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國際油價有望維持震盪格局 

2021年下半年,預計國際油價有望季節性小幅上漲,但長期可能處於震盪前行的格局。如果國際油價處於高位,新能源或成爲受益方。隨着全球能源轉型進程不斷推進,新能源等領域獲得長期投入,對傳統能源的衝擊會不斷加大,尤其對於石油市場。

多因素推動油價穩步上漲

2020年初原油價格罕見地出現負值,突發新冠肺炎疫情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從基本面來看,世界經濟下行導致需求走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減產力度不及預期,同時美國頁岩油產能激增,因此油價存在下跌基礎。加之疫情影響,從而放大了庫存危機,存儲成本飆升以及期貨交割合約臨近繼續施加壓力,使油價出現暴跌。

2021年油價穩步上漲,一方面,從基本面看,供給方面得益於主要產油國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從而推動油價上行;同時,需求側進一步回暖企穩,隨着全球逐漸解封,2021年一季度以來,各行業消費逐步回暖,原油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還需要考慮地緣政治因素對油價的影響,主要包含長期性摩擦與突發短期性因素。從一季度開始,利比亞國內不穩定導致石油出口停擺,加之2021年1月又發生港口罷工事件,使得其石油生產及出口下降。同時,利比亞國內形勢仍舊存在變數,生產出口全面復甦甚至恢復到前期水平可能性較小。中東地區的動盪不容忽視。美伊關係進展同樣影響油價,在一季度臨時監督協議達成後,美伊關係趨於緩和,若後續美國放鬆對伊朗的制裁,作爲石油生產大國,伊朗增產潛力巨大。但伊朗核協議談判陷入延遲僵局,多方僵持不下,談判時間不斷延後。

隨着國際經濟和政治環境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不斷提升,世界經濟逆全球化暗流湧動,單邊保護主義盛行,可能對油價產生影響。出於多方考量,世界各國均開始試水數字貨幣。俄羅斯不僅清倉美元資產,同時建立俄版SWIFT,若美俄摩擦升級,俄羅斯表態未來可能將放棄石油美元結算;歐洲多國也逐步啓用“數字歐元”等加密數字貨幣方式以達到去美元中心化的目的。對於國際油價而言,“去美元”進程還需長期博弈,未來中短期的影響有限。中短期分析需要將美元指數納入到影響國際油價的核心邏輯中來。因爲美元指數可能成爲影響油價的關鍵,回顧美國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通過發放國債等措施刺激經濟,美元指數的下跌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油價上漲。

震盪行情料持續

2021年下半年,預計國際油價有望季節性小幅上漲,但長期來看可能會處於震盪前行的格局。

對於其小幅上漲的判斷是基於歷史經驗,油價將迎來季節性上行趨勢,季節性價格上行的主要支撐在於需求利好。一是隨着夏季來臨,全球逐步步入駕駛旺季,另外空調等主要消費需求攀升;二是伴隨着2021年上半年新冠疫苗的逐步普及,主要歐洲國家疫苗接種率達到30%,同時各國積累了相應的疫情應對經驗,防控措施相較去年不斷提升,預期隨着封鎖措施逐步取消,出行需求激增,瀝青燃油和各種能化產品等下游行業回暖,煉油廠等上游生產繼續恢復,將大力促進原油需求增長;三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原油謹慎增產,OPEC+7月會議初步透露其協議增產僅爲40萬桶/日,低於預期,利好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同時,美國原油庫存有所下降,奠定了原油價格上漲的基礎。

但後續國際油價震盪行情可能持續較長時間,這一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四方面考量。

一是需要警惕疫情反彈帶來的油價調整。雖然全球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向好,但不排除變異病毒肆虐或部分地區防控不當使疫情捲土重來的可能,疫情因素仍需繼續關注。若再次發生此類公共衛生事件危機,油價下跌可能性較大。

二是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判斷尚不明朗。各國爲提振本國經濟,施加利好政策以刺激經濟。後市對原油需求的判斷還需依賴經濟復甦進程,但目前仍不明朗。即使疫情之後石油需求有所回升,但總體來看,全球石油需求大不如前。如果市場需求復甦緩慢,油價也因此將持續面臨一段時間的下行壓力。同時,國際油價上漲反而不利於全球經濟復甦。結合美國政策風向的轉變,由於美國前期量化寬鬆政策推高了通脹,使得市場陷入膠着狀態,所以今年6月開始,美聯儲拋出縮減量化寬鬆的預期,這暗示未來美國貨幣政策可能會逐步收緊,從而導致美元指數出現上漲預期,對國際油價造成負面影響。

三是產油國的分歧尚未解決,供給側波動較大。雖然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增產力度小,但是原油供給是否會供大於求仍然是各方擔憂的問題。在季節性需求上漲背後,油價缺口初步顯現,原油增產預期高漲,隨後的需求降溫可能導致供大於求的現象再度出現。是否增產的分歧使OPEC+會議一再延後。7月最新OPEC+會議僅達成初步協議,近日的初步協議後續實行能否達成也依然存在變數,因爲會議中主要成員國產生分歧,所以不排除產油國由於利益衝突,打亂原有協議計劃。如果前期部分產油國削減石油供應的計劃不能繼續實施,減產預期無法達到市場預期,那麼油價可能再次小幅跳水。

四是國際油價的上漲依賴於需求拉動,隨着全球能源轉型,如果國際油價處於高位,新能源或成爲受益方。一方面,雖然短期內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佔比還未達到預期,但全球能源轉型大勢已定,各國的長期目標中均爲新能源發展留有一席之地。未來,隨着新能源等領域獲得長期投入,其對於傳統能源的衝擊會不斷加大,尤其對於石油市場。新能源產業投資如火如荼,從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可見一斑。另一方面,各國老牌石油天然氣公司已有部分開始入局新能源。因爲傳統能源項目收益率不溫不火,更多投資者着眼於收益率更有吸引力的新能源產業,這也從側面說明,新能源的發展從長期來看會影響石油需求,從而影響油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