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變異病毒1傳9,超埃博拉和天花…如何防守薄弱環節!

來源:北京商報

新冠疫情持續蔓延——

國家衛健委8月2日通報,8月1日0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9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43例,本土病例55例(江蘇40例,湖南7例,北京2例,湖北2例,山東1例,河南1例,海南1例,雲南1例);無症狀感染者60例,其中境外輸入16例,本土44例(河南28例,湖南11例,江蘇2例,湖北2例,北京1例);當日轉爲確診病例7例(境外輸入4例)。

令人揪心的是,“多點開花”的傳播鏈不斷暴露出防控薄弱環節:

南京疫情初步判斷由機場保潔人員接觸境外輸入病例污染物,或在污染環境中感染所致;

揚州多位老人在同一間棋牌室打牌後發病;

湖北荊州新增2例確診系情侶,與淮安旅遊團在火車站有交集;

鄭州六院發生院內感染,疫情源頭仍不得知……

機場、火車站、棋牌室等公共人羣聚集區,成爲疫情擴散焦點。

鐵路暫停高風險地區

進京列車售票

從昨天開始,北京市提升進京管控等級,嚴控中高風險地區人員進京,對出現病例地區的人員限制進京,暫停來京航班、列車、客車班線。強化進京通道管控,鐵路、民航和公路檢查站嚴格查驗。

今天登錄12306網站搜索時發現,目前8月2日至8月16日由南京、鄭州開往北京方向的高鐵和普速車次均已無法購票。搜索張家界到北京,顯示“未找到車次”。

北京市市屬公園限流比例

即日起調整至60%

8月2日,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市屬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調整限流比例的溫馨提示。消息指出,根據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按照“限量、預約、錯峯”的要求,即日起,頤和園、天壇公園、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香山公園、景山公園、北京植物園、北京動物園、陶然亭公園、紫竹院公園、玉淵潭公園和中國園林博物館限流比例調整至60%。

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方面還表示,爲防止聚集性風險,確保您在公園安全、健康、有序遊覽,請注意以下事項:

請提前安排遊園時間,應約盡約,提前做好網上分時預約,按照預約時段來園遊覽,避免扎堆聚集。

請您入園配合測溫驗碼,科學佩戴口罩。

園中游覽請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入室進殿、乘坐遊覽車、擺渡船以及在園內活動小於1米近距離接觸、處於人員密集、封閉場所時須佩戴口罩。

遇限流參觀時,請有序排隊,配合工作人員管理。

謝絕持紅碼、黃碼的遊客入園,謝絕有14天內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人員和入境未滿21天人員入園。

德爾塔傳播性類似水痘

症狀更嚴重

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官網公佈的一份文件顯示,德爾塔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同水痘不相上下,每個感染者平均會感染5~9人,超過了SARS、埃博拉、天花等。而新冠原始病毒的這一數據則同普通感冒差不多。

關於傳播速度快這一點,鍾南山院士在此前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給出了更爲直觀的描述:它讓密切接觸者的概念變成了“同一個空間、同一個單位、同一座建築、同一棟樓,發病前四天跟這些病人相處的所有人”。

該文件還結合尚未發表的研究數據指出,感染了德爾塔變異株的人與未接種疫苗的人一樣容易傳播病毒。而根據《紐約時報》報道,新冠原始病毒和此前出現的變異株並不能輕易地從接種過疫苗的突破性感染者身上傳播開來。

且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中還提到,突破病例中,德爾塔變異株感染者比阿爾法變異株感染者的病毒載量高10倍。同時,德爾塔變異株的突破性感染者可測量的病毒載量,與未接種疫苗的該毒株感染者差異不大。

要知道,一項今年早些時候進行的研究曾表明,與未接種新冠疫苗的人相比,完成疫苗接種的突破病例體內病毒量要比未接種者低40%。

《洛杉磯時報》還指出,德爾塔變異株感染者上呼吸道系統中的病毒顆粒比原始新冠病毒感染者多了1000倍。美國CDC更是直接在文件中根據已有研究得出結論:相比於原始病株及阿爾法變異株,德爾塔變異株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也正因如此,同國內多位權威專家觀點一致,美國CDC也在文件中指出,新冠疫苗在預防感染或傳播方面有效性並沒有那麼高。如果只靠疫苗,突破病例和社區傳播依然會繼續出現。

“這可以理解爲感染會有一定的普遍性”,德國病毒學家陸蒙吉。

爲何打完疫苗還會感染?

是否有必要接種加強針?

此輪本土疫情令不少民衆困惑的是:“爲什麼打完疫苗還會感染?”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解釋:“打疫苗以後被感染,我們叫‘突破病例’,它是常態,並不是例外,仍然是我們全球接種疫苗人羣中的少數。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預防感染。”

基於在海外大規模疫情國家開展的真實世界研究,特別是像在智利開展的一千多萬人的研究,我國科興公司的疫苗總體保護率對預防重症、進ICU監護病房和死亡病例的保護分別爲87.5%、90.3%和86.3%。“這充分說明,我們國家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邵一鳴說。爲更好應對疫情防控,目前很多國家都在考慮部署接種加強針。我國最早一批接種疫苗的人也已超過6個月。是否有必要接種加強針?邵一鳴介紹:“現在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需要對全人羣都進行第三劑的疫苗接種。”初步觀察,對已完成免疫接種一年以內的普通人羣,暫沒有必要進行加強針接種。但是對完成免疫超過6至12個月,並且免疫功能較弱的老年人和基礎性疾病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去高風險地區的人員,在國內從事高暴露風險職業的人羣,是否有必要開展加強針以及何時開展加強針接種,正在進行研究。

提醒大家:

暑假期間,儘量減少人員流動;

天氣悶熱,但仍要正確佩戴口罩;

減少人員聚集,做好個人防控,

切不可掉以輕心!

來源丨央視新聞、北京日報、中國新聞週刊、新聞聯播等

相關文章