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暴雨後的河南農業:花生、玉米受災面積合計超千萬畝,對農產品價格影響有限

河南作爲我國小麥、花生產量第一大省,糧食總量第二大省,豬肉產量第三大省,玉米產量第五大省,此次暴雨對於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幾何?

“這次降雨主要是從7月19日開始,20日主要集中在我所在的鄭州,還有焦作地區。21日之後,整個降水帶開始往北移,到了新鄉、鶴壁、安陽等地,此時由於山區的降水比較多,造成了河流水位上升較快,引發了下游的泄洪,造成了部分下游地區明顯的內澇,對相關地區的玉米、花生產量影響明顯。”身處河南鄭州的中原期貨農產品高級研究員劉四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農業問題專家、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於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河南是中國的糧倉,此次洪澇災害發生時,部分農產品比如小麥已經基本收割完成,花生處於將收未收的時節,玉米還沒到收割的時候,因此影響並不一致。“夏糧的小麥收割完了之後,暴雨對產量的影響是有限的,但關鍵是現在處於儲存和運輸階段,對小麥的存儲和運輸可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據瞭解,現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的重點工作已經轉向了災後的自救和改種工作。7月26日,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發佈《關於做好災後作物改種的技術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各地要儘快開展生產自救,對絕收的農田及時進行改種,爭取最大限度的彌補災害損失。

花生、玉米受災嚴重

此次河南暴雨,多個市縣受災嚴重,當地的農業亦未能倖免。

根據河南日報報道,截至7月24日18時,河南全省農田積水1062萬畝,較前一日減少70萬畝。農作物受災面積1307萬畝,其中玉米受災867萬畝、水稻10萬畝、大豆48萬畝、花生181萬畝、其他201萬畝。受災面積較前一日增加239萬畝;成災面積470萬畝,較昨日增加362萬畝;絕收面積238萬畝,較前一日增加203萬畝。

其中,花生和玉米的受災面積較大,加起來達到了1048萬畝。

成災面積增加,一是因爲泄洪導致成災面積增加245萬畝,分佈在安陽、鶴壁、焦作等地,受影響的是玉米。二是長時間積水導致成災面積增加70萬畝,分佈在周口、許昌、開封等地,受影響的是蔬菜、花卉、花生等經濟作物。

劉四奎指出,從整體來看,花生在河南主要的種植區集中在豫西、豫東、豫南地區,豫南比如駐馬店、南陽,豫西比如周口、商丘、開封等地,這些地方受到暴雨影響比較小。這次受災比較嚴重的主要是焦作、新鄉等地,有一些地方出現明顯的內澇,花生和玉米的生產損失應該會比較大,不僅減產,還有可能出現絕收,對後續產量造成較大的影響。

“據我們打電話和走訪調研,有一些河南花生的產地因爲是沙土地,受災的嚴重程度不如想象中的大。”劉四奎說。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玉米來看,河南各地受到的影響不一。豫北安陽、鶴壁、濮陽降雨量雖大,但是地裏積水較少,對於後期生長影響不大。而新鄉地區由於遭遇較大水患影響,目前尚未完成排水,需要繼續觀察情況變化。鄭州周邊地區降雨量較大,且上游河道也有泄洪的情況,增加地塊積水,對於玉米生長的影響也需要繼續評估。其他豫東、豫南地區受降雨影響較小,暫時來看有利於玉米拔節期的生長。不過未來48小時的天氣預報顯示兩地均有大面積降雨,對於玉米後續影響需要持續關注才能進行評估。

河南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河南的糧食總產量達到6825.8萬噸,位列我國各省區市第二位;豬肉產量324.8萬噸,位居我國各省區市第三位。此外,2019年的數據顯示,河南的小麥產量達到3741.77萬噸,玉米產量2247.37萬噸,花生產量576.72萬噸,分別位居我國各省區市第一、第五和第一位。

海通證券最新的研報指出,2019年,河南省花生產量佔全國比重約33%;小麥產量佔全國比重約28%;玉米產量佔全國比重約9%。2020年,河南豬肉產量和生豬出欄量分別佔全國比重的7.9%、8.2%。2021年上半年,河南省豬肉產量238萬噸,生豬出欄量2967萬頭,分別佔全國比重的8.8%、8.8%,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101萬頭,佔全國比重9.3%。

海通證券認爲,當前花生正處於生長期,洪澇災害對花生產量或有所影響;小麥的收割則已基本結束,洪澇災害對小麥的庫存及流通有所影響,但對小麥種植生產的影響較爲有限;玉米正處於拔節期,預計短時期的淹澇對玉米的生長影響不大,即使發生減產,減產幅度或較爲有限。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事業部研究員魏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整體來看,河南暴雨對於花生的影響不小,因爲目前花生處於開花、下針階段,需要更多的陽光和昆蟲授粉,如果出現暴雨,有可能導致果實形成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後期的收成。

