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第一股”爭奪戰打響,叮咚買菜能否笑到最後?

來源:微信公衆號:吳曉波頻道

文 / 巴九靈

一股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如今,資本市場中的第一股越來越多了:有生鮮電商第一股、共享充電第一股、新式茶飲第一股、科技保險第一股……

隨着居民投資意識逐漸增強,公司進行IPO融資時,股份除了賣給金融機構,也可以賣給踊躍打新、超額認購動輒百倍的大衆。

這時,比起數百頁經過律師與審計覈查的、充滿專業術語的招股說明書,“XXXX第一股”的標籤更容易打動人心。

但各種“第一股”的泛濫,其實還有利益與時機的考量。

上市的本質是將企業未來的預期利潤一次性折現,變成現在的市值。

通過發行股份,企業首先獲得了一筆需要數年經營才能積累到的資金。此外,因爲股票有了公開定價,資產的流動性增強,企業可以用自身的股權作爲“貨幣”,購買別的資產;也可以通過配股、增發等資本運作進行再融資。

總的來說,通過上市,企業能夠調動支配的資源大大增加了。

行業老大想通過上市擴大領先優勢,行業老二想通過上市彎道超車,所以對“第一股”的爭奪並不是新鮮事。

在樓宇廣告這個行業裏,分衆傳媒的龍頭地位並非生來就有。在電梯旁加塊屏幕賣廣告的,除了分衆傳媒,還有聚衆傳媒。

據華夏時報報道,從2003年開始,分衆與聚衆分別在上海與北京鋪網擴張。其中,分衆是端着上海的碗,遠眺着北京那口鍋;聚衆則徘徊在北京,惦記着上海那塊蛋糕。

經過幾輪融資與發展,到了2005年,兩家公司交出各自的答卷。

年初時,分衆委託央視市場研究CTR進行市場調查——在全國13個城市的覆蓋樓宇數量上,分衆傳媒與聚衆傳媒七三開。

到了當年10月31日,聚衆委託AC尼爾森發佈調查結論——在國內12個主要城市,聚衆傳媒的樓宇佔有率僅低於分衆傳媒3個百分點。

數據口徑、調查取樣方式的不同,結論也不一樣。但這不重要,先上市再進行股權收購纔是降維打擊。

也是在2005年7月,分衆傳媒率先登陸美股,募資1.72億美元,市值達到6.8億美元。短短6個月後的2006年1月,分衆傳媒宣佈以9400萬美元現金加上2.31億美元的新發行股票收購聚衆傳媒,成功化敵爲友。

接下來的兩個“第一股”,則與時機有關——上市是有窗口期的。

2010年11月,土豆網本將赴美上市,卻因爲創始人王微和前妻的財產糾紛導致股權凍結,上市推遲。

12月,優酷網順利在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60%,市值達到30億美元。

到了2011年5月,優酷網又順利通過增發股票獲得資金5.9億元。

作爲故事背景,2010年6月,做空機構渾水進行了它的首秀——做空東方紙業。東方紙業當週股價暴跌50%,渾水一戰成名。

接下來一年裏,渾水又將目光盯向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多元環球水務等中國概念股,屢有斬獲。

隨着財務不透明帶來的信任危機發酵,中概股公司在那段時間逐漸受到來自媒體、做空機構、監管機構、投資者等多方質疑。

而先遞交招股書的土豆網卻姍姍來遲,直到2011年8月才上市,所以市值僅有7億美元,不到優酷的四分之一,最終被優酷收購。

如果以收入與市場份額算,2011年土豆網與優酷網的差距不到50%,並沒有市值表現這麼大,關鍵在於土豆網錯過了上市最佳窗口期。

同樣,慈銘體檢本來有望成爲“民營體檢第一股”,在2012年3月便公佈IPO招股書申報稿,7月底IPO申請過會。但隨後A股市場發生了長達一年時間的IPO暫停,後來又因爲老股東套現問題IPO失敗。

同行的愛康國賓與美年大健康,一個奔赴美股,僅僅1個月時間就順利完成IPO,一個通過借殼上市的形式登陸A股。通過資本進行併購,它們都在大規模擴張,而慈銘體檢卻在等待IPO的過程中失去了老大的地位。

正因爲有這麼多的前車之鑑,所以創業公司們都在向着“第一股”奔跑。

當奈雪的茶在大年三十除夕夜向港交所申請IPO時,蜜雪冰城也傳出“上市籌備已到最後階段,交表倒計時中,預計年內(2021年)完成上市流程”的消息;

小電科技剛說與浙商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準備登陸A股,怪獸充電馬上就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

每日優鮮與叮咚買菜兩大生鮮電商平臺則在6月底同步提交了招股書,並在相差不到一週的時間裏先後上市。

而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細分需求得到滿足,接下來各種“第一股”或許會越來越多。假如有一天,資本市場上出現“漢服第一股”“螺螄粉第一股”也不奇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