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網·演兵場

圖片說明:《朝聞天下》截圖

東方網·演兵場7月31日:據央視《朝聞天下》報道,空軍作爲戰略軍種,近年來圍繞“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緊貼實戰要求練兵,以創新驅動軍事訓練轉型,構建起以“金頭盔”“金飛鏢”等實戰化品牌爲牽引的訓練新格局,一大批“金頭盔”“金飛鏢”飛行員湧現。

圖片說明:殲-16反艦姿態 《朝聞天下》截圖

演兵場注意到,報道配發畫面中罕見曝光了的殲-16反艦姿態,同時攜帶一款紅外吊艙和兩枚鷹擊-83反艦導彈。對於殲-16這款新型戰機,人民空軍是這樣描述的:殲-16作爲國產新型戰鬥機,與殲-20等戰機搭檔使用,形成制空、制海、制地作戰的強大功能組合。

資料圖:《軍迷之眼》 央視截圖

雙座、雙發的重型第三代戰機殲-16,由於性能和定位和美製F-15EX多用途戰鬥機類似,殲-16也被中國軍迷暱稱爲“炸彈卡車”,能擔負多種多樣的作戰任務:在保留傳統空戰能力的同時,也包括對地攻擊,反艦攻擊等對面打擊任務。

軍事專家杜文龍曾表示,結合殲-16的機體尺寸和掛架掛點情況來看,他研判這款戰鬥機的武器載重應該在8-10噸之間:如果攜帶一百公斤、幾十公斤的小炸彈,可以一次性攜帶36枚,按照一枚炸彈攻擊一個目標,殲-16單個航次能打掉半個坦克連或者裝甲連。

資料圖:殲-16攜“兩中+兩近”

然而,殲-16戰機以往在公開報道中,常常在翼端搭載兩枚霹靂-10格鬥導彈,基本上都在展示空優姿態。霹靂-10是我軍目前最先進的格鬥彈,總師梁曉庚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採用紅外成像制導的霹靂-10具有很強的反隱身戰機能力,由於採用了凝視焦平面列陣的制導方式,即使是隱身目標也難逃鎖定。

資料圖:殲-16掛載四組HF-35型火箭彈發射架

到了今年5月,在殲-16突防突擊訓練的相關報道中,其對面能力“初現崢嶸”:殲-16都掛載四組 HF-35型火箭彈發射架參訓,這意味着每一架次可投送兩位數的122毫米火箭彈,展現了雙發重型機強悍對地攻擊能力。

圖片說明:殲-16攜紅外吊艙+鷹擊-83出擊

而此次央視報道中殲-16“反艦姿態”,則更傾向於展現其精準打擊能力。所謂“反艦姿態”,即由負責低空地形探測的紅外吊艙和實施精準超視距打擊的反艦導彈組成。例如在這張報道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殲-16左側進氣口下方掛載了一個長條形吊艙,從外形上推斷,應該是“鷹隼Ⅱ”紅外導航吊艙。

網絡圖:“鷹隼Ⅱ”紅外導航吊艙

香港《大公報》就曾報道過“鷹隼Ⅱ”吊艙,其主要用途爲低空導航。並明確指出:有了這一寬視域飛行輔助設備,殲-16可在夜間或惡劣氣象條件下高速飛行,加上殲-16機頭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對外部障礙物進行測繪和測距,提高安全性,從而保障戰機執行超低空突襲任務以及安全降落機場。

紅外傳感器可將探測到的地形圖像投影到戰機的平顯上,幫助戰機在夜間環境或戰場煙霧中飛行。從美軍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藉助AN/AAQ-13 系統,戰機能夠自動實行低空飛行(高度低至100英尺),能自動識別各類地形並選擇水平機動來規避障礙物。

網絡圖:飛豹攜帶鷹擊-83出擊

與此同時,殲-16還報道中掛載了兩枚反艦導彈,從外形看屬於鷹擊-83反艦導彈的空射型號,外界普遍推測其射程超過的兩百公里。相比於艦用和岸基的鷹擊-83,空射型的彈翼改爲不可摺疊式,並取消了導彈尾部助推器,主要執行打擊大型水面艦艇,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全天候、多目標打擊等優點。

資料圖:兩個批次殲-16對比,右邊採用了低可視塗裝軍迷之眼圖

在演兵場看來,這套掛載組合極具實戰意義!在現代戰爭中,超低空突防戰術依然有效,殲-16可以在海面雜波條件下躲避地面防空雷達的檢測,利用地形條件超低空突防仍然是突防突擊的重要作戰手段。在獲得了“鷹隼Ⅱ”紅外導航吊艙的加持後,殲-16戰機能更安全地接近目標並進行攻擊。

抵達作戰區域後,射程超過200公里的鷹擊-83空射型則可以讓戰機在更安全的距離發射,進一步保證了戰機的戰場生存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