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灣,草木蔥籠,風景如畫,奔騰的額爾齊斯河流淌到這裏卻變得沉緩而寧靜,廣袤的戈壁灘因河水的漲落形成了成片的死水沼澤,也將這裏變成了蚊蟲繁衍的溫牀。

防疫部門的檢測報告顯示,高峯期,每立方米的空間裏蚊子數量可達到1700只,蠓蟲更是高達3500只,成年人一巴掌就能拍死100多隻蚊蟲。然而,在環境如此惡劣的“蚊蟲王國”裏,卻始終駐守着這樣一支部隊,他們就是北灣邊防連,他們的任務是守護20多公里的中哈邊防線安寧。

這一天邊防連的官兵,穿着第七代防蚊服,徒步前往“蚊子窩”中哈39號界碑執

行巡邏任務。

7月是北灣蚊蟲最爲猖獗的時候,也是邊防線上情況最爲複雜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連隊都會組織黨員突擊隊前出巡邏。能成爲突擊隊的一員,是連隊每名黨員最大的心願。

出發前戴上了防蚊帽,噴了防蚊藥,儘管做足了準備,戰士蘇浩在穿越叢林時,帽子還是被颳了一下。

帽子一掉,就有好多的蚊子飛了過來,他也不敢用手去拍,因爲可能會有更多的蚊子飛進來。

在成千上萬只蚊蟲的“陪伴”下,官兵按時抵達了休息點。因爲一摘防蚊帽,蚊子就會撲面而來,咬得滿頭都是包,在巡邏途中,他們會帶一些壓縮乾糧,把壓縮乾糧塞進防蚊帽裏,把吸管插到水壺中喝水,這樣可以防止蚊蟲叮咬。

20多公里的距離,35攝氏度的高溫,無數只蚊子發出的噪音,就是在這樣的特殊配置下,突擊隊員們向“蚊子窩”39號界標進發。

這次巡邏,官兵穿戴的是第七代防蚊服。

戰士劉凌雲2013年剛來北灣的時候,穿的是第四代,它的防蚊效果很好,但材料是棉料的,穿上特別熱,有一次劉凌雲就中暑暈倒了。

第七代防蚊服的袖口、領口和拉鍊位置,分別添加了迷彩面料,避免了磨損。它的胸口膝蓋部位分別添加了小兜,便於官兵平時攜帶一些防蚊藥品,它的主體是網狀結構,在夏天也不是感覺很悶熱。

從最初的雨衣,到如今輕便透氣的第七代防蚊服,服裝的變遷,也記錄下歷代北灣官兵與蚊共舞的青春。

除了官兵們的着裝在不停更新換代外,爲軍犬製作的防蚊服也正在籌備論證之中,而連隊的很多硬件設施也得到了改善。入夏前,營區的20套太陽能滅蚊燈全部更換了新的燈管和電網,通過物理防護、化學防治等多種措施,提高滅蚊能力。

滅蚊燈長1.1米,寬80釐米,官兵必須定期清理上面的蚊。一天下來,營區裏面滅掉的蚊子能夠裝滿半個垃圾桶。

蚊蟲叮咬不言苦,犧牲奉獻不言虧,艱苦戍邊不言悔。邊防有我在,祖國請放心。

來源:中國軍視網、《國防軍事早報》,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程鵬飛 王永傑 鄭康寧 徐明遠 遊銳 韓誠 駱鑫 熊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