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0日,《紅韻頌》在遼寧大劇院隆重上演。

瀋陽音樂學院師生在延安南泥灣走訪當年三五九旅戰士的家人。

《紅韻頌》演出現場。

瀋陽音樂學院舉辦的系列展覽。

本報記者 楊競

核心提示

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瀋陽音樂學院黨委精心策劃、組織開展“百年卓越”系列活動。通過 “四大版塊內容”和“五條線路尋訪”,探尋紅色經典音樂背後的歷史脈動,創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和“舞臺上的思政課堂”,強化黨建引領,改革創新高等藝術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用音樂唱響使命擔當。

作爲魯藝精神的繼承者,沈音人追尋前輩的足跡、肩負時代的使命,走進音樂中的百年曆程,緬懷篳路藍縷的歲月,追溯激情燃燒的年代,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師生以音樂回顧歷史、用歌聲銘記初心。

“百年卓越”系列活動由大型舞臺演出、音樂專題紀錄片、系列展覽和理論研究四大版塊組成。圍繞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奮鬥歷程、優良作風、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凝練主題、創新形式,探尋紅色經典音樂背後的歷史脈動,挖掘蘊含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紅色音樂的育人作用,全面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努力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不斷強化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能力,不斷增強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使命擔當,讓魯藝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一路尋訪 以青春名義追尋革命先輩足跡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中,有許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以音樂的形式傳頌至今經久不衰,成爲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爲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百年卓越”系列活動中,瀋陽音樂學院以百年曆程爲主線,組織師生追尋革命前輩的足跡,挖掘紅色經典音樂背後的故事,開展了獨具特色的經典尋訪活動。

在活動開展之初,瀋陽音樂學院組織有關人員按照百年曆程和新中國發展史的歷史脈絡,對百餘首紅色經典音樂作品進行梳理,分類整理,對曲目背後的故事進行挖掘研究,最終選定了具有代表性的尋訪曲目27首,成立了以教學單位爲主體的5個尋訪組,即井岡山組、抗日組(延安、晉察冀)、抗美援朝組、東北老工業基地組、改革開放組。各單位依託各自學科優勢,結合專業特色,制定尋訪方案。在爲期8個多月的時間裏,共有100餘名師生分赴7省區12市116個具體尋訪地,走訪149人,對紅色經典音樂作品背後的故事進行深度尋訪,挖掘了大量的一手資料。井岡山組師生深入走訪了13位紅軍後代、紅歌傳唱人及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工作人員等,尋訪《工農兵聯合起來》《三灣來了毛委員》等經典作品背後的故事。抗日組師生分赴陝西、山西、河北等地走訪魯藝舊址、南泥灣革命紀念館、南泥灣紅軍小學、紅軍東征紀念館、晉察冀日報社舊址、革命聖地西柏坡,走訪魯藝校友,尋訪抗日英雄王二小的英雄事蹟,挖掘《南泥灣》《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經典曲目背後的故事。抗美援朝組師生奔赴上海、丹東等地,走訪曾參加抗美援朝的文藝老兵瀋陽音樂學院離休教師肖斌、張玉梅等,聆聽他們講述那段充滿烽火硝煙的革命歲月。東北老工業基地組師生走進瀋陽鐵西工人村、中國工業博物館等地,探訪東北老工業基地創造的衆多“共和國第一”,走訪“毛主席的好工人”蔚鳳英、全國勞動模範張貴卿、“大國工匠”方文墨,走進大慶油田,尋訪“鐵人”王進喜生前的動人故事,學習新時代勞模精神。改革開放組師生走訪中國樂器行業企業家、歸國留學人員,尋訪《我和我的祖國》創作背後的故事,從身邊人身邊事入手,瞭解改革開放40餘年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在經典尋訪過程中,革命遺址遺蹟成爲流動的“教室”,文物史料和經典文藝作品成爲生動的“教材”,革命英烈和模範人物成爲最好的“教師”。通過探尋不同時期經典音樂作品背後的故事,禮讚偉大曆程和光榮傳統,經典尋訪成爲思想教育強化的過程和藝術創作深化的過程。

