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角大樓和美國海軍合作推動的無人艦隊計劃又有新動作。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報道,美國國防部下屬的戰略能力辦公室(SCO)宣佈,將爲祕密進行中的“幽靈艦隊霸主”項目添置兩艘大型無人水面艦;在順利完成一系列長距離航行測試後,SCO現有的兩艘無人艦艇將在明年年初正式移交給美國海軍。

“幽靈艦隊霸主”計劃可以追溯到2017年,旨在快速部署可以無人操作的水面艦艇,以便“更好地擴大有人駕駛船隻的覆蓋範圍”。該項目旨在開發能獨自從A點航行到B點、自主規避其他船隻的水面作戰平臺。7月中旬,SCO副主任路易斯·莫利納在接受媒體羣訪時透露:“我們的目的……是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艦隊演習和作戰演訓,繼續在貼近實戰的環境下展示無人艦艇在增強艦隊整體作戰能力方面的效用。”

據美國國防部官網介紹,美軍目前用於“幽靈艦隊霸主”計劃的大型無人水面艦(LUSV)有兩艘——“遊騎兵”號和“遊牧者”號。它們是由商用快速補給船改裝而成的,這種船隻可以支持各類海上單位,如鑽井平臺和海上風電場的工作。爲此,二者在船尾設有面積很大的開放式平臺,可以便捷地重新配置有效載荷,適應各式各樣的任務。

2020年10月以來,這兩艘無人艦先後完成了從墨西哥灣到美國西海岸的航行,只有在穿越巴拿馬運河期間才以手動模式操作。最近一次測試是“遊牧者”在今年6月實施的,該艦連續行駛了超過4000英里(約6437公里),98%的航程處於全自動駕駛狀態。

下一步,五角大樓將爲“幽靈艦隊霸主”計劃添置兩艘類似規格的自動化艦艇,但外界對第二批艦艇的性能及製造商知之不詳。美國軍方解釋說,鑑於近期有部分承包商違反安全保密規定,軍方不得不禁止公佈負責開發新型無人水面艦艇的企業的名稱。路易斯·莫利納就此表示:“我們正爲未來戰爭開發尖端技術。我們努力保護這些敏感信息不被對手竊取。因此,我們不會提供相關行業團隊的名稱。”

爲更好地協同指揮數量迅速增長的無人作戰平臺,美國海軍正與知名軍工企業雷神公司合作開發“集中控制系統”(CCS)。今後,包括MQ-25A“黃貂魚”無人空中加油機、潛射無人水下航行器和正在試驗的無人水面艦艇,將接受CCS的統一調度。美國海軍還打算將一些相對老舊的無人駕駛平臺納入這套體系,如MQ-8“火力偵察兵”無人機。

“幽靈艦隊霸主”計劃將於2022年告一段落,但這更像“虛晃一槍”。事實上,相關的研發和測試工作將隨着新型無人艦艇就位繼續進行。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無人海上系統”項目經理皮特·斯馬爾透露,到2022年年底,原有的兩艘艦艇將由五角大樓移交給美國海軍,外界尚不清楚後兩艘無人艦完工後會不會直接交給海軍使用。

鑑於維持一支全部由大型有人駕駛艦艇組成的艦隊的成本急速上升,美國海軍積極探討構建以低成本艦艇和無人平臺爲支柱的“分佈式兵力結構”。爲此,美國海軍在2019年5月成立了“水面發展第一中隊”,探索涉及無人艦艇的戰術和程序。這支以聖迭戈爲基地的部隊目前擁有兩艘較小的無人艦艇——“海上獵人”號和“海鷹”號,與“幽靈艦隊霸主”計劃相似,二者最初也是由五角大樓直接管理的,後來移交給美國海軍。美國“戰區”網站指出,“海上獵人”號和“海鷹”號今年春天參加了UxS IBP 21演習,演練與無人機和有人駕駛艦艇協同作戰。在此基礎上,美軍對用無人艦艇開展電子戰和情報收集工作十分在意。除了已經測試過的技術,未來的無人艦艇還將具備其他能力,包括使用各種武器直接殺傷敵軍。

儘管如此,美國海軍無人艦隊的前景仍然算不上明朗。美媒分析稱,如果美國海軍科研項目的優先級發生變化,無人水面艦也有可能成爲“昂貴但最終不見成效的試驗品”。目前,無人艦隊面臨的最大阻力來自掌握財政大權的美國立法機構,國會山上的議員們一直對建造大型無人水面艦艇的想法心存疑慮。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說,美國海軍起初在2021財年申請了4.64億美元支持LUSV計劃,國會只批准了不到9400萬美元。2022年財年,美國海軍再次提交了1.448億美元相關預算申請,而美國衆議院撥款委員會建議從中砍掉4200萬美元,將這些錢用於“更緊迫的事項”。

通過展示“幽靈艦隊霸主”計劃的成果,美國軍方試圖描繪一幅前所未見的未來海戰圖景,希望無人機、無人艦與有人駕駛的飛機和軍艦能在空中、水下、水面一體化協同作戰。就像許多旨在掀起大規模創新的項目一樣,這個計劃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必然不斷遭受兩方面的質疑:它的成本有多高?何時才能形成實戰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