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師喆

生於1972年的宋功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和一羣90後、00後成爲“戰友”。

7月20日晚,暴雨後的鄭州千瘡百孔,無數救援力量星夜湧入。無論打開微博、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中的任何一個,都能看到鋪天蓋地般的求救信息。

“面對海量的求救信息,我們能不能爲河南做些什麼?”有外地網友發問。

一石激起千層浪,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網友都行動起來了。一支最終規模超過3000人的線上志願團隊連夜組建完成。

宋功在朋友圈瞭解到團隊急需瞭解情況的本地人加入是在7月21日下午。那時的志願團隊組織架構已搭建完善,整體運行也較爲順暢:

1份名爲《河南救援表》的線上共享文檔,分類錄入着鄭州等受災地市居民求救信息,還可自助查詢官方救援渠道、民間救援團體、急用物資提供方及基金會等組織的聯繫方式;

8個微信羣以英文字母A-H命名,分別承擔着不同職能。有人收集信息錄入文檔,有人聯繫對方覈實真僞,有人對接救援組織。宋功所在的H組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我們要將求救信息對接給適合的救援力量,只錄入信息效果有限,只有落實了才能形成有效救援。”

作爲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曾在羅布泊戶外探險十多年的宋功,在管理運行和組織救援上都很有經驗,但他依然驚歎於成員們處理信息的快速高效。“沒想到女孩子佔了半數以上,她們分工明確,嚴謹細緻,並且不肯忽略掉任何一條求救信息。”

年輕“戰友”們的投入和熱情感染了宋功。被分配到“早班”的他忙了一整天,深夜依然奮戰不停,導致血壓飆升,只得休息一會兒再繼續。

而四天三夜的密集救援中,很多年輕成員晝夜不歇,甚至不喫飯連續工作20個小時。“有個叫‘鑽爺’的小姑娘,連續三天都沒怎麼睡過覺,我勸了好幾次,她才捨得把手頭工作放下去睡一覺。”

有人爲聯繫不上求助者急得大哭,有人因在分配物資過程中遇到騙子迷茫難過,有人勞累壓力過度自己病倒了……隔着屏幕,宋功心疼不已。

“羣裏七成以上都是90後、00後,很多孩子比我女兒還小,卻肯爲了救助遠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喫盡苦頭。”他更感到欣慰:“有人說,這些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但我通過這件事情,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無數閃光點。他們善良,能夠對他人的苦難共情,他們就是國家真正的希望。”

7月24日晚,在蒐集了上萬條求救和救援信息,成功救助了上千人後,這個至今沒有官方名稱的線上志願團隊宣佈,將共享文檔轉交給更爲專業的復旦技術團隊,以便快速處理數據並直達救援一線。

四天三夜不長,卻足以讓宋功銘記一生。他鬆了一口氣,也有些悵然若失。“幾個羣都還在,羣裏的人不僅沒少還更多了,那些小傢伙們還是掛着一顆心想幫忙。”

他和幾十個天南海北的團隊成員加了好友,給他們統一備註“救援組員”。“好幾個年輕朋友說,有機會一定要來鄭州,要來他們‘戰鬥’過的地方看看。”宋功笑道:“我在這裏等待着他們。”

編輯:彭長香

來源:河南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