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

青年說

現在的華裔年輕人都過着什麼樣的生活?中國僑網推出“華裔青年說”欄目,邀請世界各地的華裔青少年,分享他們的有趣經歷,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

Youth///

近日,一個“中德混血女孩唱京劇”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火”了。

視頻開頭,伴着大提琴和鋼琴的前奏,一位盛裝的“洋(楊)貴妃”從自家房間裏款款走出,開口就讓網友驚歎:“這也唱得太好了!”

更牛的是,大提琴、鋼琴、甚至視頻的製作和剪輯,全是這位“洋(楊)貴妃”自己完成的。

這個一人可以頂一支樂隊的女孩中文名字叫毛毛,今年只有14歲,而且是中德混血!

這麼多才多藝的閨女到底是怎麼培養出來的?本期“華裔青年說”,邀請毛毛和毛毛媽媽爲我們講述了毛毛的成長故事。

以下是毛毛媽媽的講述:

毛毛2007年出生在德國,我是牙醫,她爸爸是工程師,我和她爸在藝術方面什麼都不會,也不懂,我們沒有從小就培養她什麼。毛毛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她自己提出並喜歡做的事情。

我們只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能半途而廢。進度及質量我們不管,也可以嘗試後選擇不去做,但是一旦選擇去做了,就要堅持。德國沒有什麼比賽,都是興趣爲主。我們也不要求專一性,多多嘗試開心就好。

4歲半,毛毛看到姐姐彈鋼琴,也想學,於是就一直學了下來。開學毛毛就上10年級了,鋼琴每天會彈,時間她自己決定,一般30分鐘到1個小時。

6歲時,毛毛開始學習中文。說到在德國學中文那真是“一把辛酸淚”。當時網絡不夠發達,當地的中文學校又離家很遠。毛毛5歲時我和幾個家長辦了一箇中文學校,毛毛學習兩年後就開始上私教課,因爲私教劉思銘老師又能教中文又能教古箏。劉老師畢業回中國後,我就自己教她一點點。

她還去考過漢語水平考試,7歲時通過漢語水平考試第一級及第二級,2018年考過了第三級。

學唱中文歌的目的也是提高中文認字能力。頭兩個月,要我教她認識了歌詞裏的字才能唱。

後來,她不想讓我教,就用軟件把漢字轉換成拼音自己學習,通過拼音再認字,因爲看拼音唱不好,必須認字。

今年又上了高扉老師的中文口才課,學了許多古詩詞,會背幾段繞口令……我通過她喜歡的、想學的來鞏固中文。

毛毛不會做她不喜歡的事情,但只要她願意做的,大都能做好和能堅持,所有老師們對她都非常滿意。

7歲開始學唱歌、跳舞、游泳,都是愛好,主要是和小朋友一起開心。中學6年級時她想參加學校絃樂隊,就要求學小提琴,學了一年就被錄取了。

後來又學大提琴,現在因爲疫情大提琴課暫停了。

古箏也是在德國學習的,當時爲她請的中文老師會古箏,我們就在法蘭克福音樂展覽會買了一架從中國來參展的古箏。

學了不到兩年,老師畢業回中國就停了,但是每年毛毛回北京探望姥姥都會再學習10節課,回德國後繼續自己練習。

毛毛兩歲半前一直是我父母在德國看護,喫中餐說中文。在德國,我採取90%的德式教育,放養式,孩子喜歡什麼就幹什麼學什麼,陪伴爲主,不早教,在玩中學習。

還有10%用中式教育,中式教育主要是要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每逢中國傳統節日,我們都會在德國自己過,比如春節喫餃子、正月十五喫元宵、端午包糉子、中秋喫月餅等。

毛毛10歲時,在一次中華文化大樂園秋令營活動中接觸到了京劇,然後就愛上了。但是在德國,學習京劇的機會很少,沒有辦法不間斷地學習。

我們能找到的唯一一位還在德國的、京劇科班出身的周愛蓮老師,離我們車程僅單程就有260多公里。毛毛就只能在假期回中國時找機會學兩段,回到德國再鞏固一下學會的曲目,等下次假期回中國再找機會學。

2019年,毛毛12歲,參加了“水立方杯”中文歌賽,從法蘭克福賽區晉級,一路闖到了北京,還在8月8日的2019年“水立方杯”海外華僑華人大聯歡活動上與其他選手一起表演了《蜀繡》。

我最初把大賽信息告訴毛毛的時候,她還不會唱中國歌。她說她要參加的時候,我甚至還暗自覺得她有點兒不自量力。

毛毛10歲時跟李敏老師學過一點京劇《賣水》片段,還有就是學古箏時學了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她就打算用這兩個節目去參賽。

比賽之前她自己練習古箏,我幫她找了鄔曉露老師鞏固了《賣水》。沒想到在法蘭克福初賽,毛毛的京劇特別受歡迎,並一路到了北京。

資料圖:2019年8月8日,毛毛在“水立方杯”海外華僑華人大聯歡活動上與其他選手一起表演了《蜀繡》。李霈韻 攝

參加完“水立方杯”回到德國後,就開始跟鄢飛飛老師學唱中文歌,她學了許多帶有中國戲曲味兒的歌曲,她非常喜歡這種風格。

我是中國人,毛毛也是一半兒中國人,我覺得應該讓她瞭解中國的文化。每個國家文化都有不同,多多見識就能多理解、多包容,眼界開闊了,心靈也會開闊,人就會大氣,也不會片面地對待事物。

多元文化能開闊思想。她很多東西都是自己融會貫通後做出來的。比如她自己改的《梨花頌》,就是用她自己會的西洋樂器和古箏加京劇演唱,表達了自己對京劇熱愛。

我作爲媽媽,通過她也喜歡上了京劇,多少也瞭解了一點兒。

我覺得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非常美。從唱腔到服裝化妝,各種美。這麼好的藝術一定要盡全力保留——雖然學起來很難。毛毛能學習、傳揚京劇,我很欣慰。

未來我希望毛毛成爲一名醫生,治病救人。她目前也想當一名醫生,但她還想學數學,我個人覺得數學相對枯燥,醫生可以每天跟不同人打交道,更有意思。不過我不會限制她的想法,只會提出建議。

毛毛給我們一家人帶來很多快樂,她不是很努力的孩子,只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沒都做得她能力範圍內的最好,也許她還不懂得完美。

能力如果是100%,她總是做90%就滿意,我不想爲那10%的完美跟她不高興,便總是誇獎爲多(雖然心裏期盼她能把那10%也做了)。我們希望她快樂。

最後來一個彩蛋:《梨花頌》完整版

徵集令

Show Time

素材來源:受訪者本人、中國僑網等

編輯/採訪:李明陽

旅法珠寶設計師晚晴:讓廢舊首飾“起死回生”

“清一色”華裔球員!美國羽毛球隊征戰東京奧運,她被寄予厚望

加拿大華裔選手100米蝶泳奪冠!僅比張雨霏快0.05秒

來源:中國僑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