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旗漫卷大青山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於美麗

大青山支隊伏擊日軍。 資料圖片

大青山,位於陰山山脈中段,海拔2000米左右,是由塞外進入華北的天然屏障。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八路軍主力部隊挺進大青山地區創建發展了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團結羣衆同日僞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作爲我黨在敵後建立的19塊根據地之一,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消滅和牽制了日僞的大量兵力,爲保衛陝甘寧邊區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爲我軍在戰略反攻階段的前沿陣地。

兵家必爭之地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奪取我國東北後,一直把奪取陰山山脈作爲其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東北建立起僞滿洲國後,日本侵略者隨即推行建立僞蒙古國的計劃,而大青山地區則是僞蒙古國的中心。

實際上,在戰爭爆發之前,大青山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早已成爲日本侵略者掠奪的重要目標。1931年3月,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徵四郎在一份報告中說:“滿蒙的資源很是豐富,有着作爲國防資源所必需的所有資源……在對俄作戰上,滿蒙是主要戰場;在對美作戰上,滿蒙是補給的源泉。”日軍的野心昭然若揭:佔領大青山,向北可將其作爲進攻蒙古和蘇聯的前沿陣地,向南可形成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包圍,同時又可成爲其南渡黃河經伊克昭盟直接威脅陝甘寧邊區的橋頭堡。因而,以東條英機爲司令官的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迅速向西推進。

大青山地區是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所在地——陝甘寧邊區的北方門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大青山地區又是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側翼,能否守住這一地區,關係到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安全和整個晉綏抗日戰場的開闢。大青山地區還是蒙古民族聚居區,在這裏開展抗日遊擊戰爭有利於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揭穿日本侵略者破壞蒙漢團結的陰謀,促成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同抗日。此外,佔領大青山地區還可打通與蒙古和蘇聯的聯繫,對於中國共產黨擴大抗日陣營、壯大國際反法西斯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爲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從全國抗日戰爭的形勢和戰略需要出發,作出建立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戰略決策。

八路軍挺進大青山

1938年徐州會戰剛開始時,毛澤東就判斷日軍有兩個可能的進攻方向:一是沿平漢鐵路攻佔武漢,一是沿隴海鐵路直逼西安。他認爲,武漢、西安等幾個主要城市失守後,要堅持長期抗戰就必須建立包括山西在內的6個根據地作爲主要戰略支點,以及包括大青山脈在內的4個輔助支點。

1938年3月,毛澤東、滕代遠電詢賀龍、關嚮應,問能否沿大青山脈組織一支遊擊性質的騎兵支隊。若能實現,西至新疆邊境,東迄滿洲,整個內外蒙交界區域可成爲遊擊地區。5月14日,毛澤東致電朱德、彭德懷及賀龍、關嚮應等,明確指出:“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遊擊根據地甚關重要,請你們迅即考慮此事。”

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立即派人對大青山的情況作了進一步調查研究,並經八路軍總部報告了中央軍委。6月10日,朱德、彭德懷致電毛澤東,根據賀龍、蕭克、關嚮應6月7日來電請示將在大青山建立根據地的意見,提出:“大青山、青龍山地區建立根據地,爲將來得到某種補充很重要,惟該地帶甚寒冷。我們意見組織騎兵前往爲宜。如同意,請將陝北騎兵抽出與一二○師騎兵營合編支隊前往,如陝北騎兵團不能抽出時,再由前方另設法。”11日,毛澤東覆電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嚮應,告知“陝北騎團現控制河套蒙古廣大區域,在定(邊)、鹽(池)以北五百里之杭錦旗一帶配合蒙民抵禦敵軍南下,故不能調動”。同時指出,“大青山脈的重要性如來電所述。該地應派何種部隊、何人指揮及如何作法,由你們依據情況處理之”,並強調:“部隊須選精幹者,領導人須政治軍事皆能對付,且能機警耐苦,而有決心在該地創立根據地者。”12日,朱德、彭德懷致電賀龍、關嚮應並報毛澤東:“軍委意見在大青山脈建立根據地,經過我們詳細考慮,請堅決派李井泉率一個建制團去。”

6月,八路軍第120師決定派第358旅第715團和師直騎兵營一個連,組成大青山支隊,由第358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隊司令員兼政委,旅參謀長姚喆擔任支隊參謀長,第358旅第714團政委彭德大任支隊政治部主任。第715團是第120師僅有的4個主力團之一,下轄3個營、15個連,每連有指戰員120人左右。其中,老紅軍佔近1/2,黨員約佔1/3,排以上幹部約140人,絕大多數參加過紅軍長征,可以說這是一支具有豐富戰鬥經驗和實戰能力的部隊,是一支具有很高的政治軍事素質、裝備也相對較強的部隊。支隊在山西五寨舉行了誓師大會,而後從五寨出發進至平魯、左雲、右玉、懷仁、大同及長城沿線發動羣衆,開展游擊戰,積極準備挺進大青山。

部隊夜行曉宿,擺脫了日軍的跟蹤,先後從殺虎口越過長城,在綏遠涼城的廠漢營集結後,進至蠻汗山地區。爲保持大青山與晉西北的聯絡,姚喆率領第1營奉命留在蠻汗山,宣傳組織羣衆並牽制敵人,掩護主力跨越平綏鐵路。李井泉等率主力繼續北上,於9月1日凌晨抵達大青山的腹地武川縣大灘和甘溝子一帶。10月初,第1營也順利越過平綏路,抵達速勒圖一帶與主力會合。至此,部隊圓滿完成挺進大青山的任務。不久,部隊在面鋪窯子與楊植霖等領導的蒙漢抗日遊擊隊勝利會師。從此,大青山軍民以武川爲中心,展開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戰鬥在大青山上