除了產量之外,暴雨對農產品其他方面的影響亦不能忽視。

中儲糧河南鄭州、新鄉、開封多地直屬庫糧食庫區受暴雨影響,出現內澇、外牆坍塌、積水等情況。中儲糧方面稱,經過搶救,相關受災直屬庫目前生產運行安全穩定。

於曉華表示,如果有一部分糧食存儲受到水災的影響,糧食的質量會下降。整體來看,此次暴雨對於糧食生產和存儲的影響並不算特別大,是可控的。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指出,由於近來連續強降雨,對鄭州周邊以及豫東地區的糧食倉儲物流帶來一定影響。一方面是農民或貿易主體庫存的玉米和小麥將會受到雨水的浸泡。玉米在目前當地25-30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容易導致黴變增加,質量變差,如不及時倒垛,恐造成糧食在堆內發黑發熱;小麥經由雨水浸泡後發芽率會增加,毒素增加,無法進入食品加工,只能進入飼料或者工業領域。

“此外,在運輸上,由於部分糧點地處村鎮地帶,本次降雨首先使得車輛無法通行,退水後由於降雨使得路面泥濘不平,大型車輛進出村鎮有困難,降低承運商的意願,影響出貨速度。”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表示。

下游養殖大省需做好防疫

除了糧食生產之外,河南還是養殖大省,其豬肉產量在全國各省區市中排名第三。

魏鑫指出,生豬養殖在全國的分佈較爲廣泛,各個省份的佔比基本都在10%以下,因此對全國生豬養殖的局面整體的影響比較小。加之河南養殖業主要集中在南陽、駐馬店、周口等地,受到水災的影響不大,直接影響的生豬養殖數量大概在幾十萬頭。

但他指出,需要注意的是防疫的問題。河南的位置在淮河、黃河、海河、長江的中上游,下游還有安徽、江蘇等數個生豬養殖大省,當河南的部分豬場被水浸泡,相關水流通過河流流向下游,那麼下游有可能會出現疫情的風險。

“此外,從生豬運輸來看,河南地處中原,很多生豬從北部往南運輸需要經過河南,但考慮到目前河南的交通運輸正在逐步恢復,所以對運輸的影響已明顯在減弱。”魏鑫說。

魏鑫建議,河南及下游,包括山東、河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等地,生豬養殖場要嚴格控制飲水用水的過濾系統,整體加強對於病毒的過濾。如果採用地下水,需要增加過濾的層次,並及時進行檢測。

對此,河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也提醒廣大畜禽養殖場戶洪澇災後防畜禽大病,針對大雨過後、水淹牧場圈舍等情況,建議養殖場戶做好勤消毒、要乾燥、防黴變、加強保健、防熱應激等工作。

目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也將工作的重點轉向災後自救。

根據《意見》,河南要求對受災地塊進行科學評估。農作物淹水3天以內且能及時排完田間積水的地區,對產量影響較小,可不進行改種。受淹沖毀的農田或作物受淹超過3天,對產量影響較大的絕收田塊,要及時進行改種。因泥沙衝壓一時難以恢復的地塊,要儘快清除田間垃圾沙石,深翻耕地,因地制宜地進行補種。力爭做到不空田、不荒田。

對需要改種的地塊,可因地、因田制宜,選擇生育期短,經濟價值高的秋雜糧作物,如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鮮食大豆、迷你薯等。也可選擇生育期短、抗熱耐澇能力強、抗病性好的速生蔬菜,如小白菜、菠菜、香菜、莧菜、竹葉菜等。也可改種食用菌或短生育期中藥材等。

於曉華指出,農業本身就會受到天災的影響,中國也形成了救災的一系列應對方法,災後自救的方案都是比較成熟的,一些受損的糧食生產是能夠搶救回來的。“但是,需要關注的是極端氣候變化,現在全球處於一個極端氣候變化的多發期,我們需要從整體的氣候運行下去考慮如何應對乾旱、水災,尤其是糧食的生產與儲備,需要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做好防備。”

此外,他提醒說,此次災害對於糧食生產的影響是有限的,但是要預防市場通過災害來炒作,放大災害本身造成的效應,國家層面應該採取措施,嚴格限制利用災害炒作的行爲。

從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看,近期市場上生豬的價格繼續處於盤整期。中國養豬網的數據顯示,7月26日生豬(外三元)的價格爲15.52元/公斤,與暴雨之前的7月17日的15.55元/公斤相近。但是,玉米價格出現了部分反彈,根據每日糧油的消息,從7月23日開始,華北企業的玉米價格近期首次出現局部反彈行情。玉米2109期貨(C2109)的價格,也從7月23日之後出現上漲。而從7月中旬開始,花生110期貨(PK110)的行情出現了上漲並在高位震盪的行情,7月26日仍然出現小幅上漲。

劉四奎指出,此次河南暴雨對於玉米的產量整體影響很小,但是資本市場有一定的反應,此前一直在緩慢下跌的玉米出現了反彈。資本市場對於花生的反應更早,尤其是近期由於泄洪造成部分花生主產區的一些內澇,又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再次追逐,期貨品種也出現再一次上漲。

“花生價格前期大漲,然後又出現大跌,最近又大漲,這是市場對於花生受災情況預期的反覆。而花生的基本面是處於一個偏弱的水平,如果今年花生的供給相對不足,加上花生消費有一定的反彈,那麼對於整個市場的價格還是有一個比較大的支撐。在受災持續緩解之後,我認爲花生的行情仍然會圍繞需求端來進行反應。”魏鑫說。

(作者:陳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