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多次捕獲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在南海的行蹤。該航母剛進入南海之時,就舉行了艦載機起降飛行訓練,該艦搭載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B戰鬥機陸續升空。值得指出的是,航母上部署的F-35B戰鬥機中,有8架來自英國皇家空軍,10架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第211攻擊戰鬥中隊。據悉,這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開展首次全球部署行動。除英國艦船外,該航母編隊裏還包括一艘美國海軍驅逐艦和一艘荷蘭護衛艦。


時事評論員曹衛東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如果英國用這樣一支部隊,僅僅是維護它的國家安全,那是足夠的,因爲不用遠海的一些高密度或者長時間的部署,但是現在按照英國這樣的使用方式,它確實是難以支撐的。比如說要是把兩艘航母的隱形艦載機都配齊,這是一筆巨資,況且還有使用維修訓練等等一系列費用。曹衛東指出,目前英國的戰略如果是要把自己的軍力像美國那樣進行所謂的全球部署,那是非常有困難的。

也有分析人士提醒,“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是由英、美以及荷蘭三個國家軍隊湊成的,形制鬆散。這意味着,美艦有可能脫離編隊擅闖中國領海。對此,中國務必要做好預判,加強對英國航母編隊的監控,並與英國保持有效的外交溝通,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制定應對預案。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在29日舉行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尊重各國艦船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但堅決反對有的國家出於挑釁的目的,不遠萬里派軍艦過來刷“存在感”。中國軍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予以堅決有效應對。

一張據稱由歐洲航天局和美國宇航局提供的衛星圖像顯示,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與中國海軍的山東號航母“齊聚南海”。有西方媒體據此刻意渲染中英兩國航母“南海同框”。不過,由於該衛星圖像是由一名關注者不到1萬的推特個人賬號分析發佈的,因此美媒也不敢斷言其真實性,只用了“他似乎已經定位這兩艘在南海的航母”這一模糊表述。

關於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爲期7個月、跨越2.6萬海里的國際巡航任務,有分析人士表示,英國這樣做並不只是爲了來秀肌肉或向盟友美國“遞投名狀”,而是有其自身更爲深層的戰略謀劃。

英國脫歐後,約翰遜政府常用“全球化英國”來描述自身。據英媒近日報道,英首相約翰遜曾承諾,要恢復英國海軍作爲歐洲最重要海軍力量的地位,因此也將該艦隊視爲“英國走向全球”的象徵。英國退役海軍少將克里斯·佩裏(Chris Parry)週三表示,“全球化英國”意味着“全球化海上英國“,“不下海,就等於沒有進入全球化,就會喪失與盟友、合作伙伴接觸的機會,就沒有投資和利益”。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英國政府今年3月公佈了一份《競爭時代的全球化英國》報告,其中明確了向亞太地區“傾斜”的外交和軍事戰略方針。但專家也提醒稱,英國針對亞太的外交政策是相對更加“傾斜”(tilt),而並非美國所說的“轉向”(pivot)。兩相比較,“傾斜”更加溫和。此次航母編隊的部署正是向亞太“傾斜”戰略的一種“視覺體現”。

英方也試圖淡化這次航母任務的軍事化色彩,英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彼得·裏基茨爵士(Lord Peter Ricketts)認爲,“這次的行動,更像是一場外交舞臺的表演,而不是爲了顯示軍事戰略”。有觀察指出,脫歐加上疫情,英國經濟不景氣,英國需要航母在訪問國的港口扮演海上浮動貿易和外交代表團的角色。


時事評論員曹衛東認爲,英國政府的考慮是通過這支龐大的航母編隊在海外的長期的部署和大量的軍事演習以及相關的訪問,來展現英國脫歐之後,還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特別是它的海軍的力量的強大。但是正如英國的軍事專家所說,英國的部署兵力不足,裝備不足,在這樣一種情況,英國還要完成所謂的所謂“全球戰略”,有一些打腫臉充胖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航母到南海“刷存在感”之際,德國海軍宣佈也將於8月上旬向包括南海在內的亞太地區派遣艦船。

時事評論員曹衛東指出,德國海軍來南海的船少、時間短,不會對南海形勢產生任何影響。“德國海軍到太平洋方向和印度洋方向來活動,包括和日本等一些國家可能進行一些聯合的演習,並不是說要跟他們結成一種軍事盟友的關係,而是說我的武器裝備很好,咱們可以在武器裝備的研發上,或者是銷售上進行一些相關的合作”。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週五重申,有關國家軍艦在南海航行時應該切實遵守國際法,尊重沿岸國的主權和權益,不要做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作者:狄競,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羅代姣,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