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潘立超

北京時間7月28日上午,東京奧運會賽艇女子四人雙槳決賽當中,崔曉桐、呂揚、張靈和陳雲霞四位姑娘以6分05秒13成功奪冠,斬獲中國代表團第10金。在奧運會開始之前,半島全媒體記者在青島對賽艇項目進行了探訪,揭祕賽艇項目的魅力和技巧所在。

7月28日,中國隊選手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在比賽後慶祝。新華社發

賽艇項目是奧運會傳統比賽項目之一,是由一名或多名槳手坐在舟艇上,背向舟艇前進的方向,運用其肌肉力量,通過槳和槳架簡單槓杆作用進行划水,使舟艇前進的一項水上運動。賽艇集體項目類似賽龍舟。比賽既有激烈的對抗和競爭,也有運動員展現的運動之美和韻律之美。如果不比賽,划着小艇,縱橫山水之間,既可以在水面隨波盪漾,又可以在激流回旋中一展身手,享受天人合一的愜意。

近日,國際賽艇聯合會公佈東京奧運會參賽名單,中國28名選手出戰,青島籍運動員江燕和劉曉鑫入選大名單,其中,江燕也已經進入了女子單人雙槳半決賽,顯示出了青島在水上項目上的底蘊和實力,這些槳手們是如何煉成的?

陸上測功儀訓練

在剛剛結束的青島市第五屆運動會賽艇項目當中,各個代表隊以區市爲單位組隊參賽,李廣巨教練依然堅持在賽場一線進行選材:"因爲這些水上項目運動員划槳的時候類似於一個槓桿原理,身高臂長的人,做的功就更大,同樣的劃一次槳會劃得更遠,所以都會優先挑選個子高的孩子進行培養,期待能夠選出更多的好苗子。"

水上訓練

水上項目常年風吹日曬,需要喫苦耐勞的精神,導致選材異常困難,青島市最早負責水上項目的李廣巨爲了選到優秀的運動苗子,他跑遍了70多所學校,曾經深入偏遠的城鎮鄉村中學。外出招生時,有些學校不理解、不待見,甚至連校門都不讓進,他只能在學校門口等,一直等到學生放學。看到個頭高的、適合賽艇訓練的學生就把他們叫到一邊,說明情況,然後做學生家長工作,直到他們同意讓孩子來賽艇隊試訓爲止。

槳手風吹日曬是家常便飯

以青島選手江燕爲例,城陽十三中的體育老師郭冬梅以前就是江燕的教練,郭老師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城陽十三中在賽艇項目上有着深厚的底蘊,有不少隊員都是從田徑方面轉型而來,由於條件所限,大部分時間都要現在陸上進行體能訓練和測功儀訓練,江燕自小就喜歡運動,最早是學校田徑隊的隊員,很能喫苦,訓練從來不喊苦喊累,中長跑經常在城陽區獲得冠軍,後來有賽艇教練來到學校選材,覺得江燕是適合練習賽艇的好苗子,經過選拔2003年進入山東省皮划艇隊進行訓練。後來改項練習了賽艇,由於項目特點是在水上,轉場外訓是家常便飯,每天跑步10公里,水上划艇20公里,每天有5個小時在訓練,剩下的時間,還要進行理論學習,技術總結……2009年進入國家賽艇隊,2013年和2017年江燕與隊友斬獲兩屆全運會冠軍,2018年又獲得亞運冠軍。每年假期的時候,江燕都會回到母校與孩子們分享賽艇的人生經歷,江燕的故事也激勵着很多後輩們在賽艇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

水上訓練

"練習水上項目,首先要學會游泳,然後還要學會在艇上保持平衡,最開始的時候掉進水裏不知道嗆了多少口水,這個項目難度很大,首先要有臂力和耐力,在岸上看着是用手去划槳,但實際上是要協調全身的力氣去保持水上的平衡和協調,如果是多人項目,那麼還需要多人之間一起合作,把握好下槳的速度和頻次,這樣才能劃得更快。"郭老師告訴記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