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無情人有情,秦豫同舟渡艱險。河南汛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7月21日,一支只用了3小時就集結完畢的西安排水搶險救援隊從古城出發,星夜馳援河南。

6天6夜;8臺作業車輛;30餘名搶險隊員;抽排水量51萬立方米。災難面前, 秦豫同舟共濟;風雨當前,我們一起扛!

星夜馳援 一刻不停

7月27日,記者在連霍高速華山服務區採訪到了搶險歸來的“陝西西安排水黨員搶險突擊隊”隊員們。

“7月21日,我們緊急抽調排水管網公司大型專業抽排車輛5臺、物資轉運車輛3臺以及專業應急搶險人員30餘名,組成援鄭排水搶險救援隊,連夜奔赴河南鄭州,參與當地的排水搶險救援工作。”救援隊隊長於因告訴記者。

爲更好地完成搶險任務,此次救援隊人員選用及設備配置時,充分考慮了工作經驗、長途駕駛經驗、設備的適配性、抽升能力、油料、物料、維修、車速、路況路線等諸多情況。併爲搶險隊員配置了應急食品、飲用水、藥品、防疫物資、消毒用品、紙巾、垃圾袋等物資。

經過9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 7月22日上午,來自西安水務集團的30餘名突擊隊員抵達鄭州,開始了緊張救援。

在與當地防汛部門對接後,徹夜未眠的救援隊員來不及休息,按照當地政府的組織安排分成三組,迅速前往市區商代遺址附近、綠都廣場兩處大型建築工地深基坑及新鄭路隴海線下穿隧道開展積水抽排作業。

風雨同舟 我在一線

“我們到達鄭州時,路面上主幹道、高架橋積水已經不多了,但很多地下隧道、基坑和地鐵站、地下車庫還淹沒在水裏,存在安全隱患。”

回憶起當時的救援情形,隊員蘆江直言,“作業強度非常大,確實挺累的,但大家幹勁沖天,沒一個人喊苦喊累。頭兩天,通訊暫時還沒有恢復,有些地段的交通受阻、斷水斷電,情況還是挺危急的,我們一秒鐘都不敢歇啊!機械24小時不停工,白天全員上崗,夜間輪流休息,每個人只能睡3小時。幾乎所有的隊員雙腳都泡得腫脹發白,大腿都磨破了皮。累了,大家就喊着口號,互相鼓勁。”

“難度最大的一場排水作業是一個小區的地下車庫。”於因說:“車庫地下負三層,深度大概有15米,隊員們下去要穿救生衣、系救生繩,游泳進入深坑,把水泵放在積水的最深點,還要不停地更換水帶、檢查設備。那一個點位,我們兩臺器械不停轉,用了三天三夜完成了排水任務。”

六天六夜連續奮戰,這支勇敢的救援隊圓滿完成了鄭州市管城區內深基坑、下穿隧道、地下車庫等12處積水點抽排任務,抽排水量51萬立方米,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

“到27日我們離開的時候,鄭州市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感到放心了。”於因說。

人間有愛 衆志成城

人間有愛、衆志成城,是搶險救援隊隊員們在鄭州最真實的感受。

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隊,去了!

“在這6天6夜裏,我們時常是流着眼淚在幹活,不是因爲苦和累,而是因爲感動。”隊員雷超說,“城建城管部門給了救援隊鼎力支持,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大家一起並肩作戰,在最短時間內,全力以赴恢復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秩序。”

一撥又一撥的當地羣衆,來了!

“80多歲的老奶奶,坐着輪椅給我們送來了雞蛋和麪包,還有羣衆抱着孩子,教還沒學會說話的小朋友向我們敬禮。”

“當地的酒店把最好的房間留給救援隊的隊員們住。”

“我們不缺喫的!但當地羣衆自發地給我們送烙餅、送燴麪,啥好喫的都往我們手裏塞。”

……

說起暖心感人的故事,隊員們滔滔不絕。“我們臨走的時候,很多祖國各地的其他救援隊員們也來給我們送行。”

“送行的時候,鄭州市民們排起長隊,我們坐上車了,大家還久久目送我們,一邊揮手一邊喊着‘鄭州感謝你!’”

“當地政府還給我們送來了感謝信,信中寫道:救援隊積極響應號召,主動聽從組織安排,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爲受災居民早日恢復生活經營秩序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致以由衷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不論我們來自哪裏,只有一個名字:中國!”

不辱使命 重新出發

“咱們古城好男兒不辱使命,好樣的!”這支勇敢、堅強的隊伍,也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家鄉人民的熱情點贊。

“光榮圓滿完成救援任務,我們也該回家跟家人團聚、報個平安了。”隊員米峯江的妻子正在孕期,臨行前,他將妻子委託給岳父岳母,毅然背起行囊奔赴鄭州。“我覺得挺自豪的,將來孩子長大了,我也會給他講講搶險的故事。”

卸下疲憊,卻不會忘掉責任和使命。

隊長於因說:“這次馳援也錘鍊了西安排水人的防汛硬本領。我們還將繼續保持此次搶險救援的熱情和激情,不辱使命,重新出發,做好西安市的防汛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來源:文/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張端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旭東

編輯:王少穎

來源:西安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