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東京奧運會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決賽舉行,在資格賽兩個階段連續以第一名晉級的中國選手楊倩/楊皓然以17:13擊敗美國組合塔克/柯澤涅斯基,獲得該項目的金牌,這也是楊倩個人獲得的第二枚奧運金牌。楊倩也成爲中國體壇首位00後雙金得主。

△楊倩(左一)

“射擊項目對於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要求極高,她是比賽型選手,每逢大賽,發揮都會很穩定,性格特別適合射擊這項運動。”得知楊倩奪冠,楊倩啓蒙教練、寧波市政協常委虞利華喜極而泣。

“有一顆‘大心臟’”是虞利華對楊倩的評價,這也是他對當下青少年健康成長中的希望。虞利華說,青少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良好心理素質養成和人格形成、發展、健全的關鍵時期。要增強體育鍛煉,增進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全人格養成。

楊倩啓蒙教練虞利華: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全人格養成

國內研究表明,我國各地兒童心理問題檢出率在10%~20%之間,來自全國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數字顯示,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不少小學生和中學生存在焦慮、抑鬱、睡眠障礙等心理問題。青少年胸圍越來越寬,肺活量卻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高,跑得卻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重,力量卻越來越弱;肥胖、近視、脊柱側彎等呈上升趨勢,連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病”都光顧到青少年,教室裏放眼望去是一片眼鏡的“海洋”。青少年的種種現狀讓身爲寧波市政協常委的虞利華頗爲憂慮。

△2015年,在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楊倩(左三)獲得季軍,年底入選國家青奧隊並取得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圖爲教練虞利華(右三)和選手們在一起。供圖/李宏

爲了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虞利華在近日寧波市政協舉行“請你來協商”活動暨委員月談會上圍繞“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談問題、找原因、提建議,爲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建言獻策。

在虞利華看來,體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長期在體育教學一線的虞利華委員呼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使青少年提高身體素質、促進生長發育,還對緩解青少年的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具有明顯的作用。

讓虞利華憂心的是不少家長對體育運動在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爲孩子的身高、體重可以自行發育,只要能跑能跳,身體素質就不會有問題。還有家長害怕孩子在體育鍛煉中受傷影響學習,一味把孩子“關在”家裏做習題、送進培訓班補習,阻止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卻不知這不僅損害了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而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嚴重不足,公共體育場地空間也普遍稀缺。”爲此,虞利華建議,教育部門應深入推進中小學校體教融合工作,強化“一人一技”。同時,虞利華呼籲,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應該整合比賽資源,利用週末和寒暑假組織各類面向青少年的比賽,以此提高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加強“一校一品”和“一人一技”體育特色校園建設,尤其是“一人一技”體育技能培訓,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身條件,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並使之成爲伴隨終生的體育愛好。

“我期待:不久的將來,孩子們能夠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在體育場上馳騁、在藝海中遨遊、在科技的寶庫中探索、在圖書館裏求知、在社會實踐中吸取正能量,到處都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美好環境。”虞利華說。

教育部:大力構建家校協同干預機制 提高心理危機事件干預處置能力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加強專業支撐和科學管理,着力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

《通知》明確,要加強源頭管理,全方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加強心理健康課程建設,高校要面向本專科生開設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課,原則上設置2個學分(32—36學時),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同時注重安排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大力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充分發揮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校園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及早分類疏導各種壓力,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關係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問題,主動採取舉措,避免因壓力無法緩解而造成心理危機。增強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合力。

《通知》要求,要加強過程管理,提升及早發現能力和日常諮詢輔導水平。做好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加快研製更符合中國學生特點的心理測評量表,高校每年在新生入校後適時開展全覆蓋的心理健康測評,注重對測評結果的科學分析和合理應用,縣級教育部門牽頭負責組織區域內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工作,每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測評。強化日常預警防控,高校要健全完善“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個人”四級預警網絡,重點關注學生是否遭遇重大變故、重大挫折及出現明顯異常等情況,輔導員、班主任每月要遍訪所有學生寢室,中小學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共同加強心理疏導。加強心理諮詢輔導服務,高校要強化心理諮詢服務平臺建設,設立心理發展輔導室、積極心理體驗中心、團體活動室、綜合素質訓練室等,縣級教育部門要建立區域性的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定期提供業務指導、技能培訓。

《通知》要求,要加強結果管理,提高心理危機事件干預處置能力。大力構建家校協同干預機制,對於入學時就確定有抑鬱症等心理障礙的學生,學校組織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研判,及時將干預方案告知家長,與家長共同商定任務分工。積極爭取專業機構協作支持,持續強化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與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協同合作。妥善做好學生突發事件善後工作,學生因心理問題在校發生意外事件後,學校要立即啓動應急工作預案,第一時間聯繫學生家長,並在當地教育、公安等部門指導下覈實情況、及時處理。

《通知》強調,要加強保障管理,加大綜合支撐力度。配齊建強骨幹隊伍,高校按師生比不低於1∶4000比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力度,對所有輔導員每3年至少開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支持輔導員攻讀心理學相關專業第二專業碩士學位,每所中小學至少要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縣級教研機構要配備心理教研員。落實場地和經費保障,學校應在年度預算中統籌各類資金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礎經費,確定生均標準,足額按時撥付,並視情建立增長機制。

記者:鮑蔓華 張惠娟

編輯:魏芯蕊

審覈:周佳佳

來源:人民政協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