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磅!5大險企12家省分公司新車業務遭叫停,常態化的財險負增長+嚴監管?

近期,銀保監會組織10個銀保監局開展的2021年車險專項檢查結果已經出爐,納入檢查的5家財險頭部機構的12家省級機構全部被勒令暫停新車業務,大多數是全省範圍內叫停,少數是在部分地級市叫停,叫停時間在1-3月不等,被處罰的主要原因仍是費用過高,擾亂市場秩序等。

車險綜改導致的車險保費收入下降已經令行業叫苦不迭,嚴格的監管又給行業加上一個緊箍咒,更痛苦的是,所有公司心心念唸的非車險業務在激烈競爭中也迅速淪爲紅海市場,悲觀情緒瀰漫市場……

01

專項檢查結果出爐,10個銀保監局出動,5家頭部險企12家省級分支機構新車業務遭叫停

2021年4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召開車險綜合改革半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總結車險綜改半年情況的同時,也宣佈將對2021年車險專項檢查進行部署,計劃組織10個銀保監局對5家主要財險法人機構的12家省級分支機構開展靶向檢查,稱“決不允許市場秩序的攪局者破壞車險綜改工作全局”。

如今,結果出爐,納入檢查的5家財險公司的12家省級分支機構全部被罰暫停新車業務1-3個月。

從被罰主體來看,此次被罰的5家保險公司: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均爲市場份額排名前五的頭部機構,監管殺雞儆猴意味明顯。

從每家主體被處罰的機構數量來看,似乎與市場份額有一定關係,處於最頂部的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各有三家省級分公司受牽連,其中人保財險包括天津、廣西全境,新疆包括克拉瑪依、巴州兩個地級市。平安產險則包括山西、廣西以及新疆的塔城、阿克蘇兩個地區。

市場份額居於其後的太保產險、國壽財險以及中華聯合則是各有兩家省級分公司入圍,其中太保產險系湖南、河南兩省,國壽財險系河北、重慶兩地,中華聯合則是江蘇、深圳兩地。

從停業的時間來看,最短1個月,最長3個月,似乎與受罰主體的體量大小有一定關係。一般在全省、全自治區、全直轄市範圍內停業的分支機構停業時間最短,爲1個月;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在新疆只在兩個地級市停業,波及範圍小,但停業時間最長,長達3個月;中華聯合深圳分公司在全市範圍內停業,其雖然不屬於直轄市,但市場地位高,停業時間居中,達到了2個月。

從區域來看,此次處罰波及天津、重慶、河南、河北、山西、湖南、江蘇、深圳以及新疆、廣西1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大部分地區各有1家公司遭遇停業,包括天津(人保)、山西(平安)、湖南(太保)、河南(太保)、河北(國壽)、重慶(國壽)、江蘇(中華)、深圳(中華),兩個地區各涉及兩家公司暫停新車業務,包括廣西(人保和平安)、新疆(人保和平安)。

據“慧保天下”瞭解到的情況,在專項檢查結束後,各地銀保監局已經下發監管函,很多地區從6月開始就已經暫停新車業務,部分地區甚至已經結束處罰,開始恢復營業。

目前監管尚未公開披露這些險企被罰的詳細原因,但據瞭解到的情況來看,費用過高、擾亂市場秩序依然是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2家省級分支機構新車業務遭叫停,還只是2021年銀監會組織的車險專項檢查的結果而已,實際上。一些銀保監局也在根據當地市場進行處罰。

例如6月,雲南銀保監局就責令國任財險、亞太財險雲南分公司在昆明地區停止接受車險新業務3個月。理由是辦理車險業務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的保險費率,支付超額手續費。

而據瞭解,其他銀保監局或也將採取類似的舉措。

02

半年受罰逾6000萬,嚴監管+保費負增長,2021年財險業承壓前行

自車險綜改以來,銀保監會就曾多次召開車險座談會,研判改革後的市場運行情況,並指出部分地區、部分機構手續費和市場費用有所反彈的情況,明確將及時緊盯、從嚴查處等,“嚴監管”之意貫穿始終。

此次10家銀保監局齊出動,對5家頭部財險機構的12家省級分支機構進行靶向檢查,並在發現問題後最終責令這些機構暫時停止新車業務,體現的正是車險綜改之下,嚴監管的思路。