傾情打造 用紅色韻律唱響時代主旋律

7月19日、20日,大型情境音樂舞蹈史詩《紅韻頌》連續兩天在遼寧大劇院隆重上演。作爲我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之一,《紅韻頌》以瀋陽音樂學院師生爲創作與演出主體,由著名歌唱家麼紅、韓延文、楊巖、張大偉、王一鳳等校友與近千名師生聯袂演繹。整場演出歷時兩個多小時,通過“百年禮讚”“革命曙光”“黃河怒吼”“英雄讚歌”“激情歲月”“希望田野”“復興路上”“壯美新徵”八個篇章,用紅色韻律展現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熱情謳歌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開拓進取、砥礪前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唱響黨帶領全國人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時代主旋律。

《紅韻頌》是瀋陽音樂學院“百年卓越”系列活動成果的集中展示,是當代沈音人繼承魯藝傳統、弘揚魯藝精神、踐行“文藝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使命擔當的生動詮釋。這場演出由瀋陽音樂學院黨委策劃與實施,凝聚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爲傾力打造具有音樂思政課特點的情境音樂舞蹈史詩,瀋陽音樂學院成立《紅韻頌》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先後成立了創作團隊、編導團隊和演出團隊,在篇章內容規劃、文學腳本寫作、曲目形式演繹,以及舞美燈光設計等環節,均做了細緻的規劃與安排。在文學腳本方面,聘請黨史專家對演出腳本進行多次研討與反覆推敲,確保語言表述準確無誤;在節目創編方面,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百年紅色經典音樂作品,進行重新編配與排演,賦予其新時代內涵闡釋,使其更具時代創新性與藝術觀賞性。大型情境音樂舞蹈史詩《紅韻頌》整場演出洋溢着青春的律動和昂揚的激情,它以沉浸在“音樂思政課”意境之中的獨特演繹方式,帶給觀衆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和唯美的藝術享受,抒發了沈音人對黨的忠誠之心、對人民的赤誠熱愛、對事業的不懈追求。

重溫經典 推動藝術實踐與創新相融互促

“音樂專題紀錄片”版塊,以尋訪一個世紀以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中國紅色音樂經典作品背後的故事爲主線,拍攝記錄5個尋訪組師生的實地尋訪調研、研討交流、沉浸式教學和藝術創作、表演活動等,通過歷史資料彙集、相關人物訪談、重大事件發生地外景實拍、音樂作品演繹等形式,藝術地呈現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按照尋訪組的構成,攝製團隊分別由相應的教學單位師生組成,他們用鏡頭記錄師生一路尋訪、感悟和思想成長的過程。專題紀錄片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拍攝對象百餘人,素材時長近260小時。在拍攝過程中,瀋陽音樂學院師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來到廣闊的田野,走進火熱的生活,實地參觀革命聖地和舊址遺蹟,走訪歷史事件相關人物的後人,與當代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座談交流。師生們一路尋訪拍攝,一路歌聲飄蕩,一路成長進步。拍攝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收穫頗豐。師生們通過參加尋訪拍攝,思想得到昇華,精神得到洗禮,境界得到提升,對紅色經典音樂的思想內涵領會更加深刻,對紅色經典歌曲的演繹更富深情。

“系列展覽”版塊,以瀋陽音樂學院校史爲主線,通過圖片、視頻、音頻和文字等形式,全面展示瀋陽音樂學院的歷史和辦學成果。首次展覽近1000平方米,陳列在《紅韻頌》演出劇場外大廳。“系列展覽”版塊是在經典尋訪、專題紀錄片、舞臺展演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提煉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展覽以500餘幅珍貴歷史圖片和《黃河大合唱》《革命人永遠是年輕》《閃閃的紅星》《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我和我的祖國》等30餘首魯藝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串聯起5個主題展區。魯藝在延安時期、魯藝在東北時期以及東北音專時期和瀋陽音樂學院時期構成了圖片展的基本歷史脈絡,圖片歷史跨度整整83年。

