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州地鐵口要建的不是一面牆,而是一座碑 | 城事哲談

(張瑛/攝)

陳哲/文 7月26日是鄭州地鐵五號線逝者“頭七”,不少逝者家屬和鄭州市民,來到沙口路站B口祭奠事故中的罹難者。

這是晴朗的一天,綻放的鮮花和小朋友的手繪,表達了人們對遇難者的哀思。

一位遇難者的父親坐在地鐵口,似乎還能等回自己的女兒。

在這次暴雨中,鄭州失去了53個鮮活的生命,市民的情緒需要一個釋放窗口。

意外的是,就在這樣一個小小的角落,很快就被有關部門的人,用臨時擋板圍起來了。傍晚陸續趕來的市民,發現自己只能看到光禿禿黃色圍檔。

深夜,幾個鄭州市民自發拆掉了圍牆,引發了社交媒體的熱烈討論。

27號早上,經濟觀察報記者張英,從現場發出一段視頻:地鐵口一位女領導電話又叫來市政人員,再次將這個區域圍上了。當然這一次沒有圍死,只是擋住了路人和車行道的視線。

11點左右時,一隊小學生手捧鮮花來到了現場,正當他們準備獻花時,一陣風吹來,將剛剛碼好的水馬圍擋吹倒。

12點,這座圍擋再度被拆除。

我沒有能問到,當時具體安排搭牆動作的管理者的真實意圖。我想即便有,那理由可能也很不一定能站住腳。

如果說,在這個區域做悼念,會嚴重影響交通的順暢或者城市的運轉。那麼有關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措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這個三米見方的區域,是在已經封閉的沙口路站B1出站口,基本上不阻礙人車通行,卻被圍了個嚴嚴實實,這實在令人費解。

在這次特大暴雨中,鄭州人體現出的井然有序、善良淳樸、守望相助,全國人民有目共睹、感受真切,他們是最好的市民。

有關的管理者,搭起的這面牆,隔住了悲慟中鄭州市民的追思,也隔離了自己和市民,讓“風”都看不下去了。

實際上,根據多家媒體調查,地鐵事故疑點不少,不像地鐵公司給出的賠償協議中寫的那樣,僅僅只是“特大暴雨一級自然災害致乘客罹難”這麼簡單。

比如,在7月21日的官方通報中,最終導致五號線悲劇的地鐵進水原因,只有短短几十字:“突降罕見特大暴雨,造成鄭州地鐵5號線五龍口停車場及其周邊區域發生嚴重積水現象,18時許,積水沖垮出入場線擋水牆進入正線區間,造成鄭州地鐵5號線一列車在沙口路站至海灘寺站區間內迫停。”

據媒體報道,在進水口,被洪水衝倒的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面對多年難遇的大水也無能爲力的擋水牆”,而是一面市政牆。市政牆一倒,巨量洪水傾灌入地鐵隧道,擋水牆當時基本形同虛設了。這個停車站的整體設計尤其是防洪設計是否合理?市政牆的建造質量是否過硬?如果市政牆不倒,大水還會那麼快灌入地鐵嗎?

更不要說,在暴雨之下,地鐵5號線管理者沒有及時叫停等應急管理運營問題、京廣隧道警示問題等等,在人們心中依然存疑。

因此,在鄭州暴雨中的地鐵和隧道事故還沒有權威機構給出完整的、具有說服力的報告之前,在所有人心緒難平、傷痛未愈的時候,地鐵公司應該做的到底是什麼?

就在本文寫作中,新聞窗口彈出的是地鐵十四名遇難者的名單被公佈。就像這樣讓大家儘快知情,儘早安心,撫平傷痛,繼續向前,纔是所有人的期待。

說回沙口路站出站口的隔離圍擋,我想,大家需要的不是建起隔離牆,而是立起一塊石碑。

這塊石碑,用以紀念這座城市在2021年7月20日的暴雨中,逝去的那些鮮活的生命。

這塊石碑,也提醒所有鄭州市民,要提高每個人應對自然災害的安全防範意識。

這塊石碑,還時刻警示城市的管理者,慎用、善用手中的權力,真正做到以人爲尺度,“始終把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