根據“慧保天下”的統計,2021年上半年財險公司共被罰219家次,累計罰款6679萬元,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金額,均遠高於其他領域;同期,人身險公司被罰129家次,累計被罰2965萬元;中介機構被罰86家次,合計罰款1320萬元。

暫停新車業務已經是相當嚴厲的處罰手段,究竟能否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一些業內人士認爲,這種暫時停業的手段對於財險公司而言,能起到的懲戒作用是不足的,因爲保險公司完全可以把本地業務轉移到外地進行,對財險公司整體的新車業務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嚴監管同時,財險業因爲車險綜改等因素,也面臨業績承壓的困境。從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來看,2021年前5月底,1-5月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仍維持了一定的正增長,累計實現保費收入6031億元,同比增速2.59%。

但從單月保費增速來看,其已連續兩個月負增長,1-5月,單月保費增速分別爲0.13%、20.65%、5.24%、-2.55%、-2.36%,4月、5月已經是在負增長。

車險綜合改革導致車險保費收入下滑當然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前5月,車險累計保費收入3140億元,同比下滑7.27%。從單月保費增速來看,除2月因爲去年基數過低,導致實現了5.20%的正增長外,其餘月份均爲負增長。

另從交流數據來看,5月末,全國車險綜合成本率已經達到了99%,其中,綜合費用率27%,綜合賠付率達72%,總的承保利潤只有15億元左右,且承保利潤全部來自於頭部公司——僅人保財險一家,前5月的承保利潤就達到了40億元。這意味着同期的中小公司業績一片慘淡。

經營慘淡,再加上嚴監管,國內財險業壓力重重。

唯一的亮點是非車險,前5月,財產險公司非車險累計保費收入2891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的2493億元,同比增速依舊高達15.96%,仍然是拉動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03

尋找財險增量市場,在服務國家戰略、社會經濟發展中探索無限可能

“車險保費負增長+嚴監管”下,財險公司發展陷入低迷,壓力之下,不少業內人士開始對行業發展前景感到迷茫,一些人不堪重負,甚至選擇了離開行業。

財險業的出路在哪裏?

最近頻頻刷屏的河南洪災,讓人們再一次看到了保險業,尤其是財產險業的巨大價值所在,有關於災害後保險公司接受報案的情況、保險查勘人員蹚水作業的消息,相繼登上微博熱搜。自2006年交強險制度實施以來,以車險爲代表的財產險已經成爲人們轉移風險的不可或缺的一種手段。每逢天災人禍,這種感受尤爲明顯。

最新消息顯示,河南暴雨導致的保險估損金額已經高達58.27億元。這對於2021年本已嚴重承壓的財險業而言,勢必形成新一輪衝擊,但正如諸多業內人士所言,通過及時、大面積的賠付,消費者將更真切體會到保險的意義,長期來看,有利於行業發展。

在“慧保天下”看來,此次事件對於財險業而言,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證明了社會需求依然是廣闊的,但需要險企置身於國家經濟社會全局進行統籌規劃。

就此次河南洪災而言,其提示行業,伴隨全球其後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的當下,氣象指數保險、巨災保險等,以及自然災害預警機制、救助機制等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從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提示財險公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健康風險保障、疫苗責任風險保障、活動取消風險保障、營業中斷風險保障等都大有可爲。

此外,從國家戰略出發,新能源車險、“新基建”相關保險、知識產權保險以及社會服務領域各類商業保險,旅遊、體育等特定場所和設施的公責險,育幼、家政、體育運動等特定人羣專屬保險等,也都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

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尷尬現實是,車險爲代表的傳統業務承壓,面對很多社會有實際需求的增量業務,諸如新能源車險、科技保險、網絡安全保險等領域,保險公司卻又常常力有不逮,不願意涉足,而且很多業務風險確實比較特殊,商業保險公司確實無法全部承擔,例如巨災保險。

所以,財險公司的未來,不僅在於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在傳統業務中穩步發展,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中尋找新的增量市場,也在於行業組織、監管部門的領導,牽頭擬定風險分散機制,以共保體的形式,實質性拓寬財險公司服務範圍。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