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時值唐山大地震45週年,由中國地震局指導,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太平財險主辦,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中國精算研究院、中國災害風險保障研究中心協辦,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風險保障分會、“慧保天下”承辦的題爲“創新災害風險保障機制,助力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第一屆國家災害治理與風險保障論壇”在河北唐山南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

中國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倪嶽偉,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祕書長唐豹,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王玉祥等領導進行大會致辭,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李曉林,太平財險黨委書記、總經理劉世宏,人保財險黨委委員、副總裁沈東等專家以及企業代表出席本次會議並進行發言。

中國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倪嶽偉在致辭中指出,要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發展巨災保險,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結合我國國情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完善和創新國家災害治理和風險保障機制,建立一個可以持續運行的,能夠不斷自我修復和完善的國家災害治理與風險保障體系。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祕書長唐豹指出,2020年8月份,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上提出要堅持以防爲主、防抗救相結合,把重大工程建設、重要基礎設施要補短板,要加強防災備災體系和能力建設等納入到“十四五”規劃中去統籌擴充。而風險保障機制建設作爲防災備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讓人們看到了金融保險業深度的參與到服務於國家防災減災體系重要的戰略機遇。

近期,河南暴雨爆發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初步估計造成經濟損失超過800億元,保險業估損達到92億元,近年來保險業在參與災害治理和風險保障機制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保險業賠付金額有所提升,但佔比依然很少,未來將有巨大的的發展空間,這再度引發可人們對於巨災保險的討論。

據介紹,2017-2020年,保險業共有7家保險主體在行業協會的註冊平臺上累計註冊了57個巨災保險產品,其中在售產品35個,全國性產品7個,地區性產品50個,地區性產品主要銷售區域集中在上海、寧波、廈門、深圳和四川等災害多發地區。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王玉祥在大會致辭中指出,面對巨災風險,保險作爲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應該積極參與到整個風險治理的全流程管理中間,發揮保險事前的風險預防、事中的風險管理和事後的理賠服務等功能作用,從而成爲多層次的社會風險管理中間重要的積極的參與者。

在此次會議中,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太平財險、人保財險、中華聯合保險集團、三井住友(中國)、瑞士再保險等學者以及代表圍繞“災害治理與風險保障”、“巨災保險的國際經驗與國內實踐”等話題展開分享,就如何發揮保險行業優勢,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做好巨災保險應急處置工作,以及服務國家災害救助體系的建設等深入交流意見。在本次大會的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平安產險、誠泰財險、中再巨災管理公司、大地量子、贔玄閣科技代表,共同探討科技如何助力巨災保險發展與機制建立。

聚焦中國現狀,放眼全球市場,與會的專家與代表從各自的視角出發各抒己見,爲“十四五”時期的災害治理和風險保障機制的建設建言獻策,進一步推動保險業融入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發展,並將在工作實踐中爲創新災害風險保障機制的建設繼續貢獻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