確定性,本質上是個‘遠期投資’與‘成功概率事件’,用戶價值略高,但平均收益率一定遠低於個人預期。

一家之言。你怎麼看?歡迎接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