八路軍剛挺進大青山時,看到的綏遠敵佔區是日僞蹂躪、兵匪橫行、百姓遭殃的混亂局面。時值塞外深秋,指戰員身着單衣,羣衆也還沒有發動起來,而且這一地區日僞軍數量多出大青山支隊10倍以上。支隊就是在這樣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展開了游擊戰爭。

1938年9月3日,支隊夜襲了駐陶林縣城的日僞軍,打響進入大青山地區後的第一仗,拉開了大青山抗日遊擊戰爭的序幕。隨後,攻克綏中重鎮烏蘭花鎮、佔領石柺鎮,三戰三捷。到12月,大青山支隊經過3個多月的作戰,在東起灰騰梁,西到包頭、固陽,南到黃河、長城,北到四子王旗的廣闊地區,初步開闢了綏南、綏中、綏西三塊抗日遊擊區。

此時,綏遠敵佔區嚴重的匪患給人民造成了極其深重的災難,羣衆紛紛向八路軍哭訴土匪的罪行,強烈要求八路軍爲民除害。因而,剿匪工作已成爲八路軍進一步取得民心、站穩腳跟以順利開展游擊戰的一個迫切問題。從1938年底到1939年初,大青山支隊分別在三塊游擊區進行了剿匪鬥爭,將大小股土匪3000多人基本剿滅,保證了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得到各族人民羣衆的信任和支持。當地各族羣衆參軍參戰、擁軍擁政,爲支隊傳情報、抬擔架、護傷員、挖窯洞、做軍鞋……抗日的紅旗牢牢地插在了大青山上。

爲適應嚴寒、山地作戰和長期堅持游擊戰爭的需要,第120師決定將大青山支隊由步兵轉爲騎兵。中共中央在關於綏蒙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這一地區的戰鬥,非有騎兵不行”“應該使自己迅速擁有多數騎兵。”於是支隊廣泛籌集馬匹,並請教當地善騎射的蒙漢羣衆,很快建成一支強勁的騎兵部隊。1939年夏,大青山騎兵支隊正式組建,成爲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主力軍和堅強後盾。大青山騎兵支隊在戰爭中成長壯大,在敵強我弱、供給困難、遠離後方的條件下,粉碎了日僞軍一次次“掃蕩”,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創造了開展敵後騎兵游擊戰爭的豐富經驗。賀龍元帥後來評價大青山騎兵部隊“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功,是我們120師唯一的騎兵部隊,也是我們的驕傲”。

經過鞏固和發展,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逐步與晉西北根據地連成一片,使晉西北根據地擴展成晉綏抗日根據地。

開闢國際祕密交通線

當年,中國共產黨爲加強同共產國際的聯繫,曾開闢了多條通往蘇聯的國際祕密交通線,內蒙古地區則是祕密交通線上的重要節點。

1940年,隨着國民黨反共摩擦不斷升級,我黨原有的“甘肅-新疆國際交通線”的安全已不能得到完全保障。中共中央決定把經新疆的西北國際交通線改爲經北線依託綏蒙地區的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建立“延安-大青山-烏蘭巴托交通線”。4月,毛澤東、朱德命令大青山騎兵支隊成立分遣隊活動於中蒙邊境,中共中央社會部派出王聚德在綏遠組建中央社會部綏遠站,開展對日僞的情報工作。1940年10月,“大青山國際交通站”正式建立,李春田任交通站主任。當時這項工作由任弼時、李富春、陳雲等領導,並以大青山爲中轉樞紐。中央特別指示騎兵支隊撥一個騎兵連掩護他們的行動。從l941年到1942年,交通員們通過四子王旗中蒙邊境線多次往返於烏蘭巴托、大青山、延安,傳遞並輸送了中共中央同共產國際和蘇聯的許多重要文件及物資。後來,中共中央又建立了由延安經伊克昭盟、寧夏和阿拉善地區再進入蒙古的國際交通線。這些祕密交通線的開闢,成爲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聯繫的重要橋樑,對保障中央和共產國際的聯繫、壯大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大青山地區的黨組織、抗日民主政府和八路軍創造性地執行了黨的少數民族政策,發展蒙古族先進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推選蒙古族人士參加抗日政府。從1939年秋到1942年,大青山騎兵支隊和游擊隊曾多次護送蒙古族青年往返於大青山、晉西北、延安和伊克昭盟等地。在黨的抗日政策的感召下,成批的蒙古族青年如雲照光、雲曙碧、巴增秀、布赫等人衝破日僞的封鎖,奔赴革命聖地延安。這些青年後來成長爲我們黨的優秀民族幹部,爲抗戰勝利後內蒙古民族解放運動和人民革命運動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戰鬥在大青山上的八路軍支隊猶如一把尖刀插進敵人的心臟,成功牽制了十倍於己的日僞兵力,使大青山地區樹立起蒙漢團結抗日的旗幟,成爲我軍進行戰略反攻的前沿陣地,阻止了日軍西進南下,起到保衛陝甘寧邊區的積極作用,並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在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最艱難的歲月裏,黨的軍隊和內蒙古各族人民並肩作戰,許多愛國志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