觀衆通過系列展覽,瞭解紅色經典音樂背後的故事,同時結合經典尋訪、作品編創和舞臺演出,加深對紅色經典音樂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內涵的認識。系列展覽與舞臺演出的有效銜接,使“百年卓越”這堂“音樂思政課”,既好看又好聽,既有歷史的厚重感也有時代的鮮活性,實現了展覽與演出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理論研究”版塊,結合經典尋訪活動,挖掘新的文獻資料,整理此次走訪手記,主要通過大量案頭工作和田野調查等手段,系統梳理音樂中的百年曆程,總結紅色經典音樂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藝術性,研究紅色經典音樂的當代思想內涵和傳承創新發展,撰寫理論文章和教材,推出理論研究成果。各院系結合各自專業特點,積極開展理論探索與研究。如音樂學系師生對紅色經典音樂背後的故事進行了深入挖掘,撰寫並刊載了系列理論文章;戲劇影視學院結合經典尋訪製作推出小視頻。理論研究是教育教學和學科專業發展的基礎,“百年卓越”理論研究工作,爲學校教育教學內容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這些理論研究成果將轉化爲專業課教材、思政教育輔助教材並結集出版,相關研究內容已納入學科規劃項目。沈音將繼續深入開展相關理論研究,挖掘和凝練紅色經典音樂作品的深刻內涵與思想價值,推動藝術實踐、理論創新的相融互促,使師生在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中自覺弘揚魯藝精神、厚植民族情懷。

瀋陽音樂學院

瀋陽音樂學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魯迅藝術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專業藝術院校。在黨的各個歷史時期,魯藝前輩和沈音師生適應形勢需要,創作出大量鼓舞人心、深受歡迎的紅色經典音樂作品。這些紅色經典音樂凝聚着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繼而邁向輝煌的厚重歷史,記錄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奮進新時代的恢宏歷程,是黨的百年征程不同歷史時期所反映出的時代主旋律,蘊含着豐富的時代記憶和精神內涵,穿越時空而歷久彌新。

深化改革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

瀋陽音樂學院“百年卓越”系列活動立足新文科視角,創新“思政+專業教學”“思政+藝術實踐”交叉融合的育人模式,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着力打通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最後一公里”,取得紮實成效。

活動打破各教學單位的專業壁壘,充分融合理論與創作人才、表演與製作人才,充分調動積極性,深入挖掘潛力,努力形成全員育人的強大合力。在經典尋訪活動中,理論專業側重文獻資料收集等案頭工作、前期準備及後續尋訪採集文案的整理、總結和理論成果的轉化,編導專業側重尋訪過程中音頻、視頻的拍攝和後期剪輯製作。在舞臺展演中,表演專業側重舞臺呈現,編創專業側重作品創作與改編,美術專業側重服裝、化裝、道具、舞臺佈景等方面的設計與保障。各教學單位既各司其職、各有側重,又密切配合、相得益彰,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載體深化育人效果。“百年卓越”系列活動不僅將瀋陽音樂學院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思路貫穿全過程,還將其觸角延伸至專業教學、藝術實踐、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各環節,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載體,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專業融合,深化教學改革、創新育人模式,是紮實推進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百年卓越”系列活動融政治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爲一體,是瀋陽音樂學院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家對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部署新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創新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實踐,是繼承魯藝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集中體現。

通過經典尋訪“小切口”,積極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努力實現思政教育“大主題” 。每一次尋訪都是一次“行走的思政課”,讓學生在紅色經典音樂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奮進力量。瀋陽音樂學院通過深入挖掘紅色經典音樂背後的故事,抓住黨在百年征程不同歷史時期所反映出的時代主旋律,創新“思政+專業教學”模式,對每首紅色經典音樂進行深入闡釋和重新演繹,切實把紅色資源轉化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積極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讓廣大師生在尋訪的過程中不斷思考、親身感悟,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真正做到以尋訪紅色經典音樂背後的故事爲“小切口”,實現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的“大主題”。

通過藝術實踐“小舞臺”,積極探索“舞臺上的思政課堂”,努力營造思政教育“大課堂”。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舞臺上的思政課”,讓學生在潤物無聲的藝術引領中根植民族情懷。瀋陽音樂學院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和新文科建設要求,創新藝術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將藝術實踐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融爲一體,積極打造“舞臺上的思政課堂”,有效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作用,充分發揮“思政+藝術實踐”春風化雨的教育功能,讓每一名參演學生自覺肩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任務,努力成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未來,瀋陽音樂學院將以“百年卓越”系列活動爲新起點,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和特色做法,堅持創新教育教學改革路徑,不斷探索符合高等藝術院校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推進符合音樂教育規律的思政教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培養出更多優秀藝術人才,創作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作出自己應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