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組織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共同舉辦,組織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人民論壇網等11家中央網絡媒體記者參與的“走進紅色美麗村莊”網絡主題宣傳採訪活動走進湖北,利用圖文、短視頻、全景、航拍等生動活潑的新媒體手段,通過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爲湖北紅色村莊深挖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擦亮紅色品牌、夯實基層黨建、助推鄉村振興“鼓與呼”。

湖北既是英雄之地,更是紅色沃土。董必武、陳潭秋、惲代英、林育南……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力透紙背、彪炳史冊;“小小紅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郎在前面走喂,我在後面跟嘞,郎去參軍我送行嘞”……一串串英勇的歌謠聲聲在耳、響徹荊楚。革命戰爭年代,湖北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鬥爭不斷。83個老區縣市區、855個老區鄉鎮、成百上千個紅色村莊,共同見證了京漢鐵路大罷工、北伐軍攻佔武昌、中共五大、八七會議、武漢會戰、中原突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多少槍林彈雨的戰鬥,多少壯懷激烈的犧牲,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尋,多少千難萬險的跋涉,多少執着堅定的前行,爲今天的紅色村莊標記了信仰的溫度、精神的高度、奮鬥的刻度。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常學常新;現場是最好的課堂,受益匪淺。黃岡市陳策樓村是陳潭秋烈士的故居,在鄂東第一個農村黨小組誕生地陳潭秋中學、陳潭秋故居紀念館、紅色村史館這些“實景課”現場,通過聆聽講解、觀摩文物、參加宣講、採訪見證人,可以從小小村莊滄海桑田的百年變遷中“窺一斑而知全豹”,深刻領悟視死如歸因爲什麼、革命勝利依靠什麼、開創未來需要什麼,更好地弘揚“潭秋精神”。紅安縣七里坪鎮八一村是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所在地,親身佇立在“黃麻起義”至抗美援朝共1481座烈士的墓前,可以震撼地感受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和平發展來之不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親耳聽一聽老紅軍“要革命,不要家、不要錢、不要命”的錚錚誓言,讓我們以此爲標杆,正一正衣冠、辨一辨美醜、量一量短長,以初心輝映黨性、以生命書寫使命。紅安縣鹽店河村是秦基偉將軍故居,讓我們親眼看一看文化廣場、旅遊商店和綠化苗木種植、中藥藥材種植、生態農業觀光,摸清“紅色故里”是如何發展成“紅色名村”的,真正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寫好“紅色富民”這篇大文章。

歷史是未來的鑰匙,實踐是真理的摯友。我們要從“紅色村”的過去、現在、將來的全生命週期中,學出信仰的堅定純潔、理論的清醒堅定、深厚的人民情懷、強烈的使命擔當,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進一步激發起從神州陸沉、九原板蕩中來,向民族崛起、復興偉業而去的磅礴精神偉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