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罕見強降雨襲擊河南,暴雨成災。美團優選社區團長常會珍所在的社區停水停電斷網,不少居民被困家中,食物、飲用水告急。關鍵時刻,常會珍和許多熱心人一樣挺身而出,挨家上門探望獨居老人、支援救災、爲環衛工人送物資,奔波在一棟棟居民樓中,猶如星星之火,溫暖了暴雨籠罩下的鄭州。

暴雨傾城,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參與救援

7月22日下午5點,當記者聯繫上常會珍時,她剛剛把採買完的物資分發到鄭州經七路、經八路周圍的幾百名環衛工人手上。

“水位剛下去環衛工人就開始清掃街道,實在是太辛苦了。”常會珍說到此處有點不好意思:“暴雨來的太突然,大家手裏頭的存糧不多,我就給他們買了水和方便麪,人太多了,自己財力有限,只能略盡心意……”

爲獨居老人送物上門,爲環衛工人分發補給品,一天時間轉瞬而過。方覺疲憊的常會珍回到了社區青年志願者服務站點。家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陪着她跑了一整天,“經歷了一場暴雨,小傢伙懂事了不少,不嫌累不怕髒,主動幫我分發物資給獨居的爺爺奶奶。”常會珍欣慰地說。

常會珍是社區青年志願服務站的一名志願者,也是美團優選的社區團長。這次河南突降暴雨,她眼看着雨水沒過街道、站臺、街邊門店,甚至小區1樓,意識到事態嚴重性的她,在和家人互報平安後,毅然加入了志願援助抗災的“團長”隊伍。

常會珍所在的鄭州經八路社區,是一片老舊小區,獨居老人比較多。暴雨過後,常會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社區的老人們,停水停電後,他們不善於用手機聯繫外界,日常食物、飲水需求肯定受阻。常會珍開始提着救援補給用品不停爬樓、將一批批飲用水、米、面、蔬菜等,送到社區老人們的家中。對於一些獨居老人,常會珍還主動幫助他們給親人們報平安。遇到老人有買藥等需求,常會珍就冒着雨爲老人們去藥店、超市採購。

常會珍負責經八路社區7號院、9號院以及11號院的物資配送工作,每個院裏有十幾個單元。7月22日,在電梯停運的情況下,她已經數不清爬了多少層樓梯。最多的一次,她提着水和麪一口氣爬了11層樓,一天下來,不光腿累得抬不起來,就連嗓子也因說話太多而啞了。

她的故事,只是鄭州地區社區服務工作者的縮影。從二七區到金水區,從管城區到高新區,美團優選團長們穿梭在鄭州的大街小巷,用他們的力量去慰藉需要幫助的人。面對記者的鏡頭,很多團長都會報以淳樸一笑:“我們就是普通人,只是遇到這樣的災難,希望能夠儘自己的一份力,幫一把身邊的人,沒做啥大事兒,真的不值一提。”

服務站變避難所,他們爲受困人員提供安身“方舟”

“服務站可暫避風雨,有飲用水、簡餐、吹風機、充電線……”。暴雨期間,常會珍所在的社區青年志願者服務站成了受困人員臨時休息避險的“方舟”,免費供應水、電、食物。不少家中進水的居民、路上被困的行人,紛紛來此安身。

大家在服務站穩定心神後,一邊向家中報平安一邊互相加油打氣。常會珍難忘的是,在看到馬路上有被困人員時,臨時聚在一起的一羣人,又齊心協力手拉手地走出去,走進暴雨中,把遇險的人從齊胸深的水中拉了出來。

“這一刻他們不再是避險人員,而是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平凡英雄,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幫扶別人的英雄,真的很令人感動,”常會珍說道。

據悉,在政府統一部署下,美團積極參與社會救助,成立的河南暴雨災害救援小組正緊密向周邊城市以及村鎮受災地區收集救援信息,並配合多項舉措,在餐食、出行、就醫、在外避難等多個場景保障受災居民的需求。同時,美團已將鄭州區域內包括純淨水、米麪糧油等63萬件生活必需品全部捐贈至防汛指揮部門,竭盡所能爲鄭州抗洪提供物資援助。

編輯 雒嬋

近期熱門視頻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鄭州日報視頻號,歡迎關注~

來源:鄭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