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增長與通脹:未來美國貨幣政策的最大挑戰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本報記者 周子勳

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棘手、反覆無常、遠未消散之際,由美國所引發的通脹問題一直是投資者與市場關注的重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地時間7月27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6%不變,但警告復甦步伐正加劇分化。IMF首席經濟學家戈皮納特稱,要警惕美中期通脹預期的抬頭。

美聯儲當地時間7月28日公佈7月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在近零水平不變,並表示通脹飆升及新冠變異毒株的傳播對經濟增長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美聯儲已經開始就退出寬鬆政策的時機進行討論。

顯然,通脹壓力攀升是當前世界經濟復甦過程中必須要跨越的一道險關。今年以來,美國物價不斷上行。6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5.4%,創2008年以來最大增幅;6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長7.3%,創2010年以來最大漲幅。美聯儲更關注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漲3.4%,創近30年來最大漲幅。在6月份的最終需求商品指數中,美國工業化學品的價格上漲了4.5%。汽油、肉類、電力、禽肉加工和機動車的價格也有所上漲。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市場對美國通脹預期的態度呈現兩種看法:一種觀點是以美聯儲爲代表的“否定派”認爲,通脹上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暫時性因素的影響。整體金融狀況仍然寬鬆,部分反映了支持經濟和信貸流向美國家庭和企業的政策措施。換言之,通脹上升對經濟復甦有益。

另一種觀點是以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爲代表的“贊同派”認爲,通脹將會快速走高,甚至會有惡性通脹並對經濟形成威脅。他表示,在失業率下降、貨幣環境超常寬鬆、消費需求可能進一步增強的背景下,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規模是美國經濟預期產出缺口的3倍。一旦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美聯儲可能被迫加息以抑制通脹。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巴羅也認爲,通脹風險會出現,指出美聯儲政策破壞了以緊縮貨幣降低通脹的“沃爾克遺產”。沃頓商學院教授傑里米-西格爾近期發出一個驚人的警告:如果美國繼續以目前這種速度供應貨幣,那麼20%的通脹率有可能在未來兩三年裏輕鬆達到。

綜合目前的主流觀點來看,市場依然傾向於認爲,美國通脹可能只是短期的飆升。因爲此次通脹上升更多是疫情導致的短期現象,當美聯儲縮減或停止QE後,相關問題會被消化,因此,美聯儲仍有足夠的空間保持零利率和低利率。但關鍵的問題是,寬鬆政策所帶來的債務問題、經濟結構問題、人口結構問題,其深遠影響將在通脹過後顯現出來。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佈的流行病學報告顯示,德爾塔變異株已傳播至132個國家和地區。爲了應對疫情衝擊,儘管美聯儲一再堅持其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變,要求繼續增持國債和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使經濟活動和就業繼續走強,但隨着新一輪美國刺激政策的落地,美元流動性的增加正使得市場對通脹和美國政策變化的擔心超過對經濟恢復增長的預期。從這個角度來看,能否贏得市場信心,在經濟增長與通脹之間保持平衡,是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的最大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